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204:潮商登门,大家胶几人当守望相助!
港岛这个地方就是个大杂烩,想想看,它这里大清律跟海洋律都能并存,那还能不是大杂烩?
但是,这个地方保守起来的时候又特别保守。
比如说在20世纪初的时候,在港岛这个由鬼佬主持大局的地方,女人竟然都不能抛头露面。
是那时候先施百货的马应彪为了博人眼球便破天荒地聘请25名女店员站台,才开了这先例,当时连卡佛也不敢越此雷池啊。
那时候开业的时候,闻讯而来的港人将店铺围得水泄不通,还惊动当局派警员维持秩序。
这说明了什么?
在港岛这咸湿之城,搞HS才是第一生产力。
高要倒是不至于让自己售楼部的人走这种歪门邪道,不过做个噱头也是好的。
小李不由抹汗,他觉得此事真是非同小可。
“刘经理呢?”
“哦。”
小李赶紧说道:“文哥去工务司了。”
说起来刘文真是对的起高要给出来的高薪水,他那双小短腿要跑好几个工地。
从深水埗这边到上李屋村再到清水湾然后再到铜锣湾…
高要心想应该给刘文配辆车子了:“这边辛苦你。”
深水埗这边看的差不多了,忠信义那边倒是不用高要操心,尖沙咀又只是收楼,至于清水湾那边,那就更不需要高要过去了嘛。
这么一算,甩手掌柜高要转身就去了铜锣湾看地。
东区游乐场的招牌已经全部都被拆完了,现在正在外面竖围挡,在现场的是新昌营造厂有限公司的人。
这是巴马丹拿那边介绍过来的,东家名叶庚年,从沪上迁来。
战后港岛这边成立了不少营造公司,但是持C照(C级是最高级别的建筑牌照,可以投标无限量的工程)的却不多,
这新昌营造厂有限公司成立于1923年,其在港岛倒是还没有什么大工程,不过在内地却承建了不少大工程.
比如说钱塘江大桥、株洲兵工厂的营造便有其的一份力。
“高先生。”
工头手上还拿着个安全帽:“里面还在平整,如果要进去的话,最好戴个安全帽。”
高要摇头,他要的是结果,要一个地标,至于怎么盖的就不是他关心的了。
既然图纸还没有出,高要也不着急,只是对工头点点头后便走。
与此同时,44岁的廖宝珊正在做一个艰难的决定,他是潮州人,在41年的时候他才携妻儿来港谋生。
当时是在在一间油庄做伙计,谁晓得不久后港岛沦陷,老板关闭店铺逃避濠江。这反而成全了廖宝珊,他利用日治时物资紧张之机,涉足柴米油盐的买卖。
稍有资本,便开设店铺自己做老板,后又经营布匹,生意做得颇大。
当然了,这颇大也只是相对而言,最起码在开银号前的他是不够格被白饭鱼挂在嘴里的。
廖宝珊致富的秘诀是勤奋悭俭,无日无夜,忙的时候,几日不睡觉。
只要有钱赚,他就往死里干!
在战后,廖宝珊总算迎来暴富的机会,他觉察到房荒在即,便趁房价尚未涨起来之前倾资购置房产。
由于他认识简东普,所以能够从东亚银行那边贷到资金,通过大炒房产,获利多多,赚得是眼仁发红啊。
这生意嘛向来是一个带一个,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生意如果都是自己的,银行是自家开的,盈利全部滚进自己荷包,岂不美哉?
廖宝珊便起意搞银号!
关键问题来了!开银号必要有人存款,虽然说廖创兴银号为第一间潮汕籍商人个人独资办的银号,而潮州人历来都有互相帮衬的优良传统。
正常来说,廖宝珊并不需要担心第一笔存款,他唯一要考虑的是如何扩大这影响,好吸引到广大市民!
这样一想的话,这人选就很重要了。
当时潮州籍也有不少名人,比如说白饭鱼、颜成坤等,但是廖宝珊想来想去总觉得还欠缺点味道。
“老公,如果坤哥能够存钱已经不错。”
“何必强求?”
“怎么能不强求?”
廖宝珊眼睛一瞪:“做生意就是从别人饭碗里抢食,但凡后退一步,这机会就被人抢走。”
“到时候我们跟在后面连汤水都喝不到。”
“可是高家现在已经是高门大户。”
“我听说高先生移徙都没有大摆宴席。”
这就是为廖宝珊留面子了,因为那时候廖宝珊忙于炒金,根本顾不得这块,等他知道消息后,高要乔迁过去都好几天了…
其实按理来说这是廖宝珊老婆应该关注的事情,奈何廖家是廖宝珊内外事一把抓,所以这件事没法怪到她身上。
“大家胶几人。”
廖宝珊还是想搏一搏,如果能够拉到高要存款,自己廖创兴银号就能一炮而红,到时候吸纳社会上的游资就十分容易。
银号的家底殷实,自己就能大手笔去炒金,看那些虾仔又怎么跟自己争锋?
没错,廖宝珊真正的第一桶金其实来自于炒金,据说他在50年代的时候凭借炒金已经挣得数百万身家。
犀利超过四叔、鲨胆彤啊!那风头之劲号称潮州巨子!
“我亏谁的钱也不可能亏高先生的钱。”
廖宝珊发狠,正所谓富贵险中求,不过就是拜门而已,总不能把自己赶出来?
“去,换身衣服。”
廖宝珊则去请了尊笑口常开的金弥勒,而后便精神抖擞的带着自家夫人赶向半山高公馆。
不过是短短几天而已,高公馆已经大不一样,在上高公馆的岔路口设置了个外门房,接了电话,还有栏杆拦路。
高门大户就是这般在不经意间透露出疏离。
高要走的又不是亲民路线,而且家里两娇妻呢,自然要做到一定的隐私。
廖宝珊先登记了自己名字,又特意点出自己是潮州人。
门房没理,他先打电话给外管家林胜,在得到确认后,这才移开栏杆。
车子向前,廖宝珊说道:“高先生这里真是警卫森严。”
“大户人家嘛。”
夫人说道:“你以为还是在乡下的时候?随意人进出?”
说话间才真正到了高家的大门,这里还有个门房…
等进的大门,便是大片的花园,中间的池子正在喷水,有花农在修剪草皮,还有一队护卫在来回巡逻。
廖宝珊啧啧有声,他略有几分羡慕:“我听说高先生是今年才冒头的。”
“几个月便搞出这般大的事业,真是天降横财。”
“你小点声。”
夫人最知自家老公本性,自从炒楼、炒金无往不利后,那真是独断专行,一副劳资天下第一的模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