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桌上琳琅满目。
有鱼头鲜菇汤、嫩葱蒸鸡蛋、红烧鱼块、腊肉丁炒木耳、腊兔烧芋头,再加上从山上挖的野菜,俞青山他们带来的肉片烧笋干、干蘑菇等等,硬是凑足了八个菜。
这是过年才有的好菜色,俞满昌年纪大一些,俞满屋和俞满生看到挪不动步了,被张茶花提着耳朵去洗手。
这满手的灰泥,怎么上桌呢。
加起来十三口人,好在家里人口多,这张桌子比较大,现在挤挤也能坐得下。
俞向安得到了优待,张茶花把半个鱼头给她,另外半个鱼头给俞向居和俞明杰,俞向安吃着嫩滑的鱼头肉,已经“吃着碗里看着锅里”了,她再等一段时间,确定西西农场里面的东西没问题,到时候她要使出十八般手艺,清蒸、红烧、香煎、糖醋、油炸
这么多人一起吃饭,下手一定要快,下手慢了,好菜就没有了,就算是小孩子,都练就了一手的好速度。
等到大家放下筷子,这时桌上的碗碟全空,个别带有荤腥的,就跟洗过似的干净。
俞常有满足的叹了一口气,松了松自己的裤腰带,然后跟俞青山说了家里的好消息,“之前因为我的病推迟了满昌的喜事,现在日子已经说定了,两个月后的六号,也是个好日子,要是错过了,就要等年底或者明年了。”
俞满昌听到这话,一张晒得古铜色的脸变成了黑红,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去,被旁边的俞满屋用手肘撞了撞,“大哥,要有大嫂了,开心吧。”
俞满昌咳了一声“别作怪。”
杨慧丽笑得合不拢嘴,家里要添人了,这是喜事,等过个一两年,她就能抱孙子了。
俞青保看了眼白白“胖胖”的俞明杰,脑海里也不由得畅想起自己的孙子来。
他们是双胞胎兄弟,弟弟的大孙子都五岁了,他儿媳妇还没进门,要是快一些,等明年,他就能见到他的大孙子了。
“家里是怎么打算的”俞青山问。
俞常有“现在就没有哪一家大办的,我们也随大流,到了好日子,借了大队的牛车和自行车去接新娘,然后请亲戚来观礼,要是有别的乡亲来贺喜,就请喝一杯茶水,送一把炒豆子,不请大家吃饭了。”
俞青山“聘礼怎么算,说好了吗”
杨慧丽笑容满面“已经说好了,三十块聘礼,对方陪嫁两个箱子一个柜子,两床被子。”
三十块聘礼在乡下地方已经算高的了,上回大队有人办喜事,聘礼二十,女方的陪嫁就只有几身衣服和两双鞋子,他们这聘礼是多了一些,但是对方的陪嫁也不少了,看这架势,说不得还会给一些压箱底钱。
这个儿媳妇是杨慧丽精挑细选的,俞满昌相看过后满意,她立刻就去定下来了。
俞向海拍了拍俞满昌的肩膀“成了家就彻底是个大人了。”
叶七佳笑着“我之前在供销社有机会留了一块红布,说是瑕疵品,不过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下回我带过来,送给新娘子,要是不嫌弃,正好能当红盖头。”
杨慧丽没客气“向海家的,伯娘记着你的好。”
现在办喜事,男的军装,女的则是一身红衣了,不过这时候红色的布料稀罕,手里拿着钱票都不好买,这时候要么穿着别的颜色出门,要么跟别人借。
女方那边有红衣服可以借,他们这边再送一个红盖头,就更好了,至于说瑕疵品不好听,哎哟,谁会介意啊。
俞向安“”
再一次深刻的体会到这时代物资的匮乏,她嫂子和大哥结婚的时候,婚服有三套,一套婚纱,一套古代红裙,一套红色礼服,婚宴上的菜色是她妈废了不少功夫定下来的,十全十美,不仅要名字好听喜庆,也要让宾客吃的开心满意,现在结婚婚服要靠借,酒席直接没有。
虽然他们这一辈的年轻人大都不愿意大费周章的办婚宴,但是自己不想办跟办不了那是两码事。
这种话题没有成家的“小孩子”插不上话,从始至终,赵巧娘也没说话。
她看着俞向居,不经意的擦了擦眼角,她这一辈子没有生个儿子,想要操办这种喜事,只能等小居长大,他是她一手带大的,不是亲生,也跟亲生的差不多了。
吃了午饭,俞向居和俞明杰去外面玩了一会儿,就要回去了,回去的时候他们带了不少的青菜和土特产,回到去,俞向安有些崩溃,她来例假了,但是这时候没有卫生巾,例假来了,就用装了草木灰的布条,或者往里面塞草纸。
俞向安“”
要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