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力大无穷[双穿](龙眼山竹)_第四十四章(1 / 1)_太子妃力大无穷[双穿]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四十四章(1 / 1)

代家的书坊使用了新的原材料竹子,代寄岚帮忙设计添加了几个捣碎的工艺,做出的竹纸更有韧性,不再容易碎裂,图案也不会过分晕染,成果十分喜人。

代寄岚经历过现代社会,思维超前,专门设立了一个奖金,鼓励工人研发创造,如果有了成功的好点子,就能得到一定数额的金钱奖励。

一时之间,书坊工人们干劲大增,每日里做活都有了不一样的动力。才过了十天半个月,就改良了造纸过程中的多道工序。虽然都是一些微小的改良,但是代寄岚也没有吝啬,大方的对这些工人们进行了褒奖,代家书坊的工作一下炙手可热起来。

这边活字印刷的研究进展也非常不错,代寄岚让老师傅试着排了一本《大乾律》。这是目前大乾的律法书籍,有普法意义,同时也是明年科考的参考书之一,完全不愁销路。

新的印刷术印制的《大乾律》因为使用了新的竹纸,纸张手感上佳,字体清晰,整本书封装的又很好看,重量也很轻薄。再加上使用活字印刷后效率大大增加,不到十天就印出了五百册。

到此时,此次书坊改良造纸术和印刷术基本上就算是成功了,剩下的一些细枝末节,还可以在日后的扩大生产中慢慢改进。

魏从灵做了技术上的贡献,十分欢喜。代寄岚成功做了一件利在千秋的大事,也很高兴。而最最开心的,当属王锦文。小财迷这次通过卖书赚了个盆满钵满,马上跟代寄岚表示要加大投入,扩大生产。

“加钱,必须要加钱!”王锦文骑在马上,一边调整着球杆的绑带,一边不忘记叨叨代寄岚,“我又不差钱,城郊的作坊我也可以帮你扩建,你就等着躺平赚钱好了,为什么不让我加钱?”

今日她们几个小姐妹正好又来打马球赛,季长敏和魏从灵都已经上场了,王锦文还不忘跟代寄岚念叨这事。

代寄岚这两日快要被这个财迷烦死了,只好把话说明白:“不是不让你加钱,是还没到时候。相关的技术还要好好整理一下,整个生产过程也需要重新规划,我需要整理一个严谨的章程出来,之后肯定会扩大书坊的规模的,倒时候有你打钱的时候。”

说完,她又笑着搂了一下王锦文,“好啦,小财迷,也别太钻到钱眼里了。你要真想好好做这门生意,现在可以把资金拿去在全国各地建立书局,咱们先把摊子铺开,等将来书越印越多,咱们也有地方卖。”

王锦文见代寄岚说的也有道理,于是终于爽快的表示赞同,放过了代寄岚。

季长敏可不管这么多,看她们俩还在场边墨迹,赶紧呼唤她们上场。代寄岚闻言爽快一笑,持杆冲入马球场,加入战局。

-

亓官让捧着一册用新竹纸印刷的《大乾律》进了思政殿,皇帝看过之后,连说了三个好字。他当年心心念念想让天下人都能读上书,懂得世事,明白道理,可惜士族一把大火断了他的希望。如今他的儿子和未来儿媳却马上就要替他实现这个愿望了,叫人如何不感慨。

他一边摩挲着这本《大乾律》的纸张,一边开口问亓官让:“有没有给闵公和你四弟送一本?”

亓官让微微一笑:“书坊是代家娘子的,她这么周到的人,怎么可能不给闵公和四弟送书?不单单是闵公和四弟,阿娘和留山王太后那里,也分别派人送了的。”

皇帝一时不想接话,他没有想到自己也有被儿子当面喂狗粮的一天。

亓官让却丝毫没觉得自己说了什么扎心的话,还在跟皇帝继续夸奖代寄岚:“代家娘子此次可是解决了咱们的燃眉之急,这下不用再担心雎州刘氏了。”

说起雎州刘氏,皇帝又想起什么,问亓官让:“你有没有问过你阿娘,她和留山王太后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给大郎找这么个正妻?”皇帝有些不解,但这话确实不好直接问到留山王太后身上。

皇帝和留山王太后之间的关系有点像商业联姻之后的离婚夫妻,事业上因为同在一家公司做股东,还可以有商有量携手共赢。但一旦面对育儿问题,双方就难免显露出离异家庭孩子难管的尴尬,皇帝为了大局,已经狠心把长子贬为了庶人,如今再去问孩子的亲娘“为啥找这么个儿媳妇”,他觉得自己有点亏心。

亓官让面对留山王太后和皇长兄倒是很自然,一来汤晴照其实和席皇后关系非常好,而且她跟代寄岚之间也有些渊源,二来这位皇长子确实不是搞权谋斗争的材料,脑子着实不太好使,被人一忽悠一个准,还是老实圈在宫里比较安全。

他之前也和席皇后谈过这个话题,于是解释给皇帝听:“留山王太后的原话是,雎州刘氏向来自视甚高,绝不会坐视嫡支贵女嫁给庶人,只要他们闹事,皇室就可以用藐视皇族为借口发兵雎州,正好把刘氏一锅端了。阿娘还在旁边帮腔,说正好代将军已经从阫襄关回来了,有他在,打雎州也就是一个月的功夫。”

皇帝有点挠头,“她们最近怎么这么暴躁,动不动就想发兵灭人家全家。”

亓官让却不见为难之色,“没事,我已经说服阿娘和留山王太后了,她们都觉着现在这个法子更好,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嗯,二郎长大了,懂得替父分忧了。”皇帝欣慰点头。

-

有了科考这样的举国大事,大乾这个冬天一点都不冷,只要家中有适龄学子的,一家人都跟着憋着一口气。对于所有的底层百姓来说,这是目前唯一可以改变家族命运的上升渠道,无论如何,也要让后辈去试一试。对于朝中新贵来说,家中有些见识的长辈已经意识到了改革的到来,这样的科考取仕制度一旦成功,绝不会只有明年一次,以后家里的小辈们很可能都要经历这么一遭,已经开始到处物色书院,争取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而闵书贤作为今年的主考,他之前所创办的泰州书院本就桃李天下,如今更是声名卓著,导致泰州附近的学区房房价陡增。

闵书贤在老地方茶楼里和亓官让说起这件事,言谈中有些无奈,“这样一来,去往泰州书院求学还是只有士族子弟才能负担的起,寒门和庶族实在太难了。”

亓官让劝慰闵书贤:“慢慢来吧,以后各地的书院越来越多,大家都在自家家门前求学,也就不会有那么多负担了。”

两人正聊着,忽听楼下发出一阵喧哗声。不一会,一个茶博士上楼来,跟亓官让小声禀报:“楼下来了一人,说是想来茶楼应征茶博士,我们说如今不缺人,他却说我们的人茶艺不精,非要与我们的人比试茶艺。我们劝不走他,还有其他客人在起哄,说什么该给人家一个机会云云。”

亓官让眉头蹙起,“我下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