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发现文字缺失,关闭/转/码/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阅读 在重水镇, 苏甜度过了一个非常有意义又热闹的除夕。
到了新年,从大年初一开始,镇上的居民们就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旅游试运行开放日而忙碌着。
苏甜也是, 可以用忙得焦头烂额来形容,每天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就是处理工作信息, 几乎把自己当成了陀螺使。
两天的时间眨眼就过去了,好像就一个呼吸, 日子就到了大年初三这天。
重水镇开放旅游,水石博物馆九点开门, 却在早上八点多就排起了长龙。
不少游客是赶最早的班车从县里转乘过来, 也有本省或临近省的游客是天不亮就起来, 开了几个小时的车长途过来的。
重水镇外空旷的停车场很快就停满了各种各样的车,甚至有旅行团带人过来。
水石博物馆作为大家最感兴趣的地方,每天门票有限, 而且又便宜,大家都迫不及待想去那里看看。
也有游客是定了酒店,打算在这里住上几天,好好感受一下氛围再回去的, 所以看水石博物馆排那么长的队伍,也没有心急去凑热闹, 但也放下行李就火急火燎出来,在古镇里散步游玩。
重水镇里,四处都变得热闹起来。
苏甜站在办公楼的天台, 俯瞰着完全不一样的重水镇。
她眯起眼, 心里由衷感到开心。
东边那一片的美食街最是热闹, 不敢冒险开饭馆的百姓们不少都在那边摆摊, 美食的种类越多,能吸引到的游客也越多。
而且现在新年的气氛还在,美食摊上不少都是新年限定美食,游客们心想着错过就要等明年这时候来才能吃到,所以都撒开了手,敞开了肚子,买个不停。
饮梅花酒,吃七菜粥,咬春盘等等……大家既吃得舒服,又觉得新奇有趣。
这也是苏甜出的主意,让大伙儿根据季节和时令节日,出售不同的限定食物,这样才更有新鲜感,游客们也会被吸引。
苏甜的建议从来都不会出错。
摆摊的居民们看着自己一个上午的收获,都乐得合不拢嘴,中午一个个都不想回家去吃饭了,都守在各自的小摊边。
除了美食摊,不少居民也把自己家临街的那面墙凿了,当成对街的小铺,卖些小玩意儿。
正好是新年,无论是卖春联年画,还是烟花爆竹,生意都不错。
春联年画都是重水镇当地的特色,是苏甜叮嘱他们的,无论卖什么,都要是重水镇才能买到的。
所以大伙儿也动了动脑筋,最后在春联、年画的背面都印上重水镇的水墨地图,还印下年份,这样就变成了今年的新春限定。
至于烟花爆竹,那更是围了数不清的城里小孩。
现在城市都不允许燃放烟花之类的,只有重水镇这样的乡下地方才可以,城里小孩们兴奋得不行,就好像被关在笼子里的鸟终于可以扑棱翅膀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了,还是白天,他们就拉着自家家长想要去放烟花。
还有一些新春限定的小饰品,比如古人喜欢把彩绸剪成燕子形状,带在头上,迎接迎春,再比如可以簪在头顶的鲜花,还有彩纸金箔做成的小人儿,都很受欢迎。
西边是专门的新春民俗体验区,游客们只要花五块钱就可以体验一次,再花十块钱就有专人拍照留念,记录属于每一位游客的新春特殊记忆。
大家都不缺这五块十块的,玩得也很开心,不少民俗需要互动比拼,优胜者还有新春小礼品的奖励。
是重水镇自己制作的新春小徽章,用钱买不到,只能玩游戏才能得到,这就更显
得珍贵特别。
街上不断有各种表演,这都是光明旅游开发公司雇的人,比如请人拿着竹枝,扮演灶公灶婆去各家各户门前讨要铜板儿等等,游客们也很感兴趣,没见过这样的阵仗,纷纷驻足拍照留恋。
往日那个破烂清冷的贫困小镇,在这个新年焕发出了完全不一样的热闹生机。
文镇长也在天台上看着,不禁有些泪目,他这时候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不停地感叹,“好啊……好啊……”
来玩的游客们都很满意,不少上传到自己的社交媒体和网络上。
【不虚此行!重水镇真没让我失望啊!】
【想来的赶紧来!新春体验听说只持续到正月十五,再往后你们过来,可就见不到这些了!】
【原来古人的春节这么会玩!领教了!太有意思了!】
网上那么多人在关注着重水镇,光是网络春晚吸引的潜在游客就有数万之多。
但真正能来的游客毕竟还是这些中的少数。
大多数人想来,但碍于现实、家庭、距离等种种原因,只能望洋兴叹,在网上进行哀嚎。
【呜呜呜呜我太馋了!!!我也想去可是我假期太短了啊!!!!!!】
【你们这些去了的能不能不要在这里炫耀!要发照片你们……就多发点!我去不了让我多看看还不行吗?】
【重水镇啊重水镇,我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去打卡。】
【……】
那些无法亲自前往重水镇的游客,只能在网络上委屈打滚,馋得不要不要的。
因为太多的网友不能去重水镇,所以大年初三这天有主播来重水镇旅游直播的,都涨粉非常迅速,大家都涌入他们的直播间观看解馋,继续在直播间里咆哮着。
甚至这几个主播收到的打赏也多得可怕。
网友们去不了,但可以刷礼物指挥着主播去玩什么吃什么呀,四舍五入就是网友自己也玩了吃了!
短短一天时间,不少主播都敏锐地嗅到了这波流量,立刻反应过来,不约而同前往重水镇。
……
可主播多了,对重水镇而言却不算好事。
流量至上的时代,有些人为了红,为了赚钱,什么都能做得出来。
苏甜很快就接到不少当地居民的反馈甚至是救助。
那位卖蜜供的李大婶就快哭了,“苏干部,你也知道我这把老骨头不能干太累的活儿,每天只能做二十盒蜜供,挣这些钱我就够了,但那些主播都过来买,还都让我给他们留一盒,我哪能全都留给他们啊,给了他们那真正的游客怎么办?可我要是不给他们,他们就对着网上说我这摊小脾气大,蜜供还很难吃……”
同样的问题,在很多小摊上都存在。
因为镇上大伙儿都是各做各的美食,几乎不会重复,不和对方抢生意,但供应量都不大。
毕竟游客们不像这些主播,以游客们的饭量,不可能每个小摊的美食都去买。
可那些主播却是看到什么没吃过的都要买回去,让直播间的大家看着自己尝一尝,但所有美食也就都只吃一口就扔了,因为还要品尝别的。
居民们当然不愿意自己辛辛苦苦做的食物就这么被糟蹋,反正也不愁卖,卖给真正的游客也能卖完小摊上的东西。
某些主播们却不高兴了,如果花钱买不到东西,他们就会不遗余力阴阳怪气的进行拉踩。
网友们大多不明就里,尤其是主播的粉丝们,听到主播那么说,印象分还没去就开始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