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男癌进入言情小说后(初云之初)_第166章 朱元璋重返大明后16(1 / 2)_直男癌进入言情小说后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166章 朱元璋重返大明后16(1 / 2)

朱元璋听得噎住,有心反驳,奈何自己黑历史太多,那点抠门秉性所有人都知道,不豫的冷哼一声,没有搭理他们,而是转过头去继续同自己的完美大臣于谦闲话。

        “瓦剌裹挟土木之变的声势而来,正是气焰嚣张的时候,大明建国以来从没有遭逢过这等败绩,越是这等关头,便越要示敌以强,一来挫掉瓦剌的锐气,二来也是稳定朝臣和京师百姓人心……”

        “臣也是这样想的,此时示弱,只会让瓦剌轻视!”于谦眉宇间跳跃着一抹激动,深以为然。

        太上皇在时,一味的宠信王振,甚少理政,皇太后又不似已逝的太皇太后那般明断,以至于阉党作乱,朝堂之上乌烟瘴气,他虽有心劝谏,奈何君主不听,也是无计可施。

        后来太上皇北狩,胡濙等老臣商量着要立新君,最后选了宗室之中血脉最为亲近的璐王,他心里边难免存着几分忧虑。

        太上皇年轻气盛,故而为祸,但这位璐王,可是比太上皇还要小两岁!

        万一再选个毛毛愣愣的皇帝上来,大明就真是要完了!

        哪知道这位璐王年纪虽轻,行事却甚是稳妥老辣,入京之初便咬死了名位,使得皇太后立皇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的计划泡汤,入朝之后又借着太祖皇帝留下的铁牌发难,一举将皇太后势力清出了朝堂,旋即又反手诛杀宦党,清明朝局。

        ——只这短短几日之间的举动,便胜过太上皇万千!

        良臣得遇明主,是生逢其时,于谦心中难免欢欣畅然,眼见了新帝的雷霆手段,他自然不敢将其视为不通军务之人,一一将迎敌之法讲与皇帝听,却发觉这位新帝思路明晰、机智灵活,谈及军伍之事时言之有物,远胜过自己万千,不像是初出茅庐、只知纸上谈兵的年轻人,倒像是身经百战、胸有韬略的大将。

        于谦大为惊骇,身后随行的年轻将领们也是目露钦佩,转念一想新帝从前的藩王身份,暗暗加了几分小心:“难道陛下曾经修习过兵法?”

        朱元璋却不曾想那么多,只不假思索道:“啊?这还用学?不是张口就来吗?”

        于谦:“……”

        身后的一干小将:“……”

        新帝入朝之后,于谦头一次笑的这么勉强:“陛下从前没看过兵书?难道说从前洛阳潜邸中有参过军的将士幕僚?”

        朱元璋愣住:“这还用教?不都是转转脑子就能明白的道理吗?”

        “……”于谦:“????”

        “……”身后的一干小将:“????”

        朱元璋看众人表情的变化,自己也很吃惊,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忍不住问老伙计们:“打仗这事儿需要学吗?”

        高祖:“这不是天生就会的吗?”

        李世民:“不是冲上去就行了吗?”

        嬴政:“不是在咸阳发号施令就行了吗?”

        刘彻:“不是让宠妃的兄弟带兵去打就行了吗?”

        前三个皇帝微妙的沉默了一下。

        高祖说:“我们中间好像混入了一个奇怪的东西。”

        刘彻:“……”

        你直接报我身份证号得了。

        于谦等人听了一通大明凡尔赛,嘴巴老半天没合上,好容易回过神来,纷纷低下头去遮掩自己神色。

        陛下到底是太年轻了,又长在洛阳那样的繁华之乡,没有经过历练,虽说谈起军务时说的头头是道,但未免有纸上谈兵之嫌。

        于谦咳嗽一声,委婉劝道:“陛下,对于瓦剌,我们要示之以强,但同时,也要有战术上的重视……”

        朱元璋笑出声来:“太祖皇帝在时,瓦剌只是大明的狗,太宗皇帝在时,它也不敢折腾,也就是到了近几年,哼!”

        他摇头轻嗤,不以为然。

        于谦:“……”

        “别这样,”他小声劝道:“陛下,那毕竟是瓦剌啊。”

        朱元璋很不能理解他的谨慎小心:“瓦剌很了不起吗?”

        高祖道:“当开国皇帝的,谁没刷过几个副本呢。”

        李世民道:“薛举、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

        嬴政矜傲道:“刷了个六国副本,很惭愧,只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

        刘彻道:“匈奴副本了解一下。”

        朱元璋骄傲的不得了:“你们都是什么起点,老朱又是什么起点?我年轻的时候,饿的饭都吃不上了,什么兵法谋略,这些个哪有人教,还不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自己一步步走出去的?论自古帝王之出身,无人出老朱之右!”

        高祖笑道:“这倒是实话。”

        李世民见多了五姓七望的高门与关陇集团的豪姓,此刻由衷道:“就这一点来说,我对老朱心服口服。”

        饶是高傲如嬴政,也不禁颔首:“此言不虚。”

        刘彻习惯性的嘴贱了一句:“天时地利人和而已,在这儿的谁生前还不是个皇帝了。”

        嬴政扭头看了他一眼,抬手在空中招了招,下一瞬,往他面前丢了个破碗:“拿上它,去把天下打下来。”

        刘彻:“……”

        刘彻默默的闭上了嘴。

        于谦又劝了几句,朱元璋始终不以为然,他满心忧虑,又见新帝年轻气盛,秉性刚直,故而不敢过分显于辞色,只是在同皇帝一道巡查完九门之后,悄悄去礼部尚书胡濙府上拜会,将心中忧虑讲了。

        “说句冒昧该死的话,前番之所以有土木之变,一是因王振煽风点火,屡进佞言,二是因太上皇庸碌,一心效仿宣宗皇帝和太宗皇帝建功立业,而陛下他,仿佛也大有跃跃欲试之意……”

        胡濙摇头苦笑,反倒劝他:“年轻人,谁不想建功立业呢,天子也不例外啊!”

        又说:“自从陛下登基之后,何曾荒废过国政?于尚书你十天之中有八天留在官署过夜,忙于国事,可知道陛下自从入宫之后,夜夜都批阅奏疏直到子时,第二日天不亮便起身理政?我观当今言行举止,颇有当年太祖皇帝的风范!”

        于谦吃了一惊:“评价竟这般高……”

        胡濙对于这位酷似太祖皇帝的新帝有着莫名的自信:“且等着瞧吧,我决计不会看走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