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昌二十年,杭州府。
八月十七,天色已近黄昏。
一辆牛车哒哒地行走在石砖路上,越走人流越少。
“吁”
牛车停了。
此时,车辕边上坐着的十来岁的小姑娘挽着包袱利索地从车上下来。
小姑娘身量消瘦矮小,面容白皙,梳着双丫髻,额前一层厚厚的刘海。
“刘叔,今儿多谢您送我一趟。这是一包麦芽糖,给孩子们甜甜嘴。”
被叫刘叔的汉子,面容黝黑,身板厚实,一笑更带着庄稼人的朴实。
“顺路的事儿,都不值当谢。丫头,你快收起来。”
小姑娘不依,好说歹说,终于将糖包塞过去了。
“刘叔,那我先走了。”
“中,快去吧。”
牛车就停在街头,不敢再往里走。身后街市上熙熙攘攘的热闹与里面悄无声息的寂静对比鲜明,小姑娘迈步往里走,却越走越慢。
可再长的路都有尽头,再慢的速度该走到的地方最后都会到。
叩叩叩。
角门开了。
守门的婆子吊着一双三角眼,声音似讽似嘲。
“哟,枣花姑娘回来了”
站在角门口,被唤做枣花的小姑娘不自觉地挺直脊背,嘴角下意识翘起,颊边的小梨涡若隐若现。
“回来了,”她一边笑着一边从包袱掏出个荷包塞进婆子的手里,“劳烦妈妈给我开门,这个请妈妈吃酒。”
掂掂荷包的重量,婆子神色微缓,勉强露出个笑模样,侧过身子让开路。
“行了,快回去吧,夫人可真是善心,这几天这么忙还给丫鬟们放假。”
枣花笑容微僵,她垂下眼睫,低低道了一声谢,才进了门。
绕过前院,穿过游廊,当那一座熟悉中又带着陌生感的三进院落映入眼帘,枣花的脚步顿住了。
这时,天空中最后一点余晖渐渐消失,抬眼望去便是铺天盖地的黑,阴沉压抑。
一股冷意从脚底板直窜到心头,钻心的冷伴着钻心的痛,无数的画面在枣花的脑海中闪现,让她浑身发颤,思绪恍惚。
不知过了多久。
前方传来一声轻唤,“枣花”
没等枣花回答,前方的人已快步走近。
“回来了怎么不进来刚刚夫人还问起你呢。”
枣花怔了怔,呼出一口气才开口,“青兰姐姐,刚才一时懵了,不知道该怎么走”
青兰闻言,想起前几天枣花刚病过一场,一声轻叹,“虽然病好了也要多注意些,不然该耽误差事了。咱们当下人的,能遇到像夫人这般性子宽和,善待下人的主家不容易,更得好生当差才能不辜负夫人的恩典,你说是不是”
青兰嘴里说着,目光时不时瞥向枣花,观察枣花的反应。
青兰口中的夫人,是这座宅院的当家主母,建安侯何家的世子夫人,郭雅容,出身忠勇侯郭家。
提起建安侯何家和忠勇侯郭家,连村野间的三岁小儿都知道,那是真的开国元勋,簪缨世家。但不说远的,只说先帝和当今,两家的际遇就像是翻了各个。
先帝,史称秦平帝,年号永顺。可说句大不敬的话,他在位那十几年举国上下可和这年号一点都贴不上。
先帝年间,朝廷实际由卫国公陈家掌政,当时现在建安侯何霖的祖父因与陈家交恶遭到贬斥,由侯府降为伯府,何霖的祖父气急之下归了西,何家一为避祸二为守孝,索性举家迁回原籍扬州。
等到当今皇上登基,何家在江南盐案中出人出力,居功甚伟,一气将爵位重新升回侯。隔年,先是何霖长子何云霄过关斩将,一举夺下武状元,然后同年长女何芙嫁给军功卓著,立府百年不倒,皇上心中铁杆的亲信,定安侯穆震的嫡长子,世子穆承。
如此总算,时隔十多年后,何家终于回到朝廷众人的眼中。
与何家相反,先帝年间郭家与陈家交好,经由卫国公提拔,郭侯爷一路升至禁军统领。
可没想到朝廷局势瞬息万变,先是卫国公领兵平叛时中箭身亡,国内纷争四起,然后当今皇上以“清君侧,平叛乱”的名义于云南起兵,不到两年就攻入京城。虽然在最后关头郭侯爷大开城门,俯首称臣,可在皇上心中久久忘不了他曾投靠过陈家的黑历史。
爵位虽保,帝心已失。
不过还算幸运的是,前些年皇上登基后头一次选秀,郭侯爷的嫡女入宫参选,得封才人,元昌十一年育有三公主,晋位婕妤。
皇上威权日重,但子嗣却不算丰厚,看在公主的面上,总算对郭家日渐和缓。而后他更是费尽心力,靠着自己战死沙场的二弟早些年与何霖的同袍之情,将侄女嫁进何家,成为建安侯府的世子夫人,郭侯爷这忐忑慌乱的心总算是安稳了些。
脑中各种思绪纷杂而至,却不过一瞬。
枣花微微抬起眼,目光沉静,直视青兰,点点头,“姐姐说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