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薇最初在学校出名是因为贝贝, 一来贝贝长得可爱,性格也讨人喜欢,很快捕获了女同学们的心, 二则是因为她是这一批新生中,第一个带着孩子上大学的人。
之所以是第一个,而不是唯一一个,是因为在林薇出名后,陆续有学生带着孩子来学校。
因为参加七七年高考的有过去十年毕业的学生,年龄差大, 新生中不少人早已结婚生子。男人还好说, 总有女人照顾,但女人来上大学, 孩子由谁来照顾就成了大难题。
对于学生带着孩子上学这件事,学校并不支持,但情况实在困难的, 只要不影响课堂纪律,校方也愿意通融。
但这样的学生并不多,全校加起来一个巴掌都能数得过来。
大二上学期开学后, 林薇也不再带贝贝去学校,她去年十一月份满三岁,可以上幼儿园了。
小班老师的任务主要是带着孩子们玩,教学内容并不多, 因此贝贝虽然比同学们晚一学期入学, 但不至于跟不上。人际关系上她因为性格开朗, 很快和同学们打成了一片,校园生活如鱼得水。
贝贝上幼儿园头几天,林薇并不是很放心, 上课总忍不住出神。但几天后见女儿适应良好,林薇也彻底松了口气,全身心投入到了学习中。
虽然林薇高考成绩不错,但大学里人才济济,竞争十分激烈。
大一时林薇带着贝贝,上课时难免分心,因此她成绩虽然不差,但最好的成绩也就年纪第三。
新学期开始后,林薇终于能心无旁骛地听课,再加上明明瑞瑞又长了一岁,宗绍不在家的时候他们能帮忙分担很多家务,她也能抽出更多时间学习。
因此这一年的期末,林薇蝉联年级第一。
拿着漂亮的成绩单,暑假林薇和宗绍带着三个孩子回了趟老家。
这几年外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林家咀大队乍看上去却仍是林薇离开时的模样,实行的依然是计划经济,人们干活懒懒散散,每年收入刚够温饱。
日子不算很差,但也说不上好,如一潭死水,没有波澜。
但细微处并非毫无改变,比如下乡知青陆续回城或者上大学了,大队里多了几名离婚男女,比如年轻媳妇身上衣服的颜色变得更艳丽了,款式相较于往年也有改变,比如集市变得更热闹了,大家比以往更敢兜售农产品,又比如大队里,为要不要分田到户这件事吵了一轮又一轮。
因为吵不出结果,林薇作为大队里唯一的大学生,被邀请参加了年前的最后一次会议。
这几年大队里参加高考的人不少,但主力军仍是下乡知青,算不得本地人,考上就走了。户口仍落在林家咀大队,只有一个人考上了中专。
当然,他也被邀请参加了会议。
会议上,持两种观点的人争执不休,不支持分产到户的人年纪大多比较大,经历过大运动,怕政策反复,也觉得工分制实行这么多年,突然改变太冒险。
支持分产到户的则大多是年轻人,看到了小岗村的成功例子,想做吃螃蟹的那一个。
总之各有各的理由,谁都说服不了谁。
大家争执不休时,林父问起林薇和另一人的意见。
两人意见都觉得分产到户更好,另一人也是以小岗村为例子,并说国内很多地方都开始分产到户,这是大趋势。
林薇则从国家政策以及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如今的形势,并指出国家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开放。
这年头的农村比较迷信文化人,他们两个大队里学历数一数二的人都这么说,反对派便动摇起来。会议结束后,由林父拍板决定分产到户,让各位大队干部辛苦辛苦,年前把这件事落实下来。
消息一出,大队上下皆喜气洋洋。
决定分产到户后林父本来有些忐忑,但看到大队里的人都这么高兴,也咬咬牙决定干了。
分产到户并不是说说而已,准备工作有很多,田地怎么分,按多少分,都是问题。
林薇虽然是嫁出去的闺女,但她姓林,再加上学历高,就被抓了壮丁。宗绍也一样,他虽然不姓林,但娶了老林家的闺女,又是当干部的,不能轻易放过。
于是这一年的春节,三个孩子跟着表哥表弟表姐表妹玩得乐不思蜀,林薇和宗绍却忙得脚不沾地。
忙归忙,林薇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她希望老家能越来越好。
所以离开前,林薇还跟父亲谈了下大队办厂的事,希望他能抓住这个机会,带领村里人走向共同富裕。
不过林父思想偏保守,直到新年结束,林薇和宗绍带着孩子们离开,他还没有下定决心。
林薇并没有催促父亲,改革开放才刚开始,敢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不多,踌躇观望的占大多数。她只希望父亲能有这个意识,等市场再放开些,他能敢于去尝试。
……
翻过年,林薇升上大三。
新学期林薇参加了不少校内活动,首先是校园英语角,随着国家开始引入外资,英语也渐渐热了起来。
虽然学校里非外语专业没有开设英语课,但校园里抱着收录机学英语的不再局限于外语专业学生,学生们自发组织起了英语互助活动,办起了英语角。
林薇进大学后就开始学英语了,只是前两年她没那么多时间,都是自己抱着课本收录机学习。因为记忆力好,她学得不算艰难,纸面成绩很不错,只是说不出口。
上大三后,林薇专业课上渐渐有了自己的心得,学习变得轻松起来,分给英语的时间也相对多了起来。听说学校有英语角就报了名,希望能跟人多交流,提高口语能力。
刚参加英语角跟人交流时林薇有点羞于开口,她说英语时总有些含糊,发音还不怎么标准。
其实这年头敢参加英语角的人都是有一定口语基础的,毕竟要跟人对话,没两把刷子真不敢上,林薇这样口语稀烂的人算是异类。
所以刚参加英语角那会,林薇还被人指桑骂槐嘲讽过。
林薇只是英语不行,普通话还是很标准的,当时就怼了回去。之后她也没退出英语角,一来参加英语角的人大多数都很和善,没看不起她,二来免费的陪练,不要白不要。
林薇骨子里有韧性,别人越说她不行,她就越要证明自己行。争吵过后,她增加了英语练习时间,在学校她去英语角练,在家她拉着瑞瑞练。
因为中学离家比较远,瑞瑞年纪又比较小,这几年他没有继续跳级,只是用上课时间自学初中内容。
初中内容相对小学要难一些,而且科目也多,所以瑞瑞学得没那么快,到去年下半年才抽出时间学英语。
而他的英语,最开始也是林薇教的。
当妈的口语就那样,可想而知瑞瑞学的也是哑巴英语,因此两人刚开始练得磕磕碰碰。不过林薇在学校有陪练,花的时间也多,而瑞瑞脑子聪明,所以不到一个月,两人的口语练习就走上了正轨。
等到学期结束,林薇不说是参加英语角的学生中口语最好的,至少也能排到前三。
另外林薇还参加了老师组织的创业小组,但因为政策还不明朗,所以小组目前组织的活动只是小打小闹。
林薇倒是做出了点成绩,中大校区大,学生人数也多,光食堂就有好几个,因为菜色都差不多,每个食堂生意也都差不多。因为小组活动,林薇主动给二食堂提供了几点建议,这学期食堂客流量有所增加,隐隐有了傲视其他食堂的势头。
于是,林薇在系里小小地出了次名。
上半年结束,瑞瑞也迎来了小考,并不出意外地拿了全市第一。
虽然有两个人跟瑞瑞同分,导致全市排名时瑞瑞名字不在最上面,但名次都是一样的,不分先后。
成绩下来后,学校和区里都有奖励,学校除了奖状外还奖励了十块钱,另有本子笔等实物奖品,区里奖励的则只有钱,五十块。
奖励发下来的那一天,明明羡慕坏了,六十块钱啊!他到现在存款都不满十块。
贝贝也很羡慕哥哥,倒不是为了钱,她看重的是荣誉。
虽然原因不同,但兄妹俩发下了同样的誓言,他/她明年/以后也要靠全市第一,拿奖状/挣大钱!
儿子争气,林薇和宗绍也很高兴,但同时他们也多了为孩子择校的烦恼。
排名出来后,向瑞瑞伸出橄榄枝的学校不少,其中不乏重点中学,比较起来,离海军大院最近的中学各方面都平平。
但是其他学校太远,瑞瑞去的话说不定得住校,问题是他四月份才满九岁,这么早住校,林薇放心不下。
宗绍也不想让瑞瑞这么早住校,倒不是担心他生活不能自理,而是这年头学校伙食都不怎么样,担心营养不够,影响儿子长个。
瑞瑞自己也不想住校,虽然他很早就愿意跟哥哥分房睡,但那是因为他们在家里,真要搬出去他心里还是会不舍的,而且他也没有做好跟那么多陌生人睡一个房间的准备。
只是基地附近的中学吧,教学质量真不行,虽然校方诚意十足,又是免学费又是给奖金,但他们家又不缺那个钱。
多的不说,小学和区里发的奖金,都够瑞瑞上完初中了。
因此,林薇还是想给瑞瑞挑个好点的初中。
就在他们犹豫不决时,事情迎来了转机,中大校园附近二中向瑞瑞投来了橄榄枝。
但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因为初中有早晚自习,而林薇大多数情况下是不用上晚自习的。因此做决定前,林薇先和二中领导谈了谈早晚自习的事。
刚开始学校领导有点迟疑,但当瑞瑞在他们特意安排的考试中考取高分后,他们表示愿意给瑞瑞破例。
于是新学期开始后,瑞瑞开始跟着林薇去上学,中午他也是跟着林薇在中大食堂里吃,大学食堂的伙食可比中学好多了。
……
小学最后一年,明明果然比以往努力不少,不过他只考了全校第三,并没能得到区里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