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为天下师(地狱逃兵)_第292章 朱元璋:我滴,我滴,都是我滴(2 / 2)_大明:我为天下师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292章 朱元璋:我滴,我滴,都是我滴(2 / 2)

        而且这种规划不仅考虑到了煤铁重工业,还有例如两广糖业,沿海盐业,还有豫,冀,湖广等地的棉花推广种植以及纺织产业的规划。

        并且他还建议地方官府在政策上,应该对工业予以扶持,例如相应的税收,采矿许可,市场经营,工人招募等等政策,都可以开一开绿灯,主动做倾斜。

        这些方案拿出来,都是完整的,涉及到了各地资源,产业,还有配套的政策,只要后续经过完善,朱元璋和朱标觉得基本就可以直接拿来用了。

        <div  class="contentadv">        眼见说的差不多了,朱家父子也都是频频点头十分认可的样子,许良这时候在地图上横竖划了几下。

        “为了工业整体的协调发展,在火车彻底研制成功之后,臣建议按照刚刚的线路开始建设铁路,从而贯通各个工业区域,加强彼此的联系。

        而最终所有的工业商品,除了流入到大明本土的市场以及边贸城市,还需要通过海贸攫取海外的利益。

        遥远西方的野蛮人,正对我们精美的商品垂涎欲滴,为此他们可以前赴后继的献上所有的金银财宝,而我们也有义务满足他们。

        所以大明需要更大更好的港口发展海贸,臣建议以上海县,香江,舟山等地分别建设海港,以连接大明内地和商船的商品交流,总有一天,大明的商品可以出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而那些地方的财富也会像流水一样涌入大明。”

        许良告退之后,朱元璋久久不语,朱标则是依然盯着地图发愣。

        开海探索新大陆,煤铁资源的开发,工业特区的规划,产业分布的规划,铁路建设的联通,这一个个事情都是许良对着这个地图提出来的。

        如果真的按照许良的设想进行,这已经不能简单用变法去形容了,而应该是颠覆。

        从此以后,百姓们生活生产的方式将会完全不同,大量的人口都会慢慢进入到工业领域,这也会导致社会形态的全面变化,这种变化也将促使朝廷被动进行适应。

        朱标不能说许良的设想天马行空,毕竟工业科学是有实践作为支撑的,以新京城现在的成效而言,许良的计划完全是有根据的合理设想,并且理论上具备可行性。

        但话虽如此,当许良离开大殿,气氛渐渐沉静下来,刚刚因为许良那恢弘庞大计划弄得热血沸腾的朱标,现在也慢慢冷静了。

        许良的设计的确是恢弘大气,而且理论上具备可行性,但另一方面这风险也大啊!

        这牵扯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外事政策,产业调整,学术思想,地方协调等等事情,没有哪一个是容易的,而且很多要施行起来阻力很大。

        说简单的就是这盘棋下的实在太大,朱标都有点不太敢落子了。

        正在他沉思的时候,一只苍老的手搭在他的肩膀上,然后就传来朱元璋沉静的声音:“还是那句话,想做就做,真正值得考虑的事情,是如何把事情做好做对。”

        朱标笑了笑:“儿臣受教了,接下来就等许良的计划详陈吧。”

        朱元璋呵呵一笑,把手收回来,然后慢悠悠的往外走去:“可惜朕老了啊,也可惜这小子来的太迟,不然的话朕真不介意试一试,他许良的路子若真能实现所谓大同世界,天下人人吃得上饭有衣服穿,咱朱家也就能千秋万代。”

        听到这话的朱标沉默不语,对于老父亲来说,变法最大的诱惑在于维护老朱家的宰治,那么对于自己来说呢,除此之外或许也有那么一点儒生纯粹的追求,若是能为天下生民谋求一点福祉,那么就算这事儿做起来很难,总归能说得上值得。

        而另一头的许良走出奉天殿之后,脑子里就已经开始构思详细的改革方案了。

        真要把变法落到实处,不是自己嘴巴说一堆话就能完事的,更不是拿小木棍一划就能成功,那需要详细具体的一个个条目措施。

        例如铁路建设从哪里开始,经过哪些地方,到哪里结束,要花多久时间,预计需要多少钢材木材,地方上有哪些配合工作,每一件事情的规划都需要认真推敲然后写在计划书里。

        而铁路还只是整个计划极小的一部分,要把整个改革方案像这样全部规划清楚,许良那得花上好一阵子时间,甚至半年一年都未必弄得出来,这涵盖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未来最有可能的状态是,项目一边筹划一边上马然后一边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