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劳动改造的项目,就只能是修桥铺路,顺便做一些不危险的重体力活了。
这么好的免费劳动力,柴大官人可是没有轻易放过的心思。
水泊周围的村子过了个滋润的年,最近越来越多出现的小商小贩,也跟着狠狠赚了一笔过年银钱。
众多村子里的出产,特别是大量新鲜猪羊肉,以及鸡鸭鹅等农副产品,大头自然是由梁山本寨控制的商行赚走,可剩下来的也足够大量围聚而来的小商小贩吃得满嘴流油。
他们借着中间那点点差价,十分勤奋的往来于水泊周围新农村和城镇之间,活跃经济和商业的同时,也让自己和家人得到了不少好处。
有一些精明的小商贩,已经打算常驻水泊边缘的新农村了。
他们敏锐发现,水泊边缘的新农村有不少好东西出产,都是他们可以获取利益的渠道和方向。
一些味道不错的糖果点心,甚至在县城都见不到,随便转转手都是数成利润。
更叫他们羡慕的是村民们的待遇……
凡是成年村民,除了只有三成租子的田地之外,几乎个个都有活计可做,能够源源不断的赚取外快。
不说天天大鱼大肉,起码一天三顿每顿都有油腥,这就很吸引人了。
村民的孩子不管男女,年纪小的就在村子里的学堂读书认字,年纪大的直接送去梁山本寨接受进一步的教育。
而且这些教育,花费相当之少,几乎每户村民都能支撑得起,并不算多大负担。
尽管学堂并不以科举为重,除了蒙学差不多之外,等到了梁山本寨之后,学习的是各种生活之中的实用技能,比如算学,医术,土木砖瓦建筑等等等等。
可就是如此,也把一干经常过来的小商小贩,羡慕得眼珠子都红了。
底层百姓十分实际,他们更看重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利益,对于不可预知的科举,根本就没心思大笔投入。
再说,虽然经过差不多一年时间的改造,各个村子的经济状况都大有改善,可不代表村民们手里有多少银钱。
没有良好的氛围和家庭基础,不是每个孩子小小年纪,就立下坚定不移的科举理想的,一个不好整个家庭都得跟着一起完蛋。
在这时候,读书的成本太高!
柴大官人倒是轻松鼓捣出了合用的活字印刷和石板印刷,以及更加廉价的造纸术,能够将书本的成本压得极低。
可师资力量,却不是能够轻易复制的,像是科举这样的事情,没有好老师真的寸步难行,就算天纵奇才有时候也会连续倒在某些不起眼的地方。
比如明朝的徐渭,他的能力和天赋自然相当强悍,可到死都只是考上了举人罢了。
眼见水泊边缘新农村的村民待遇如此之好,那些小商小贩顿时动了心思,各种询问能否加入他们的村子。
那些已经快要形成自身利益格局的新农村,自然不会答应叫外人得了好处。
不过消息还是很快汇总到了柴大官人那,大官人的想法自然不一样。
他巴不得隶属于本寨的百姓数量越多越好,要是能够彻底将城市居民数量甩飞不知多少里,那才叫成功。
不过,他并没有强行要求已经逐渐形成利益格局的村子接纳外人,而是寻了一些靠近水泊,可土地却十分贫瘠荒芜的地方,建立新的村子。
这些村子,虽然土地环境不是很好,可地理位置大多都比较优越,基本都是处于几个村子的中间附近区域。
将愿意接受本寨指导的小商小贩和其家人纳入,这些村子并不出产什么商品,就是日常用品制作工坊也是少得可怜,而是专门作为梁山商铺和梁山商业渠道的补充力量存在。
同时,有他们现身说法和亲身证明,将梁山本寨的影响力,深深侵入周围城镇底层百姓的心中。
等到时机合适,这些在城镇底层艰难求存的百姓,指不定就会拖家带口加入新建的商业村庄。
总之,随着一年多时间的不断努力,梁山本寨和依附于本寨的众多村子,这个年节过得好不滋润,有鱼有肉又有各种吃食,而且还能穿新衣的生活不要太滋润。
有人得意自然就会有人失意,广大水泊边缘村子日子过得滋润了,依靠盘剥底层百姓发家致富,或者说已经习惯这种生活模式的所谓富贵人家,这个年节的日子就不是那么舒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