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锅内还做了分格处理,把圆锅内部分成很多独立的空间,类似于现在的九宫格火锅。
楚朝人也吃暖锅,“宫格”铜锅御膳房就有好几架,不过不是像现在分成九个方格子,而是在锅中间有一圈小锅,小锅和大锅中间再均匀分成四部分,严格说应该叫“五宫格”。
温雨在纸上把鸳鸯锅的形状大致画出来,找到营造司的人,问能不能打造一架这样的锅出来。
营造司是专门给膳房做辅助工作的机构,和果房一样,都是给膳房提供帮助工作的,只不过后者的职能是为膳房提供果蔬,前者则是为膳房制造需要的餐具器皿。
营造司的宫差造餐具都是经验丰富得很,略微看了眼温雨提供的图纸,便笑道:“能做,这样的锅做得很快,午后就能做出来,等开了锅直接用就成。”
还不忘夸赞道:“温御厨,您这图画得是真详细,御厨们要都按您这个画法,营造司的活难度得减一半。”
温雨提供的图纸上,除了画上鸳鸯锅的三维示意图,还分别画了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并标注了尺寸,三个角度看过去,鸳鸯锅长什么模样可谓是一览无遗了。
“多谢夸奖。”她笑道,后世发明的三视图的确有它的便利所在,很适合营造司的人学来用,“你们若是觉得这种图看起来方便,倒是可以在司内普及,这样交流起来也方便。”
宫差笑着道了谢,说会考虑:“若是成了,还要为御厨们也普及,上次张御厨说要个拱形的碗,好家伙,描述了老半日没说清楚,我都服了……”
温雨偷偷笑,能想象张德敏又急又气还说不清的模样。
在营造司逗留一会儿,回到御膳房。
鸳鸯锅解决了,重中之重便是火锅底料了。
福嫔的一半辣锅自然是辣味十足的红油锅底,宜嫔的清汤锅种类倒是不少,番茄锅、豆米圆子锅,玉米排骨锅……当然,最经典的还是菌汤锅底。
先做福嫔的红油锅底,温雨以前常在家自己做牛油锅底,这个肯定难不倒她。
虽说民间禁止以耕牛为食,但宫廷中却有商户专门养殖的肥牛供应,膳房就有现成的牛油。
牛油锅底其实是一半牛油,一半清油混合而成的,热锅中加入清油和牛油,全部文火融成清油。
橙黄清澈的混合油在锅中慢慢加热,等油冒烟,便把备好的芫荽、生姜、小葱和大葱段等配料下锅。
芫荽和小葱倒是不用切,整颗下锅就可,等炸出香味还要捞出来,可谓是牺牲自我、贡献清香。
膳房的秘制辣酱是沈御厨的手艺,据沈芳说是他家祖传的秘方,轻易不示人,连她这个嫡长女都还没学到手。
温雨打开闻过,味道确实可以,拿来做牛油火锅底料的点睛之笔再合适不过,便用木勺挖了两大勺下油锅。
滋啦——滚油滋滋冒着小泡,锅里一派热闹的景象,辣酱经油一炸,香味瞬间飘散出来,若是能直接夹着大馒头吃,也不失一道美味呐!
温雨忍下馒头夹酱的冲动,继续翻炒,逐渐把辣酱里的红油炒了出来,橙黄色的油变得鲜红,让人观之便口水直流。
干辣椒、桂皮、□□、青花椒、豆蔻、香叶等大料备好,用温水浸泡,滋味慢慢浸出来。
干辣椒是灵魂,温雨约莫衡量一下福嫔的口味,觉得辣子得多放。
大楚没有破碎机,却有十分好用的药碾子,碾药材的是药碾子,碾食材的便叫食碾子。
小厨三下五除二便帮温雨把干辣椒碾碎,撒进油锅,一股辛辣的味道直扑鼻腔,爱辣者狂喜的程度。
大料也被混合碾碎,和豆豉一起放进锅中翻炒,约莫翻炒一盏茶的功夫,锅中红艳艳黄腾腾,颜色十足十得喜人。
楚宫中有精酿的粮食酒,长把木酒提盛出一勺来,同样倒进锅中,清香味扑鼻。
最后,青花椒、盐巴、冰糖等调味料调制好,牛油火锅底料便可以出锅啦。
把火锅汤料盛进方形瓷碗中,表面点缀上一些红辣椒,就可以晾着等凝固了。
如今秋日里这天儿,不出一个时辰,块状牛油火锅料便成形啦。
温雨在御膳房做火锅底料时,启祥宫也没闲着。
两位娘娘大有翻炒辣酱那架势,战况激烈得差点没打起来。
这会儿还在冷战呢,谁也不理谁,启祥宫的温度直降冰点以下。
消息传到温雨这儿,她苦笑着摇摇头:“为着什么呀?”
带消息来那小厨摇摇头:“具体缘由不清楚,启祥宫口风严,不过我隐约听到‘迁宫’二字,不知那两位娘娘是否为着这事。”
按楚朝的规矩,一宫之中只能有一名主位娘娘,掌管着整个宫苑,其他嫔妃则是嫔位以下,算是那位主位的宫里人,受主位娘娘约束。
以前启祥宫只有福嫔是主位,虽说争吵不断,倒也勉强没出大事。
如今宜嫔也成了嫔位,地位和福嫔难分伯仲,自然也当得起主位,两个主位同居一宫,那一山哪能容二虎?
多半可能,两位娘娘是为谁迁出启祥宫的事吵起来的。
温雨看着眼前的鸳鸯锅底料,不由苦笑一声。
照启祥宫那架势,她俩还能坐在一起吃火锅么?怕不是要掀锅?
但也不一定,说不准鸳鸯锅是两位娘娘和好的机缘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