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也带了几个伺候的人来。这些伺候的人既是亲卫又是书童,还能在他下厨的时候充当帮手,是他培养的全能人才。
这些全能人才在朱标身边跟几年,通过了朱标的考核,又带出来了新人后,都会被朱标安排去做官,免得浪费人才。
御医王宾混迹伺候朱标的人其中。
他以前是游侠,还当过侠盗,又是书画一绝,很适合当朱标的侍从。
王宾本来应该留在南京负责医学校的事,但他和深受朱元璋信任的御医戴思恭有“仇”。
戴思恭和王宾老师唐大夫同出元朝名医朱丹溪一门。
朱丹溪不仅精通医学,被列为为金元四大医家之一,还是一个桃李满天下的名师。
他受其儒学老师许谦影响,不慕名利,只为治愈百姓而学医。所以朱丹溪在游医途中,经常为百姓低价义诊,来求学的弟子一概倾囊相授。
到了晚年,朱丹溪还著书立说,将自己医术公开,并将自己整理的病例卷分开传给了最厉害的几名弟子,督促他们将医术继续惠及百姓。
唐大夫就得了部分病例卷,并继承了朱丹溪惠及百姓的志向——然后被朱元璋抓了壮丁,变成了“陈家供奉大夫”。
不过朱标得知唐大夫理想后,就以陈家的财力替唐大夫收徒和义诊。唐大夫发现自己留在朱标身边,所救的人会更多,便甘之如饴了。
戴思恭与其父亲和弟弟都学医,同拜于朱丹溪门下,其中以戴思恭最为出色,也得到了朱丹溪的病例卷。
不过戴思恭年轻气盛,在江浙一带为医的时候,每次诊断一名病患,便收五两银子的诊断价,且在有人求学的时候,只让他们背《素问》,从不教导他们自己从朱丹溪手中得到的病例卷。
在古代,中医是经验学问。病例卷才是最重要的传承。
王宾得知此事后,花了几年的时间得到了戴思恭的信任,然后把戴思恭藏着的病例卷偷走了。然后,他找人将病例抄写,传给了许多人,让朱丹溪的医学在江浙传播开来。
此事被唐大夫得知之后,唐大夫哈哈大笑。他和朱元璋说了一声,去见了王宾一面,收了王宾当弟子,然后把病例卷还给了戴思恭,为他们说和。
不过还给戴思恭之前,他找来得到病例卷的师兄弟,由朱标出钱,把老师的病例卷刻印成雕版,印刷成了《丹溪病例》一书,传给了天下人。
戴思恭得到如此教训,之后行为改变了许多,成为了一个对贫寒百姓也有医德的好大夫。不过王宾欺骗他一事,他心里当然仍旧耿耿于怀。
王宾不想与其相争,就把医学院的事让给了戴思恭,自己跟随朱标远航了。
他本来就是不慕名利的隐士。如果不是唐大夫收他为徒,他也不会来到太子身边,更不会被太子的理想吸引,成为太子心腹。
所以那等麻烦的名利之事,戴思恭喜欢,他就让了,就当是赔之前偷了他病例的错。
不过朱标认为,王宾如此做法,戴思恭恐怕会气得更加厉害。
戴思恭这个人有点“傲娇”,嘴上嫌弃王宾,心里早就为王宾侠盗气质折服,且想和王宾好好争一争名声。
哪知道王宾跑了。
朱标都可怜戴思恭了。
“这次我们去锡兰,我问国王要些当地的珍贵药材,然后以你的名义寄给戴思恭。”朱标谆谆教导道,“他已经醒悟了,不是坏人,平时对你也不错,辈分上还是你师叔,你对他好一些。”
王宾一边帮朱标穿戴佩饰,一边无奈道:“是是是。太子殿下,大公子,好标儿啊,你别对谁都一副长辈模样行吗?我很尴尬。”
朱标冷哼:“那你稍稍靠谱一些,别让我操心。”
王宾立刻再次反省自己。
虽然他下次还会这么干。因为他真的很怕麻烦。
如果不是当时江浙因兵荒马乱而生出许多疫情,他也不会去偷戴思恭的病例卷,把朱丹溪的医术传给乡里。
“唉,不知道那锡兰国王想要做什么……不,是锡兰那权臣想要做什么。”朱标穿戴好衣服,叹了口气。
王宾疑惑:“难道他们有什么问题?”
朱标道:“锡兰国王是个傀儡国王,掌权者是权臣。但那权臣也老了,现在是他侄子掌握了他的军队……就很复杂。”
王宾道:“他侄子有问题?”
朱标点头:“是个无知且鲁莽的人。以他的性格,应该不会主动迎接大明。即使大明很强大,但他是夜郎自大的井底之蛙,脑袋里对大明的强大可没有什么印象。”
王宾笑道:“那好,说不定我还能立个战功。”
他不当御医,当将军去。这样总不用和戴思恭相争了!
朱标笑道:“行,那你好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