大明皇长孙!(执笔见春秋)_第709章 你已经是成熟的黄观了(2 / 2)_大明皇长孙!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709章 你已经是成熟的黄观了(2 / 2)

        黄观的大名,在朱英那里不怎么知晓,可在文人的圈子里,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即便狄玉森在解州下县平陆,也能听到当年黄观连中六元的偌大名气。

        自己蹉跎半生,也就堪堪过了童试,得了个秀才的名头。

        然其黄观,连中六元一气呵成,那时仅仅二十七岁。

        这可谓是顶级学霸和学渣的区别。

        狄玉森是考科举常客,自然知道这里头的难度有多高,也更清楚连中六元是多么夸张。

        在洪武二十四年的时候,说实话,狄玉森听到黄观连中六元的消息时,还觉得自己听错了,有些不敢相信。

        待得到自己落榜的消息,自然知晓个中差距犹如皓月萤火。

        在交接后,两天便就任职了新的官位。

        比起权力的变化,两人的情况却是有所区别。

        狄玉森这边是刑部常客,大家对其都非常熟悉,往前虽说介入到刑部办案中,但狄玉森并没有以权压人,因此入职刑部后,这边刑部的官员们自然为其举办了欢迎宴会。

        刑部本就是个完善的办事机构,和詹士府的冷清不同,人数众多,宴会也是一片沸腾好不热闹。

        反观黄观这边。

        詹士府詹士权力虽大,但却是个光杆司令,上上下下大小猫两三只。

        还是其下属部门主簿厅出面,想要宴请上峰办个宴会。

        便是这还需要得到黄观的批准。

        黄观是真没想到詹士府这等情况,当下也就拒绝了,便也上奏太孙,请求补充詹士府空缺人员。

        朱英懒得去吏部找人,你已经是个三十五岁成熟的黄观,应该学会自己办事。

        干脆就把选人的权力,直接下放给了黄观。

        而后交代黄观,在远征军的详细章程写好之后,直接去找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商议调动跟钱粮事宜,待处理好后,最后上交自己审阅。

        “比之黄观,狄玉森确实差了不少啊。”

        朱英也有些感叹。

        詹士府其实对他的辅佐作用确实不大,但是狄玉森在詹士府干了这些多年,却连成员机构都没有搭建完善。

        可以说是谨小慎微,但从中也能看出,格局不够。

        黄观则就不同,刚上任第一步就是把詹士府完善起来,说明是真的有想法,有干劲。

        三品官员的调动,朱元璋这里自然也就收到了消息。

        现在的朱元璋,除开正常看看政务外,基本上就是带娃了。

        小文承已经三岁多了。

        除开父亲和娘亲外,第三个叫的就是太爷爷。

        那一声太爷爷哦,让朱元璋的心都化了。

        小文承长得越发可爱,水汪汪的大眼睛,极其像叶月清。

        肥嘟嘟的小嘴亲在朱元璋的脸颊上,这种感觉让朱元璋极其沉溺。

        唯一让朱元璋比较苦恼的是,小文承有些挑食。

        这也就导致已经三岁多的小文承,现在才二十斤出头。

        不过也好,这样骑在肩膀上的时候,朱元璋也要轻松许多。

        在皇宫里,侍卫和大臣们都能看到,这位三岁的皇长曾孙,肆无忌惮的骑在陛下的肩膀上。

        陛下则抓着皇长曾孙的小脚丫,防止其颠倒。

        后边刘和蒋瓛等一众人员紧张兮兮。

        今年将满七十二岁的朱元璋,身体依旧硬朗得很,肩着小文承时常在宫里四处溜达。

        朱英也有挺多个儿子的。

        但能够得到朱元璋的宠溺的,也就小文承一人。

        正月结束,皇宫里较为平静,但是就整个大明境内,甚至于海外诸地,已经是掀起了惊天巨浪。

        大明太孙悬赏流泪树的消息,已经传至于安南,占城两地。

        这里是最先接触到的。

        所有的贵族,自然是疯狂了起来。

        大明世袭万户侯啊。

        这个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对于南洋地区的这些贵族来说,大明万户候,那才是真正大贵族。

        这还犹豫什么呢,找啊。

        原本就处于沿海地带,造船业发达,虽说比之不上大明,但也处于第二档次。

        更因为大明海禁解开,在海上寻找财富的人越发多了起来,因此海船的需求也就更大。

        到如今已经是达到了个巅峰。

        大明的商人突然发现,在南洋地区开设造船厂,绝对是一本万利的买卖,绝对是不愁订单跟售出的。

        要说在造船技术上,大明说第一,谁还敢说第二啊。

        最好的工匠跟技术,也并非是全部掌控在大明朝廷的手里,很多世家,尤其是最初搞走私海贸的那批人,他们的工匠与技术,比之朝廷可不会差。

        朱英引导海贸经济以来,造船业兴盛发达,也有了更多的人加入其中,除开火器学堂外,匠学堂并没有限制毕业的学子强制进入到官府创办的造船厂。

        朱英完全不担心这些靠着海贸买卖的世家,因为他们的根在大明。

        倘若是离开大明,没有了大明的背景,又能产生多大的威胁呢。

        况且现在的造船水平,其实总体来说并不存在很大差距,说到底还是在质量上。

        只要制造出蒸汽铁甲船,那就能彻底的奠基大明领先世界的水平。

        也只有在蒸汽机上,才会打破现在传承的造船技术,实现技术壁垒。

        木质船的制造,其实已然经过上千年达到了瓶颈。

        很快。

        在占城地区,就有大明商人通过贿赂占城贵族,官员,占据了一大片领地,开办了新的造船厂。

        为了取得大明支持,这第一批吃螃蟹的商人很是聪明,直接送了两成干股到大明吴王朱允炆的手里。

        不得不说,在宋忠的带领下,朱允炆现在已经懂得了很多。

        目前汉学堂在占城所有城池都有大量开设,占城的贵族们显然无法阻挡来自于大明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