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拯救者瓦西里贝利亚(欺世盗名之辈)_第158章 苏共纪委的成立(1 / 2)_苏俄拯救者瓦西里贝利亚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158章 苏共纪委的成立(1 / 2)

苏斯洛夫穿着一身整齐的制服,坐在苏联政府为他提供的专车里。

    苏斯洛夫自1953年那场政变之后,已经很长时间都没有出现在克林姆林宫的政治圈子内了。

    虽然他没有被贝利亚为首的克格勃派清洗,但也被剥夺了苏共党内的所有职务,包括他中央委员以及苏联政府宣传鼓动部部长等一系列的职务。

    他也知道自己虽然并未参与进玉米小夫、朱可夫等人发起的政变,可他也是属于知情不报。

    毕竟玉米小夫发动针对贝利亚的政变前,玉米小夫可是亲自与他会面,谈论到大家都不希望有贝利亚接斯大林同志留下的位置时,并隐晦的向他提起近日会对贝利亚采取行动,需要他在苏共会议上反对贝利亚。

    后来玉米小夫果然联络了很多将军参与了针对贝利亚的政变,在苏共召开的会议上他也和众人一样,“被迫”举手支持玉米小夫撤销贝利亚所有的职务并就地处决的决定。

    谁知道在事情的最后关头,竟然被贝利亚那个扮猪吃虎的儿子给挫败了。

    自政变被挫败之后,贝利亚虽然听从了瓦西里的建议,并没有在苏共政治局内大肆清洗反对他的人。

    可在会议上举手反对他的政治局委员,也多数被暂时停职在家并被要求写检查递交到苏共中央,等待苏共中央进一步的处理。

    这也是算是一种宽恕了,贝利亚掌控下的苏共中央要是觉得你还可以“挽救”,自然会在你的检查上签字,并给你恢复原来的职位或者安排新的职位。

    如果贝利亚同志觉得你的检查写的不够深刻,那么你就没有被“挽救”的可能。

    说明你对苏共中央还是不老实,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就老老实实的待在家继续写你的检查吧,或许有一天贝利亚同志会想起你这个人,当然也有可能永远也不会想起你。

    权利的斗争往往是很残酷的,苏斯洛夫为人处世方面很像贝利亚。

    他也是靠执行斯大林同志的“清洗”政策,得到斯大林同志的赏识一步步走进苏共中央的。

    要说起苏斯洛夫一步步走进苏共中央并获的斯大林同志的赏识,就不得不说一下苏斯洛夫在莫斯科红色教授学员时认识了,对他人生起着关键作用的人物——麦赫利斯。

    麦赫利斯是斯大林的私人秘书,深得斯大林信任,斯大林甚至让他担任《真理报》主编。

    苏斯洛夫曾多次向《真理报》投稿。他在文章里经常引经据典,特别是列宁和斯大林语录,他几乎倒背如流,运用起来更是得心应手。

    这在当时是并不多见的,因此麦赫利斯很欣赏苏斯洛夫,不但大量采用他的文章,还向斯大林推荐了苏斯洛夫。

    131931年,苏斯洛夫从红色教授学院毕业后,没有继续留在学校教书,而是被调到了中央监委机关和工农检察院工作。

    不过,苏斯洛夫真正引起斯大林重视,还是在“大清洗”时期。

    当时,苏斯洛作为监委委员,被派到契尔尼戈夫指导“清洗”工作。由于他在工作中表现出色,不久后又被派往罗斯托夫州担任部长职务,继续负责“清洗”工作。

    他工作期间,几乎整个州的领导都遭到了清算和镇压,而他也因此获得高层赞赏,不久后就被任命为该州第二书记,并被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

    那时的苏斯洛夫,同时拥有两张面孔。对待领导时,他笑脸相迎,高唱赞歌。

    对待下级,他却冷酷无情,残酷打压。在“大清洗”运动中,很多地方干部被他判为“人民公敌”“党内的破坏者”等,遭到解职流放。

    这样的做法,使得苏斯洛夫获得斯大林重视,在仕途上步步高升。1946年,斯大林把苏斯洛夫调到中央,担任宣传鼓动部部长。次年,斯大林又提拔他为党中央书记。

    在那一时期,苏斯洛夫成为斯大林讲话起草班子的成员。他在兼任《真理报》主编时,不遗余力鼓吹斯大林的丰功伟绩,把个人崇拜的风气推向高潮。正因如此,苏斯洛夫得到斯大林的极大信任。1952年,在斯大林的提名下,苏斯洛夫成为苏共党中央主席团委员。

    对一个热衷于权利的人,让苏斯洛夫远离苏共中央政治核心圈子,那简直是比杀了他还要难受。

    在被勒令在家反省的这段时间里,他没有放弃重回苏共中央政权的想法,他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向贝利亚掌控的苏共中央书记处递交18次的深刻反省“检查书”。

    可是苏共中央对他递交的“检查书”并没有做出任何的反应。这让苏斯洛夫渐渐的陷入了绝望。

    他今年才52岁啊,正是一个男人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如果从此就让他整天闷在家里无事可做,那未免对自己太残忍了。

    他也不是没有想过去学校任教,但看着自己住处克格勃的工作人员,他知道恐怕这一个奢望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就在他已经对重回苏共核心领导层已经死心的时候。

    来自卢比扬卡大厦的一个电话,顿时让日渐消沉的苏斯洛夫像焕发了第二春一样。

    他激动的冲进浴室舒舒服服的泡了一个热水澡,并把脸上很久都没有清理的“杂草”清理的干干净净,从衣柜里翻出了自己那套工作时穿西服。

    从一个胡子邋遢的老人瞬间变成了一个充满知识分子气息的中年男人,然后坐上了早就等候在家门的“嘎斯”汽车,向着卢比扬卡广场进发。

    “苏斯洛夫是一个权利欲望很深的人,他是很清廉,甚至清廉到变态的地步。

    他从不关心子女的工作,也不会为他的子女提供任何的帮助,这一点上就打败了很多人。

    这也是我为什么要选择他作为我手里的“一把刀”的原因。

    他十分热爱党的工作,他个人又非常的反感党员干部拥有特权,而且他不像别人是心口不一,他是真正的无产阶级战士。”

    瓦西里此刻正坐在办公室内和妮娜闲聊,闲聊的对象正是正在坐车赶来的苏斯洛夫。

    “你就那么相信他会按照您的想法去执行。”

    妮娜把一杯清茶送到了瓦西里的手里,并在他的手心上轻轻的挠了一下。

    瓦西里装做没有感觉到妮娜的小动作,接过她递过来的清茶轻轻的饮了一口,然后组织了一下语言回答道:“他一定会按照我的想法去做,甚至比我要求他做到更好、更完美。”

    “苏斯洛夫同志虽然说有很强的权利欲望,而且可以说他很善于投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机会投机者,但这些缺点在他的能力下都显得微不足道。”

    瓦西里自然不会向妮娜说出苏斯洛夫可是“服侍”了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三位苏联领导人。

    毕竟因为他的出现贝利亚的命运被改写了,玉米小夫和朱可夫的命运也被改写。

    此时的玉米小夫同志不知道正在那个监狱的房间里踩缝纫机呢?用他独特的方式为苏维埃继续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