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孙的意思是”
<div class="contentadv"> 朱英笑了笑道:“南洋肯定是要归于大明的,那里的粮食比之湖广都要更多。”
“这些年随着对江南的高额赋税,以至于苏湖一带多是改田为桑,以至于来逃避朝廷的征收,多地转向以丝绸,棉纺为主的产业。”
“我那五皇叔,到今日都还没回来,人现在还在湖广呢,最近据说关于水稻又有了重大的发现,我只是让人给他传了话,都没敢去催促。”
“现有言,湖广熟,天下足,这跟我五皇叔的努力是分不开干系的,可即便是湖广,也没南洋那等得天独厚的优势。”
“你可知道,去年安南一共运送了多少粮食到我们大明来吗。”
蓝玉只是武将,哪里会去关心这些事情,便摇摇头。
朱英笑着伸出三个手指。
蓝玉迟疑了下,猜测道:“三百万石?”
朱英笑着说道:“是三千万石。”
蓝玉当即倒吸一口凉气。
三千万石是什么概念。
一石约一百五十斤,三千万石则相当于四十五万万斤粮食。
现在大明一石粮食价格,约在一贯钞左右浮动,换个说法,等于是安南去年向大明进贡了三千万两白银的等价大米。
而在此前,大明一年的岁入,也不到五千万两白银。
然而今日,不过小小安南,竟然可以供给大明如此之多的粮食。
要不是这话从太孙的口中说出来,蓝玉绝对会认为是满口胡话。
要知道哪怕是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现在湖广的粮食产量也就在七千万石左右。
之所以这么少,是因为现在的湖广还没有彻底的开发出来,一直到满清雍正之后,湖广的粮食年产量才达到三亿石左右。
然而虽然湖广产粮这么多,但不可能全部都给朝廷赋税,百姓还要吃饭呢,况且南粮北运,西北地区都需要靠着湖广的粮食来过活。
安南这边,也是先保障本地区的粮食储备后,多余的才会进行上贡大明。
这么对比起来,具体安南产量多少暂且不知,可定然要比湖广更多。
自然,这跟安南水稻一年三造有很大关系。
在前几年,其实湖广的粮食产量还要更低一些,这些年因为朱橚去了湖广,把农学堂也搬迁了过去,生产技术的提高和成熟,才使得湖广的粮食产量每年都在提升。
朱英虽还未设立农业部,但实际上有关于农业这方面的事情,基本上已经全部交给朱橚在打理了。
朱橚也算是才以致用了。
前几年朱橚决定去湖广发展农学堂,是因为朱英跟他讲述了关于杂交水稻的想法。
杂交水稻,就是寻找更加优良的种子,更好的种子,从而改善水稻的产量。
朱英只能给个方向,他也不是农业专家,而朱橚便是为了这个方向,才毅然决定去往湖广,醉心杂交水稻的研究。
这不是短时间能够出现成效的事情,后世都花了几十年,穷其朱橚一生能不能出现优良的杂交水稻品种,朱英都不得而知。
但这必然是为后世造福之事。
说不准能成呢,毕竟在实验这块,其实很多时候,运气也是非常之大的因素。
相比朱橚对杂交水稻的研究,朱英当然是更倾向于占领南洋。
现在,仅仅是安南一地,就能给大明上贡如此之多的粮食。
如果把整个南洋打下来,那大明的百姓,还怕吃不上一口饱饭吗。
这是目前看得见,摸得着的路子。
“那暹罗如此有粮,早知道我就应该多要一些粮食了。”震惊过后,蓝玉有些后悔的说道。
朱英却笑道:“他也不见得有那么多,毕竟现在阿瑜陀耶王朝连年征战,农业上的提升不大。”
“安南之所以能有这么多粮食,那也是因为许多大明商人去做了庄园主,从西洋买了大量奴隶去进行屯田,才使得安南良田比之先前翻了数倍。”
蓝玉闻言点点头。
只不过心中有些焦急。
他此番来是为了淮西勋贵集团参与北伐之事,原本只是准备简单聊两句,然后把话题转到北伐上来,可现在却不知如何开口了。
迟疑了一番,蓝玉也只能有些僵硬的转换话题:“有这么多的粮食,北伐想来完全不用担心后勤之事了。”
朱英哪里不知道蓝玉的想法。
昨日在凉国公府的聚集,他们的谈话都已经摆在朱英案台上了。
这次可是去了二十多府卫军统领,相当于牵扯到了京师大半个的驻扎兵力,锦衣卫当然要全程跟踪记录。
但凡议论到有可能涉及造反之事,昨日那些吃了酒的府卫军统领们,就不可能回家去。
怕是出了凉国公府,转身就被押入天牢了。
为此锦衣卫出动了一千余人准备着。
朱英的面色变得平静,端着茶杯却未喝,说道:“我听说,昨日在凉国公府,可是聚集着二十一位府卫军统领,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们差不多都到齐了,还有我大明数位侯爷,也不知在商量什事呀。”
蓝玉冷汗一下子就冒出来了。
这么听来,好像都有着造反的嫌疑,这可是大忌讳。
面对朱英的先发制人,蓝玉完全不能招架,当即道:“回禀太孙,昨日聚集,乃是各都督,府卫军统领为北伐之事。”
“大家都是曾经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现在北伐草原此等大事,都想着为陛下,为朝廷出力,只是奈何还未有任何风声,所以才急着找到我,想让我来请求太孙,应下他们为国出征。”
到了这个时候,蓝玉哪里还敢转圜,直接就和盘托出。
朱英把手中的茶杯放下,平静的脸庞多了几分笑意,说道:“都是想为国分忧,这是好事,说明他们忠心朝廷,可是如此聚集,太容易被误会了,下次可莫要如此了。”
“只是这次问我就是问错人了,此番北伐,爷爷已经准备御驾亲征,这总兵事宜,都在爷爷那边,我可插不上话。”
“且去跟他们说清楚,谁心有不服,可直接向爷爷上奏,请求出战即可。”
蓝玉一下子懵了。
陛下今年七十有三了,还要御驾亲征?
当即道:“臣前些日子听说陛下感染风寒,龙体不适,这御驾亲征之事,怕是不太妥当吧。”
朱英回道:“爷爷居中军统帅,有火车之便利,来去不过十来日的功夫,轻松惬意,问题不大,且北伐草原乃爷爷之心愿,此番可亲手完成,当是好事。”
蓝玉也是坐过火车的,当然知晓火车效用,这般听来,也说不出什么毛病。
先前都以为北伐肯定是太孙主导,没想到是陛下,那么淮西勋贵参与北伐,这事情可就麻烦了。
陛下的脾性谁不知道,那是杀起人来半点都不带含糊的。
要是让陛下觉得他们有逼宫的嫌疑,怕是整个五军都督府都要被拿下。
朱英此刻说道:“其实吧,年纪大了,就应该多安分一些,前些日子颖国公都传来了书信,说力不从心想要请辞。”
“都是开国的功臣,为大明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朝廷也没有亏待他们,也应该把机会留给年轻人了不是。”
“凉国公深谙军事,也应当清楚,当今是军队改革之际,大家也应该享享清福了。”
朱英这话,基本上是给了淮西勋贵一个基调。
那就是对他们的兵权朝廷要进行回收。
你要是懂事理,那就乖乖的配合,至少还能得一份荣华富贵。
要是不明事理,怕就是觉得好日子过到头了。
蓝玉听着这话,也是彻底的明白了朱英的想法。
在这事上,已经没有了商量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