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御史中丞!(来了哈!)
张尧佐捧了章衡,让曾公亮这边不说话,令其度过危机,但对于赵祯来说,依然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忽然骤减的岁入,将给明年的支出造成很大的影响,过惯了好日子,忽然又要缩减开支,难免会有许多的不习惯。
这是个不小的问题,但一个大问题却是该如何安排章衡。
如果没有张尧佐为了让自己脱罪把章衡推到前面来这件事,那朝廷可以装作不知道。
毕竟章衡今年才刚刚升了官加了职,就算是暂时不动,曾公亮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但现在事已至此,朝廷再无视的话,就难以塞住悠悠之口了。
加官升职倒是不难,但该如何妥善安排章衡的职位,却是有些难以斟酌。
广南东路的发展势头相当强劲,赵祯还想着明年的广南东路当真能够冠绝诸路,成为大宋的另一个富裕之地呢,这个时候他不想让章衡离开广南东路,生怕章衡一走,便让广南东路的发展势头受挫。
这便是为难之处了。
赵祯想了一天一夜都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还是张贵妃提醒道:“不如问一下曾参政?”
赵祯顿时醒悟:没错啊,此事咨询曾明仲最是合理,如果曾明仲提出了意见,那便是认可了方案。
他是章衡的岳丈,他都认可了,别人再说什么便是嚼舌头了。
第二日,曾公亮被召唤至崇政殿中。
君臣二人像是寒暄了一番,然后赵祯虚心道:“参政,关于章衡的事情朕想请教一下你,此次该如何给章衡加官升职呢,朕有些难以下决定。
不是因为朕不舍得,而是因为朕不想让广南东路的发展受挫缘故,所以想请教一下参政,可有什么好的方法?”
曾公亮笑道:“这有何难,押后再议就是了,官家不是早先前已经给升了官家加了职么。”
赵祯闻言摇头道:“不可,都已经到这个时候了,再无视便是朝廷的问题,便是朕的问题了。”
曾公亮想了一下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陛下还是将章衡调回京中来吧,广南东路的确是没有适合他的了,将他调进京中,可以选择的余地便多了。”
赵祯闻言苦笑道:“按照升官渠道来说自然是如此,可朕不是看着广南东路发展颇好,不忍心中断么?”
曾公亮笑道:“官家忘记之前泉州的事情了么?”
赵祯闻言一愣:“泉州?”
忽而他想了起来,一拍大腿喜道:“是呀,朕想想啊,居正知泉州,然后接任者是包拯,之后是韩绛,嘿,这方法不错,听说还有章规包随,章规韩随的说法,这两人的确是能够延续章衡定下的各项发展路线的,由他们去,的确是好办法啊。”
曾公亮大赞:“不因人废事,这才是朝廷之福。”
赵祯也是连连笑着说是,然后问曾公亮:“参政,你觉得居正回来该给他派什么差遣?”
曾公亮笑道:“此事臣就不多嘴了,虽说举贤不避亲,但能避还是避一下吧,而且,官家给居正派什么差遣,他都会甘之若饴的,没有什么怨恨的。”
赵祯笑着点点头,然后道:“朕知道了,也不用搞什么特殊待遇,居正从户房提点外派至地方,在地方上政绩斐然,再回京中,自然要委以要职的,否则不是浪费人才了么,不如……”
赵祯想了想道:“……不如,让居正去将三司的事情给挑起来吧,财货之事乃是居正最在行的事情……”
曾公亮本不想多加置喙此事,但听到赵祯的话,却还是忍不住了。
今年的三司就是一个坑,谁爱去谁去,但章衡不能去,而且,总是让章衡去担任这种浊官,对章衡的官声不利,若是给人留下一个印象说章衡只能当这种浊官,那终究是有影响的。
“陛下,暂时还是别去三司吧,居正是个人才没错,但不能总让他去当浊官啊。”曾公亮提醒了一下。
赵祯想了一下,好家伙,章衡除了当知制诰的时候算得上清流,其余的时候,都是浊官为主,好像真的不是很好。
赵祯斟酌了一下道:“参政说得对,那不如让居正去御史台如何?”
曾公亮笑呵呵道:“全听官家您的。”
此事便这么定下了。
赵祯便赶紧召见陈执中韩琦等人,将事情落实了下来,然后又找包拯,仔细的叮嘱了一番。
之后便是宣布决定。
包拯除盐铁判官差遣,任广南东路转运使,兼知广州,包拯一跃成为一方封疆大吏。
而对章衡的任命是,免去章衡广南东路转运使以及广州知州的差遣,然后任命章衡为御史中丞。
这个任命倒是没有如何引起轰动,虽说章衡很年轻,但以章衡如今的资历,这个任命也只是按照升迁路径而来。
所以连韩琦都没有反对,因为他知道这是拦不住的,实际上他已经拦了一次了,之前章衡便有机会回来,但被韩琦以继续发展广南东路的说法给拦住了,这一次,他知道拦不住,便闭口不言了。
任命没有引起轰动,但依然是令许多人内心震惊且艳羡的。
这事情不能往深里面去想,一旦往深了想,便会觉得相当震撼。
今年的章衡才多少岁?
二十岁出头的御史中丞!
御史中丞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已经进入了大宋朝的权力中枢了。
四入头可不是白叫的,一旦成了四入头之一,便意味着很接近宰执之位了,二十几岁的宰执,想想都觉得可怕。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夜,汴京城成了灯火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