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17(淡墨青衫)_第八百零九章 挤压(1 / 2)_大明1617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八百零九章 挤压(1 / 2)

大明1617 淡墨青衫 1658 字 11个月前

卢象升皱着眉看着整整一队的士兵下了马车。

马车式样很好看,流线型的车身,每辆车都用四匹马来拉,马的状态很好,和裕升拥有无穷尽的马匹补给,所以都尽可能的用好马,而且军需部门把马照料的很好,每一匹都是膘肥体壮,就算不是什么名种好马,从外表来看也比普通人喂养的要好的多。

车身并不大,每车能坐八到十个人,车厢一侧是可以挡住弓箭的镶铁的车厢板,另一侧是车门和一个不大的琉璃窗子,人们可以透过上了雾一样的绿色琉璃隐约看到里面的情形,他们看到穿着灰袍子的军人端端正正的坐着,然后再看到他们打开车门来下车。

每个和裕升的军人都穿着一样的灰色军袍,铜扣,军标,军帽,军靴,牛皮革带在身上交叉再到腰间,腰带杀的很紧实,配合长筒军靴更显示出军人的身形和凸显剽悍的气息。

腰带上挂着盒和装满定装火药的盒子,还有水壶,饭盒,小刀等零星的物件。

背后则是背囊包,这些辎兵刚调过来不久,还没有住到固定的营房里去,所以随身的携行物很多。

每个士兵都带着一柄火铳,腰间还悬挂着刺刀。

十三山一战后,刺刀方阵得到了真正的实战检验,事实证明刺刀方阵做为阵的补充十分有效,很有用处。现在外出执行任务的辎兵优先得到了补充,在草原上休整的战兵铳手们反而要再等候一段时间。

兵器局会每天加班加点,多动员人手来磨制刺刀,尽早补充所有的做战部队。

辎兵铳手们下车就排列成一列横队,昂首挺胸,目光直视前方。

一个佩戴着队级军士的战兵站在队列一头,他的腰间还佩着一柄,这是战兵才有的标准配给。

十三山一战后,辎兵作为战兵的补充越发被重视,尽管不少辎兵年龄偏大,在一开始的招募中被从战兵队中涮了下来,但更多的辎兵在开初招募时就明确是战兵的补充,现在看来辎兵也就是训练强度稍差一点,但实际上也很有用处,现在军司方面从李庄和草原各处调集了一些优秀的战兵铳手,在平时对辎兵加强训练和管束,不停的用辎兵中表现优秀的补充进战兵队伍中,同时对这些战兵也是一种锤炼。

每个被外派的战兵都加上了军士军衔,他们也会得到锤炼,汲取很多经验。

当和裕升的军人下车列队之后,在场的所有人都无法看向别的地方。

十几人的军人人数并不多,但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股压迫和威胁。

当然这也是他们的心理作用,和裕升的军律极为严格,几乎再敌视和裕升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这支军队的军纪比明军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但有一点很奇怪,越是身份地位很高的大明的士大夫,对这支军队就越感觉到威胁,地位越低的人,在短时间的相处之后,对这支军队的好感值就会大幅度的上升。

卢象升紧皱眉头,近来朝廷对和裕升的态度是十分明显的,以挤压和限制为主。

河南那边的亲藩已经表达出了十分明显的态度,只要和裕升敢于过河,就一定叫张瀚血本无归。

当然这只是私底下流传出来的话,张瀚刚立大功,皇帝已经命内阁兵部等相关的部门讨论给张瀚的奖赏,当然不是因为夺取青城的功劳,而是榆林城下的战事和帮助辽镇运输粮草的大功,还有十三山下的一战也是功劳,数功相加,张瀚必将受赏,今上虽然年轻,但这点肚量还是有的。

卢象升在大名府并没有出手做什么,但不妨碍他表明态度。

对和裕升的扩张大名府持反对的态度,有可能的话,地方上也可以采取一些“小动作”,比如打上几架,或是不租房子,提前收回房产等等,各地的士绅想对付外来的商人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然而到目前为止效果不佳。

排挤没有太大的效果,和裕升体系刚刚进入大名府不久,大量质优价廉的铁器还在冲击着大名府原本的市场,民间实在太缺铁器了,前两年很多商人开始从京师贩和裕升的铁器,也有人在张家口或是德州,但路程太远,京师一带的量又不足,毕竟京师对应的是整个北方市场,九边军镇就消耗掉了很多铁器和生熟铁,正因为产量不足,在遵化才又重新开了铁场和新立了高炉,今年产量才真正提上来,可以在真定大名到河南边境大量。

就算以现在的产量,铁器真正在北方市场饱和还得好几年。

到时候也可以开辟陕南和四川市场,经过另外的商道往西南去。

也可以过江下江南,这应该依赖海运来开辟新的市场,依靠江南的纵横交叉的河流来进行。

这些都应该是三五年后的计划了,在目前来说和裕升出产的铁器仍然供不应求,主要还是有大量的铁器出口到了倭国,又从倭国转运到了南洋,整个南洋诸国和日本在内,铁器都是极度匮乏。

在利润更高的前提下,和裕升是肯定保障出口,对内贸易还远没有到饱和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