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主大人是卧底(学语新风)_经验和教训(一)(2 / 2)_领主大人是卧底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经验和教训(一)(2 / 2)

        “小怪间、奖励间、boss间,既视感太强了。”

        但在那之后,我开始隐隐约约地意识到,故事似乎并不是简单地添加波折就能变得引人入胜的,这里面肯定还有其他的门道,但具体欠缺了什么,我又不是很确定。

        现在看来,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比如说,黄泉蜂并不能算作是一个有完整心理和塑造的“反派角色”,更像是一种“野怪”,更没有任何仇恨,角色与它的交互太弱。比如说,这个副本本身缺少“延展性”、过于突兀,缺少值得期待的后续内容——如果主角团一开始是为了绑架一个反派角色,并且从他的口中问出某个秘密,或是查出反派角色背后的幕后黑手,这样的战斗就会值得期待的多,因为包含了后续的发现解谜成分。

        这些元素我会在后面的章节继续提及,在这一章节我主要聚焦于波折起伏的问题。

        随着文章越写越长,我能明显地感觉到无脑添加波折起伏的思路是有问题的。

        在上架了大约一个月之后,我勉强能够察觉出了之前写作方式存在了什么误区。

        我发现,在上述情节中,角色的命运在一起一伏之后基本上是回到了原点,就好像是在原地打转一样。把一次起一次伏整个删掉,似乎对整个大情节也没什么影响。

        观察上面的例子会发现,相邻的“起”和“伏”基本上是恰好抵消,玩家遇到一个困境后,下一次情绪上行就会马上解决这个困境;或者,西菲尔想到一个ui设计的解决方案之后,过几个自然段实行方案后,又用一次情绪下行直接将这个方案否定。

        以黄泉蜂巢穴为例,我可以直接将每一个相邻的“起”和“伏”编成一个游戏关卡。

        关卡1:跨越地图

        关卡2:黄泉蜂的突袭(获得奖励)

        关卡3:直面黄泉蜂群

        关卡4:天使僵尸

        这让小说变成了简单的关卡制过关游戏,而非更具有交互性的庭箱、沙盒、开放世界······

        啊不,甚至连关卡制游戏都不如。关卡制游戏中是有很多优秀作品的,每个关卡通常会持续好几分钟,不止面对一个敌人或一个困难,而是大量对手和困境的有机组合,关卡初期的决策会在关卡后期产生影响。马里奥前期有没有吃到蘑菇和花朵,植物大战僵尸里初期有没有种够向日葵,这种初期发育决策的影响有很强的后续效应。

        说实在的,这种相邻起伏彼此抵消、一起一伏回到原点的例子,不算真正的错,在很多优秀故事中也不少见。比如说我在写这本书之前,去听书《三国演义》取材,经常就有这样的情况——

        “  a想要把b杀掉。预知b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然后到了下一回——

        “  a想了想/被人劝了,决定不杀b了。”

        你玩弄我感情呢!

        真正的问题在于,【只有】这种原地打转的波折,会让故事变得无聊乏味,看起来像是按部就班的过关游戏,或是为了反转而反转。

        当时我得出了一个结论:

        “波折起伏不能只是原地打转,要更强调阶段性的推进和发展。”

        现在来看这个结论不是错误的,但却是非常粗糙的,也容易让人误入歧途。因为我实际上不太清楚,“阶段性的推进和发展”到底是什么。而且,玩家面对一个个不同的敌人,相继击败对方;主角在一次次试错中,发现其他道路行不通,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这些难道不算是阶段性的推进和发展吗?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