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当兵了谁谈恋爱啊(灰空遇雨)_第323章 观点分歧,一喷五十的苗头(2 / 2)_都当兵了谁谈恋爱啊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323章 观点分歧,一喷五十的苗头(2 / 2)

        “请大家稍微等等,我们大致的了解下。”

        <div  class="contentadv">        这场景还真有点像读书时,寒假刚开学,检查作业的架势。

        陈铭倒是不忐忑,随手将自己的文稿交给旁边的人,对方也是一名上校,看着挺年轻,皮肤白净。

        一看就不是野战部队出来糙汉,身上颇有一股文化的固执气息。

        其他人自然也是一样,将自己写好的文稿全部上交,坐在自己座位上,安静的等待。

        整间教室,只有偶尔“擦擦擦”翻动纸张的声音,其他时候倒是安静的很。

        林副院长坐在前排,如同监考老师一般,目光不断的从众学员脸庞扫过,神情颇为严肃。

        很快,一个小时过去了。

        教室内的气氛更显压抑,没人规定不让讨论,不让起身去卫生间,但却没人动弹,都跟一尊石像般,稳如老狗。

        期间,只有检查文稿的导员,拿着纸张要么交到林清源手中,要么交到杨丰瑞的手中。

        两人时不时的小声交流,似乎是在评定成绩。

        又过去了四十分钟。

        杨丰瑞这才抬头扫视了一圈会议室里面所有的学员。

        清了清嗓子笑道:“各位领导同志,先安排下今天的课程。”

        “今天上午会公布一部分同志的学术内容,供大家参考,下午会组织一场辩论赛,所有人必须参与发言。”

        “辩论小组你们自己持认同的观点来进行分组,分组完成后,明天正式开始第三阶段,也是以小组的模式来进行模拟演习对抗。”

        “具体演习的方式,到时候会有导员同志给大家讲解,指挥学不能只体现在纸张上,要能作用到战场上。”

        “好了,大致的安排就是这样,演习对抗合格并表现优异的人员,就可以陆陆续续返回部队。”

        “其他表现不佳的同志,可能要晚一点毕业,咱们第三阶段快则三天,慢则两个月,就会陆陆续续结束。”

        杨丰瑞的话音刚落,原本寂静的教室,“轰”的一下就热闹了。

        这时候也没人考虑自己的文稿过不过关,会不会写的太糟糕被副院长提名。

        都被第三阶段学习的要求给镇住了。

        演习对抗合格?!!!

        众人对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全都有些懵了,这玩意还有合格一说?

        评定标准是什么?不合格怎么办?

        总不能一直留在这,等着第二批学员都过来了,他们还不能回部队吧?

        众人忐忑中,抬起脑袋看向讲台,陈铭也是一头雾水。

        从过来学院开始,就有人说联合作战学院的导师一直在测试新型模拟作战指挥室,可以足不出户模拟作战几十万规模的战役。

        可这话都听了一年多,也没见啥动静啊。

        看到大家疑惑,杨丰瑞抬手制止讨论,继续道:“同志们,后续的安排学院早就已经有规划,到时候会给大家具体解释。”

        “但在此之前,我们要先谈一下有关于作战指挥学的课题文稿,这是咱们昨天已经布置好的任务。”

        “刚才这里的导员同志,也全部都看了一遍,大多同志能够看得出来用心了,完成的非常不错,但还是那句话,学术方面的问题很多时候,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和划分。”

        “这就像你们在部队里面指挥作战一样,战术的本身并没有对错,能打赢就是好战术。”

        “学术也一样,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作战指挥要素的划分一直都存在不同的看法。”

        “关于作战指挥要素的划分,多年来也一直存在有争议,刚才我看到所有同志提交上来的文稿,也出现了这几种争议,都是围绕这几个核心展开。”

        “也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问题,有关于这一点做得很不错,至少大家都已经清晰的认识到作战指挥学有多么重要。”

        “下面我提几个人,他们的观点是作为我们接下来,下午研讨和辩论印证的主要观点。”

        “第一个就是陈铭同志所写的标题为《高技术条件下作战指挥研究中-——浅谈作战指挥要素》。”

        “在陈铭同志的观点当中,明确的把指挥环境,指挥手段和指挥信息归结到指挥要素当中。”

        “认真客观的分析,这些条件是能够,并且具备影响指挥关键的节点。”

        “但是丁远同志在《作战指挥概念》当中,提到了不同的观点。”

        “包括赵胜虎同志在《军队指挥学若干基本概念及其理论体系的探讨》当中,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认为对于指挥手段或者是指挥工具,应该将其划分到普通的范围,不具备影响指挥要素的核心。”

        “这些学术理论,将来都会作用到你们战略突击师里面,这个观点方面也不是说非要达到统一,但至少要辩论出来一个结果。”

        “一个大众认知的结果。”

        “战略突击师是新单位,又担负着重要的任务,你们作为最核心的指挥,将自己的观点和认知扩大化,让更多的同志了解,这样有助于第三阶段的开展。”

        “只是另外两位同志写出来的文稿,没有像陈铭同志那样全面的进行分析,都是单一的针对其中一个条件,细致化的描述。”

        “有的用指挥工具的提法,有的用指挥手段的提法,来描绘了整个观点。”

        “从不同的层面看待指挥手段,就会导致思想和提法各有不同,在这几位同志的观点当中,对于指挥信息是否是指挥要素之一,也都存在了不同的争议。”

        “其他同志的文稿当中,也或多或少的提到了一些,但概念都很模糊,不足以作为参考的题目。”

        “好了,休息半个小时,大家可以趁着这段时间看一看三人的文稿,把你们自己支持的观点都明确一下,准备分配辩论组。”

        “为下午的辩论,做好准备。”

        “解散吧。”

        伴随杨丰瑞的安排,教室内的导员开始陆陆续续离开,副院长林清源看了陈铭一眼,也起身离开了。

        除了刚才提到的三份文稿被留在教室内,供大家参考之外,其他的文稿全部被带走。

        这让不少干部都给整懵了,怎么回事?学术见解怎么变成辩论环节了?

        当着一群搞学术的人,尤其是副院长的面辩论,这跟关公面前耍大刀有啥区别?

        有人感觉到不太对劲,但也有人觉得很正常,五根手指伸出来还长短不一呢。

        一个教室听课,写出来的观点自然不同,辩论可以让不懂的人,更清晰一些。

        陈铭坐在那里,眉头紧蹙,隐隐感觉有些不妙,原本以为他昨天晚上写了那么多观点,放到今天就算是不会受到夸奖,至少也能过关。

        但没想到他所写的观点成为了辩论之一。

        有辩论就有争议,有争议就有输赢,无论最后选组会怎么样,他的观点必定都会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那也就是说辩论赛上他又成为了主力军?

        尼玛。

        这国防大学玩的花活还真不少,他经历过边防二连的作战,也带领过虎狼营作战,这两个单位所处的地方不一样。

        战斗规模也不同,他当然更倾向于把指挥环境,指挥手段和指挥信息,全部都归结到指挥要素当中。

        并且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可其他军官没有去过边防部队,更没有参加过边防连的作战。

        包括在场绝大多数的军官都一样,以前都是带领机械化,或者半机械化部队,后来才转为信息化。

        对他的那些观点当然不会认同,甚至他没有猜错的话,已经能够预感到他的观点恐怕没有几个人会持相同的支持意见。

        那也就是说接下来的辩论赛,整个教室五十多人,他要完成一喷五十的壮举?

        好家伙,陈铭有些头皮发麻了,这比诸葛亮舌战群儒压力还大啊。

        还真不是他悲观,所有的指挥认知都是根据所处环境得来的,人很难接触认知以外的事情,军官的指挥习惯也是如此啊。

        他们不曾经历过一些特殊环境的作战,怎么会认同自己的观点呢?

        很快,陈铭就发现自己的担忧成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