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瞬息万变
张郃的出言反对,让本来满面春风的淳于琼脸色变得阴沉下来。
两人属于不同派系,本来就不太对付,原本历史上便是如此,针锋相对甚至已经近乎明牌,这也是袁绍麾下派系之争的缩影。
就好比官渡之战爆发的时候,袁绍让淳于琼督运粮草,恰逢曹操率领进入突袭乌巢,张郃就力劝袁绍:“曹公兵精,往必破琼等;琼等破,则将军大势去矣,宜急引兵救之。”
从结果上来看,张郃的推断并没有问题。
最大的问题在于,双方属于不同派系,张郃却在这个时候直言不讳的说淳于琼难堪大任,守不住乌巢。
同为颍川派系的郭图听到这番话,自然要力挺淳于琼,于是对着袁绍说道:“张郃之计不可取也。不如率军攻其本营,曹操得知消息势必引军而还,此危不救而自解也。”
张郃出言反驳:“曹公营固,攻之必不拔,若琼等被擒,吾属尽为俘虏矣。”
按照张郃的想法,袁绍应该亲率大军急救淳于琼,以保证屯于乌巢内的粮草。
结果袁绍却是听从了郭图的建议,只派遣些许轻骑前去救援乌巢,却让张郃、高览引兵攻打曹操营寨。
结果不言而喻。
如今袁绍麾下的派系斗争,虽然还没有历史上那般惨激烈,也没有了郭图这个搅屎棍,情况却也不容乐观。
张郃的话铿锵有力,却是说得淳于琼脸色铁青,就连袁绍眼神也阴沉了下来。
辛毗见状,心中一喜,站出来反驳道:“将军所言差矣!”
“如今固然天寒地冻,行军不易,就连吾等都这么认为,那么淮河以南的楚军必然也会有此想法。吾等此时渡江,虽不占据天时,却能打楚军一个出其不意,此其一也。”
“将军所言,楚军占据高低,能够监察淮河动向,却也不尽然。吾等若于夜间悄然渡河,完全能够避开楚军耳目。此等天气,想必楚军也不会派人巡逻江边,反而有利于吾等,此其二也。”
郭图见其计策失败,担心袁绍怪罪自己,便对袁绍进谗言:“张郃喜于兵败,出言不逊。”
“南岸楚军占据高低,据河而守,可以眺望俯视淮河,大军想要偷渡,何其难也,此不据地利也。”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本来在袁绍麾下最有权势的河北派系,此时已经被彻底抛弃。
此战袁绍之所以败得如此凄惨,最大的原因就是内部不和,派系倾轧,再加上袁绍平定河北以后,有意识的打压河北派系文臣武将,这才酿成大祸。
“故依我之见,将军所言并不成立!”
“陛下先与楚国立下休战盟约,若贸然背之,则有悖道义,如此将士心存疑虑,必失人和。”
彼时,河北四庭柱中的颜良、文丑战死,谋士田丰被囚禁,就连沮授此前也被削减兵权,将其部下交由郭图指挥。
再加上郭图进谗言诬陷张郃,张郃、高览走投无路,自知袁绍已经容不得自己这些河北派系,这才向曹操投降。
“兵者,诡道也。乱世之中,当以胜败论英雄,唯有弱者,才会寄希望于盟约。”
“夫战者,不占天时,不据地利,无有人和,以何胜之?”
特别是颜良、文丑先后战死,让袁绍对于河北派系武将的能力产生怀疑,开始打压河北派系的将领,转而重用以淳于琼为首的颍川派系以后,这种矛盾势必会被不断激化。
曹操营寨内有曹洪、荀攸镇守,张郃、高览久攻不下,淳于琼反被曹操攻破,以致粮草被焚,袁军溃败。
张郃却丝毫不惧,与淳于琼针锋相对的说道:“如今天寒地冻,大雪纷飞,行军不易,渡河攻打楚军营寨更困难,此不据天时也。”
淳于琼站了出来,对着张郃厉声喝道:“此计何处不可取?”
张郃之言虽然在理,不过当着赵国文武之面,几乎直言不讳的说赵国必败,袁绍哪怕再如何大度,也不免心中恼怒。
张郃、高览的投降,就仿佛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奠定了袁绍的失败。
眼看张郃还要出言反驳,袁绍却是沉声喝道:“朕心意已决,休要再争!”
“此番渡江突袭楚军营寨,谁愿为先锋?”
“末将愿往!”
袁绍话音刚落,淳于琼就迫不及待的跳了出来。
沮授此时却是不着痕迹的说道:“淳于将军果真厉害,就连楚王身边都能安插细作。幸好将军对陛下忠心耿耿,否则想要收买陛下内侍,恐怕也是易如反掌吧。”
“有此能力,可堪大任,末将亦举荐淳于将军为先锋,渡河攻打楚军营寨!”
沮授这番话看似在称赞淳于琼,实际上却是杀人诛心,让本来满面春风的淳于琼吓得冷汗淋漓。
果不其然。
本来正准备对淳于琼委以重任的袁绍,在听到了沮授的这番话以后,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
虽说能够在楚国安插细作,并且探听到周琦已经暗中返回襄阳这种秘辛,的确算得上是大功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