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力大无穷[双穿](龙眼山竹)_第五十一章(1 / 1)_太子妃力大无穷[双穿]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五十一章(1 / 1)

开年祭典的当天晚上,宫里办了个家宴。除了被圈禁的皇长子,大家都出席了。

皇三子亓官过是个话很少的病弱少年。虽然看人的时候总是带着温柔的笑意,但是亓官让总觉的他身上带着一股厌世的阴郁气质。这位皇三子很少出席今天这样的正式场合,这次想来是因为年前刚刚被皇后赐婚的缘故。

不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皇家三位适龄的皇子如今都有了婚约。亓官让想想代寄岚将来的两位妯娌,一个大嫂刘惠娘,一个三弟妹汤华之,他都替代寄岚觉得牙疼。

皇四子亓官苍对这个常年躲在自己宫中养病的三皇兄很是好奇,在宴席上问他:“三皇兄,今日祭天时,我看你表情虔诚,不知许了什么愿?”

皇三子亓官过柔和一笑,回答到:“就是许愿我大乾千秋万代而已。”

他这句话一出口,皇帝的表情就骤然一凝,现场气氛突然就紧张起来。

席皇后看了他一眼,又对皇四子亓官苍说:“那四郎又许了什么愿啊?”

亓官苍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轻声说到:“愿父亲母亲还有各位兄长都能长命百岁。”

皇帝听了这话,略略点头,气氛终于缓和了过来。他想了想,又看向亓官让,问到:“太子呢?许的什么愿?”

亓官让放下手上的酒杯,认真看向皇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皇帝眼眸中闪烁出明亮的光彩,嘴角也不自觉的勾了起来,认真看向亓官让,回答了一个“好”字。

席皇后看的出皇帝很是欣慰,对这个儿子也打从心底感到骄傲,遥遥向亓官让敬了一杯酒。

亓官苍连忙跟着举杯,要和母亲兄长同饮,慌乱之下还喊了一句:“等我一起啊。”

皇帝看着这和乐景象,不禁大笑出声。

皇三子亓官过却仿佛一个局外人,既没有努力融入,也没有失落,自始至终保持着一样的微笑,看着宴席上发生的一切。

-

因为此次前来参加科考的学子有好几千人,亓官让为了能有个公平的考试环境,盯着将作监的人在国子监附近搭建了好几个临时考场。

考试时间总共三天,考生们每个人有一个考室,里面还要安排暖炉和临时床铺。考试过程中国子监的食堂还要按点给考生们提供一日三餐,亓官让又不得不从宫中御膳房临时抽调了几个御厨来帮忙。

等考完了,各位文书还要负责糊名和誊抄试卷,考官们则是开始加班加点的批阅卷子,亓官让也跟着在国子监熬了十多天,才终于把这一次的进士科考试的试卷评阅完成。

因为朝庭是第一次举办进士科的科举考试,各个士族都拒绝参加,清流一派又持观望态度,大部分来参加考试的都是寒门学子和耕读人家。一共有大约四千人报考,最后只选前三百人赐予进士功名,竞争也挺激烈的。

代寄岚劝说了表弟季长平前去参考,她跟表弟分析,如若朝堂以后都用此种方法选拔官员,那每年的应考人数只会越来越多,难度也会越来越大,还是越早考越好。

朝庭放榜那日,长门外大街上简直人山人海,大家都想看看这份热闹。

只见一队禁军捧着几卷红色的名单,贴在长门前的布告栏上。

这个名单的写法是代寄岚给亓官让出的主意,仿造现代的广告牌,专门给前三名各做了一张巨大的文字海报。

围观群众离着老远都能看见布告栏上最显眼的位置,红底黑字十分艺术的写着:

状元/津浦梅文星

榜眼/河东曹俊贤

探花/通泽季长平

这个时代,文人若想要将名声传扬出去是非常困难的。要么走闵书贤的路子,教书教的名满天下,要么就出书写诗,让自己的文章能够传颂天下。但不论哪条路,都要历经十年八年的积累。

可是科考结果这一出,这前三甲年纪轻轻就立刻成为学术圈顶流,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那些本来就爱惜名声的清流懊恼不已,后悔之前保持中立没有下场参考,如今纷纷站队科举派,觉得朝堂这样取仕公开公正,一定要坚持下去。

亓官让把握住了这些学术圈的人更看重名望的秉性,放榜第二日,在上阳宫太和殿正殿,让皇帝亲切接见了这一科的全部进士,然后安排他们换上红色礼服,簪花游街。

这又是大字报又是游街的一搞,这一科的进士全都出了名,让其他没有考中的学子羡慕不已。

这三百人正好缓解了如今朝堂急需用人的境况,各个部门都得到了新鲜血液的补充,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季长平中了探花之后,亓官让特地将他调去翰林院,让他从校书郎做起。季长平也很识趣,太子也不叫了,每日里都唤亓官让姐夫,天天出入东宫帮亓官让梳理政事。整个东宫都知道这位新晋探花郎是太子妃的表弟,深得太子信重,顿时对这位还没入主东宫的太子妃也先入为主有了敬意。

皇帝对此次科考的结果也十分满意,决定今后每年都开一次春闱,科举取仕。大乾学术圈因此焕发出了不一样的生机。

南盈使团恰好经历了整个科举过程,对于大乾的惧怕又上一层。若是大乾每年都有这样多的青年才俊加入朝堂,那这样的国家怎么可能不繁盛,他们未来又如何是大乾的对手。

拓跋淳觉得和谈再这样拖下去不是办法,他做主说服了其他几个部族的使者,率先放弃了一部分之前迟迟不肯松口的苛刻条件,跟大乾示好,加快了和谈的进度。

不过十天左右,南盈与大乾的和谈就有了最终结果。南盈愿意放弃如今的阫襄关外的缓冲地带,退回南盈深处草原,并开放互市,每年向大乾纳贡。

-

鹤鸣馆三楼,老者收到南盈和谈结果的消息,气的连砸了两只茶壶。

黑衣人首领面色严肃,守在一旁。

“这帮南盈人,见风使舵,胸无大志。”老者砸完茶壶还是十分不甘,眯起双眼,“看来还是要靠我们自己,既然南盈人不愿意正面对抗大乾,那我们就推他们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