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为天下师(地狱逃兵)_第290章 科举改革(2 / 2)_大明:我为天下师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290章 科举改革(2 / 2)

        这种说法倒是新鲜,朱元璋也来了兴趣:“许卿详细说来,打分制是如何形式?”

        许良斟酌措辞道:“臣举例说明,假设本次科举总分一百分,其中旧题占五十分,格物占二十分,算学占三十分,最终六十分是为合格分,而合格之上就是凭分数高低取名次,当然这些题目都是细分的,每一个部分可能都由许多题组成,答对一道题得几分不等,以此累计得分,另外为了防止由优秀者满分同分难以定下名次,其中也会有部分主观题目供考官自由裁量就是。”

        <div  class="contentadv">        朱家父子都是聪明至极的人物,只这么一听,他们立刻就听明白了打分制的意思,就差一拍桌子喊一声妙了。

        打分制的好处在哪里,最大的好处就是更加客观了,这对考生的要求更高一些,要求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更加过硬才行,不然答错了就是答错了,那就是拿不到分。

        往常的考试,主观成分太大,考官看伱的思路,文笔,格式,书法顺眼,可能内容一般都能给个好名次,这相对来说标准是不太明确的。

        而科举是为朝廷选拔人才的渠道,如果选拔方式能够更加严谨客观一些,这并不是什么坏事,至少现在朱家父子就觉得这种方式很有些可取之处。

        但是这样依然没有解答朱标的上一个问题,他再度发问起来:“就算是计分制,这又于科学何益呢?

        许良这个时候笑了笑,这笑中蕴含着一丝狡猾之意,随后做出了最终的解答。

        “还是微臣刚才的举例,科举总分一百分,合格分六十分,但是问题是现有旧题占有的分数只有五十分,这意味着考生要想达到最低的合格分,就必须得另外学数学或者格物!

        这数学可以是高等数学,也可以是几何原理,而格物可以考他们声音的原理,光的折射,空气原理等等知识。

        这些东西都是有标准之答案的,但儒家经典里找不到这些答案,要找到这些答案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兼修科学,甚至直接去关中大学就读毕业!”

        奉天殿陷入一片安静,朱家父子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就这么愣神的盯着许良。

        直到许良整个设计之谜底解开,他们才完全看清其中的逻辑和思路,这绕来绕去,还真能逼着考生们去主动兼修科学!

        许良改革设计之巧妙,实在是让他们叹为观止,可以说是找到了一条最有可行性的路子了。

        要改革科举发扬科学,如果生硬的往科举里边塞东西,儒家那是一百个不乐意的,其反弹的强度必然大的难以想象,不仅官员们不愿意,就算是考生们也不愿意啊!

        我寒窗苦读学了十年几十年的儒学,终于熬到了科考的时候,你现在告诉我还要再去学科学?

        但是同样的事儿换种方法,那效果就又不一样了,我考的东西都是儒家所衍生的,无非就是内容和方法变了,理论上来说还真没什么问题,这样反驳起来就不那么容易站得住脚了。

        如果正面硬刚遭遇的反弹和压力是百分之百的,那么经过许良这么一伪装,可能压力就只有百分之五六十甚至更低。

        虽然这样依然要遭到儒家的反对,但至少在朱家父子能依靠强权压下的程度了,这样事情就具备了相当的可行性,而不至于像之前他们只要想想就觉得头疼的地步。

        都准备变法了,想要风平浪静是肯定不可能的,所以朱家父子对变法的具体内容主要考虑,就是其阻力与压力有多大,这也算是一种风险评估了,太难办的事情,他们就要仔细考虑甚至直接放弃了。

        而现在许良在科举上给出的路子,算是让他们觉得风险可控了,虽然要做成依然不怎么容易。

        朱元璋点着头道:“科举的事情就说到这里,除了科举,你还有什么其他的举措没有?”

        许良倒也不着急,这种事情肯定不是说一下就能答应的,自己现在也就是指个路子而已,真要实施那需要后续君臣之间详细议论推演,才能制定出真正可行的方案。

        “只要科举改革成功,那么科学教育最重要的一步就已经迈出去了,天下思想之高低,从来就在科举之中,科学在其中占有一席,天下人自然会主动接触学习科学知识。

        民间层面,我们未来则需要依托工业财富不断地兴建小学,中学,大学来构建出完整的科学教育体系。

        这套体系相较于私塾学堂的精英式教育不同,它是全民普遍的工业式教育,换句话说,这套教育体系的核心目的,是为工业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

        将来他们从学校出来,可以成为建筑师,工程师等等工业人才,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除了能实现他们自身的个人价值,更加能为工业社会创造社会价值。”

        话音落下,朱标忍不住别过头看了一眼老父亲,就看到朱元璋不着痕迹的点了点头。

        这么看来,老父亲的想法大概与自己差不多,许良的这套东西听起来真的很像那么回事啊,这家伙还是一如既往的让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