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执笔见春秋)_第758章 大明的未来(2 / 2)_大明皇长孙!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758章 大明的未来(2 / 2)

        <div  class="contentadv">        这些炼钢厂也不存在经营交易,都隶属于科研司,专供给科研司生产钢材。

        炼钢厂的运转,是依托多个蒸汽机。

        而这些蒸汽机,同时需要大量的石炭。

        采购的支出,自然最后算在了科研司的总费用里。

        火车为什么能这么快造出来。

        很多人只是看到科研司这边进度飞快,朱英随口说个挂钩,数日功夫就能造出来。

        却忽略了在这背后,是十万人三班倒的连轴转。

        挂钩的任务下达,就有八十位木匠大师傅在黄观的领导下尝试着各种构造方式。

        八十位木匠还有将近两百学徒打下手。

        而火车,几乎每个部件都有专门负责的小组。

        是真正意义上的手搓火车。

        花费再大,在朱英看来全都是值得的。

        不过很多官员就不这么想。

        动辄上万万宝钞,这简直让他们的世界观被不断颠覆。

        像是有官员就提出,河南大水救灾,总共花费不到两千万贯宝钞,而这在科研司,或许多的时候一个月就没了。

        站在他们本身的角度上去看,感觉是正确的。

        从小受着儒家学说长大,认为这些不过是奇淫技巧,让太孙太过于沉迷了。

        “所以呀,刘三吾对教育的改革,是迫在眉睫。”

        “这些老一辈的官员,心里头根本没有新时代的思维,被局限在曾经的认知中,完全不了解火车对于大明有多么大的意义。”

        “他们更是不了解,如今科研司的这些制造,对大明乃至于全天下,将会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

        “科研司那边,如今已经生产了第一台车床,以后对于零部件的加工,打磨,将会更加的细致,这不仅是代表着我大明火铳产量的巨大提升,更预示着火器的改革换代马上来临。”

        “火铳枪将会成为过去,当燧发枪装备我大明军队的时候,这天下,何处不可得。”

        朱英的语气中,带着浓烈的自信。

        在造火车的时候,因为零部件的打磨,处理,基本上都是依靠手工。

        朱英终于是想起了车床的使用。

        其实车床这个东西,在大明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像是弩箭箭头的打造,就是手动车床。

        先前手摇,脚踏车床,早已经发明出来。

        现在有了蒸汽机,改造一番就是机械车床了。

        以前要靠大师傅手搓燧发枪,才能完全精细部件的构造。

        现在用车床,可以轻松的产出。

        有了精度的模具,燧发枪可以分解成多个零部件同时打造。

        不过是因为最近主力方向一直在造火车上,因此燧发枪暂且没有投入太大的人员去锻造。

        “燧发枪都能批量造了?”朱元璋都有些惊讶。

        他也有一把燧发枪,是七十一岁诞辰,也就是洪武三十一年,大孙送他的贺礼。

        当初到手的时候,就很是爱不释手,时常把玩。

        正因为经常用,所以知晓这燧发枪有多么好,就是太难造了。

        没成想现在,太孙说已然可以批量生产了。

        “现在科研司的发展很快,自从有了车床后,打造出来的火器精准度更高了。”朱英回应着说道。

        朱元璋有些好奇的问道:“打火石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吗。”

        他对于火器自然也是有关注的。

        朱英解释道:“科研司那边想了个折中的法子,让火石可以简单的进行更换,目前高质量的火石比较少,那些质量还能过得去的,前面十多次基本上都能点火。”

        “到时候将士们就随身携带一些火石即可。”

        朱元璋点点头:“这也是个法子,不过还是要想办法解决火石的问题,这样才能全军装备。”

        朱英只有苦笑。

        打火石听起来简单,实际上可没那么容易,想要人工合成那就涉及到基础化学。

        而在这方面,大明现在完全是一片空白,也没有科学的概念。

        要完成基础科学,朱英是没有办法去做的,只能是营造一个环境来慢慢进行培养。

        这里朱英就遇到个问题。

        沿用现在中原文明的发展,是否能够发展出自然科学基础,从而达到后世现代化的程度。

        照着这方面去思索,朱英感觉很难。

        不能说没希望,但非常的渺茫。

        这是大环境的影响,中原文明严格来说,更加偏向于唯心,比如‘意境美’。

        有很多哲学性质的东西在里面参杂,比如意识形态,思维模式,自由思想。

        还有皇权的稳定,农业文明的稳定,思想惯性等等。

        而科学的发展,也不一定是必然。

        或许也存在很大的偶然性。

        欧洲科学的火花,有很大的因素是因为诸多国家林立,相互之间竞争关系激烈,因此不断的在逼迫所有人对工业,对科学去进行探索。

        这也跟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有关。

        而如是趋向统一,稳定,那么就很难产生这样的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家,其实就是科学流派的一种,包括神农尝百草,解剖学等等。

        可是这些都不利于统一稳定的国家,因此在皇权历朝历代的变化中,被逐渐的边缘化甚至于淘汰。

        就算是现在,朱英想要强行去推动这个过程,也是非常难的事情。

        因为自然基础科学并非是一朝一夕,或许在朱英这几十年的生命里,能够稳固大明强势,可后世子嗣呢。

        会不会数百年后,又走上了历史同样的道路。

        现在的辉煌,不过是历史上短暂的昙花一现。

        或许后世的历史书上,会出现大明太孙某某中兴。

        当年成吉思汗都把几乎大半个亚欧大陆都收进了帝国版图,现在呢?

        ‘实在不行,那就只能把欧洲当成我大明的养殖场了。’

        朱英的眼神中闪过锐利光芒。

        在蒸汽火车,蒸汽铁甲船的加持下,大明的手完全可以伸向欧洲地区。

        那些零零碎碎的小国,又怎么能跟现在的大明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