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说,朱高炽都是燕王世子,未来肯定是要继承燕王之位,那么在倭国的燕城,才是日后真正要生活的地方。
现在等于是在给大明打工。
<div class="contentadv"> 所以张氏就想着这次回京师,可以让朱高炽去到倭国燕城。
“你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应该为儿子想一想,他可是世孙,难道就一直待在安南吗。”
张氏听出了朱高炽嘴里的敷衍,当即就说道。
朱高炽听到儿子,这才认真道:“我明日便进宫求见太孙。”
张氏这才满意。
这边,徐仪华也在对抱着孙子的朱棣道:“此番炽儿回来,我看就不去安南了,等北伐的事情结束,就跟着我们一起去燕城吧。”
朱棣闻言冷哼一声:“这难道不是他当初自己的选择吗,好像跟在我的身边,他就不自在一样。”
徐仪华说道:“你再怎么不喜欢老大,也应该为你怀中的大孙子想想,况且老大是世子,他一直待在安南,以后怎么继承燕城。”
朱棣道:“他有的是治理内政的本事,你还担心他接管不了燕城吗。”
徐仪华当即有些生气,从朱棣的怀中抱过大孙子:“我可不想大孙子一直待在安南那边,几年都不能见上一面,这次大孙子出生,我们都不知道。”
“如果你坚持要这样做,那你就带着老二老三回倭国,我跟老大去安南算了,我可舍不得我的大孙子。”
朱棣听着这话,当下气势就下去了。
“行了,都听你的,让老大一起回燕城。”
“也不是这段时间的事情,没必要如此着急,这次可是父皇要御驾亲征,北伐草原,还不知道打仗打多久。”
“说起来,太孙这一手真厉害,差点误导我们。”
朱棣的语气中带有几分感慨,在路上的时候还提心吊胆,得到父皇好好活着的消息,这才落下心来,要不然他都有些不敢进南京城。
感情是太孙摆了他一手。
“我看或许是多想了,兴许太孙根本就没那个意思呢。”徐仪华一边逗着大孙子,一边回道。
朱棣摇头道:“绝不可能,不要小看太孙,他的手段比我们猜测的还要高深。”
“我听到消息,前日凉国公府上,聚集了大量的都督将军,他们想要参加这次的北伐。”
“但是蓝玉从宫里回来后,就告诉了他们父皇御驾亲征的事情。”
徐仪华闻言道:“父皇御驾亲征,太孙那边也管不到吧。”
朱棣冷哼一声:“通知我们回来,完全就是太孙的意思,父皇是后来才知情的,依照父皇对太孙的宠溺,他要是有什么安排,父皇能不答应?”
“真正对淮西勋贵们下手的,我看可不是父皇,而是太孙。”
徐仪华奇道:“太孙不是一直护着淮西勋贵们吗,怎么这次突然下手了。”
朱棣道:“他可不是护着淮西勋贵,他是护着蓝玉。”
“曾经他入宫的时候,可是得到了淮西勋贵的大力支持,当年淮西勋贵就代表了大明军队,他还有父皇的宠溺,如此谁敢说什么闲话。”
“狡兔死,良狗烹。太孙靠着建立的军事学院,不断渗透军队,现在淮西勋贵已经成了阻碍了,他借着这次北伐,就是想要夺取淮西勋贵手里的兵权。”
“我们这些皇叔,不过是他手里的棋子罢了。”
“这个大侄子,是真的不简单呐。”
扪心自问,朱棣对于朱英还是有几分佩服的,不管是搞经济,搞政治,搞军队,朱英的手段都让他叹为观止。
原来有些事情,还可以是这样去办。
最早之前,大家都看不出什么,这几年的时间过去,才懂得朱英的布局多么辽阔。
这等润物细无声的手法,朱棣现在也感觉自己输得不冤。
朱棣现在早就没了造反的心思,大明在朱英的治理下,达到如此程度,朱棣自问如果自己是皇帝,绝对达不到现在这样的程度。
是以不得不承认,朱英手段高深,却也是真正的圣明之君。
徐仪华此刻突然想到宁王,便道:“太孙整出来的火车,我们都还没有坐过,听说在科研司那边,有个专门用作测验的火车,明日左右也是无事,不如去体验下。”
这个消息徐仪华还是从你别处听来的。
太孙特意开放了科研司的火车,都可以坐着去感受,最近在勋贵圈子里传得神乎其神。
因此徐仪华也生了兴趣。
朱棣点头道:“不错,我们也去看看,或许能在倭国也把火车建出来。”
火车稍微了解一下,就知道其用处有多大。
有了火车,就意味可以更好的掌控地方,朱棣当然也想在自己封国里弄出来。
转眼几天时间悄然而过,因为北伐的事情在邸报上刊登出来,这让整个京师的百姓都热情高涨。
大家议论纷纷,和吐蕃不同,这次可是跟草原打。
大明建国至今三十三年,很多老一辈的都还是在蒙元统治下长大,回忆起曾经的日子,当真满是唏嘘。
此番之战,牵动大明国运,不仅要胜,且还要胜得漂亮。
这边大明虽还未宣布出征,但通往九边的火车早正月过后,就已经是轰隆隆的开动了起来。
大量的士兵,粮草,火器,不断的被装在火车上向着九边驶去,开始做足准备工作。
只等着三月三这日大朝会后,朱元璋就御驾亲征,直达草原。
御驾亲征的决定,也代表了此次北伐的决心。
其实朱元璋是很少亲征的。
倘若他知道朱棣后来搞什么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必然会觉得荒唐。
朱元璋的政策,是藩王守边,天子守国。
作为皇帝,就应该在后方发展经济,支援指挥。
这次之所以亲征,首先是因为他自己的心愿,最主要的是现在大明有了大孙。
他会带上所有能战之皇子,这样即便出现了什么意外,太孙也能顺利登基。
至于如果路上驾崩,身边的皇子会不会对皇位有想法,这不在朱元璋的考虑之内。
自古以来,政变跟造反完全就是两码事。
司马懿也好,李世民也好,他们可不是带着大军去攻打王宫,恰恰实际上是少数兵力出其不意,快速的控制王宫。
哪怕是朱棣,如果没有李景隆的里应外合,他也不可能进得了南京城,最后也是失败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