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们只要摘下它树上结的果实,敲开,就可以获取整个索科特岛地下所有的黄金。”
苏洋听了玛莎的话,一脸的惊讶。他不由的问道,“可是普通的地里,黄金含量应该很少吧?他怎么能结出这么大的果实?”
玛莎解释道,“这就是我想说的第2个问题。在我们研究的时发现,它不仅可以吸收地里的黄金,而且它还可以吸收水中所蕴含的微量黄金,也就是说,它有过滤黄金的能力。”
“只要有蕴含黄金的物质在它身边,它就可以突入禁区,并进行吸收。”
“不过像你看到的这个黄金椰子,并不是它自己结出来的。而是我们在它根须附近放上了接近20千克的黄金,让它吸收,然后结出来的。”
苏洋:…
怪不得嘛…
苏洋还以为这个椰树,只是在索科特岛呆了不到半年,就收集了20公斤的的黄金。
如果索科特岛底下有这么多的黄金,而黄金椰树收集黄金的能力又那么强,那自己可就发财了。
只要找到这种椰树的培育方法,那么苏洋完全可以把整个索科特岛全都种满这种椰树,这样用不了多久,苏洋就会成为整个世界上拥有黄金最多的人。
要知道,黄金可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贵金属或者避险资本,它同样是现代工业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工业原材料。
如果苏洋真的拥有源源不断的黄金,那么相信整个人类的工业体系都会进行一次飞跃...当然,可能在飞跃前,金融体系会受到一次巨大的冲击就可以了...
接下来,玛莎又对苏洋介绍了一下这种变异椰树的神奇能力。
首先,它的根须有超强的黄金嗅觉,可以敏锐的探测到黄金,并朝着含有黄金的方向生长,黄金的含量越高,它的根须也就生长得越密集。这样一来,它就可以作为一种黄金矿脉的探测工具。
其次,因为它可以直接在地里、水里等各种环境吸收黄金。所以在一些黄金矿产比较分散的地方,只要种下它,就可以非常便捷的收获到大批量的黄金:省时省力。
再其次,就像苏洋刚才看到的,储存在变异椰子中的黄金是呈液态的。而黄金的熔点高达1064.43摄氏度,所以这棵椰树本身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如果通过某种特殊的转换,那么它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洁净能源来使用。
最后,就像是刚才说的,液态黄金的熔点高达1064.43摄氏度。而一个小小的椰果却可以承受这个温度,这是因为这颗变椰树的椰果壳最里层是由“钨”这种金属所构成。
在元素周期表的所有金属元素中,“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其熔点达到了3422摄氏度,可以避免它在承受高温时融化掉。
所以在取出黄金以后,椰树的果壳同样分离出“钨”来进行使用。
听到这,苏洋不由得有点疑惑,因为他曾经自己亲手采集过这种变异椰果,所以他知道自己直接用手触摸椰果的外壳时,并没有感觉到灼热。这又是因为什么?
玛莎敢让苏洋来参观自己的实验,显然是早已经研究透了这棵椰树,她没有迟疑的给苏洋解释了一下这个椰子隔热的原理。
原来,这个椰子之所以里面有高达1000摄氏度的液态黄金,但却依然不会散发出来温度,是因为它变异出了一种双层真空结构:
在最里层是整个钨球包裹着液态黄金,让椰子不会融化。
紧接着,在钨球的外侧,是一层真空。
真空的外侧,则是一层类似镀银玻璃的保温层。
真空状态可以避免热对流,玻璃本身是热的不良导体,镀银的玻璃则可以将椰子内部向外辐射的热能反射回去。
紧接着,又是一层隔热的真空,而在最外层,又是一层钨球。
这样双层真空结构让液态黄金在其中没有溢散一点热量。
其实,这种结构并不少见。
早在19世纪,英国物理学家杜瓦爵士就发明了这种双层真空瓶。而后来这种结构常用于保温瓶当中。
只是神奇的是,这种人类用了无数种方式实验,而发现的特殊结构,居然在现在,被一种植物无意中创造了出来。
聊到这个的时候,炭毒夫人玛莎不由得有点感慨,他感觉人类永远是“神”的学生,“神”所创造的世界,其实蕴含着许许多多的秘密,只是,一直都没有被人类发现。
就像是人类一直在20世纪才研究出了核反应堆,而“神”却在20亿年前,就在非洲的沙漠当中创造出了天然的核反应堆。
如果不是有科学家发现了这个天然反应堆,可能一直到今天为止,人类都还以为这种反应,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
但“神”创造的地球经过了亿万年,什么样的巧合没有发生过,什么样的结构没有诞生过。
所以,谁也不知道,我们在未来无意中发现的一种结构、现象,其实可能早在几亿,几十亿年前,就已经被“神”创造出来了。
说到这,玛莎看向苏洋的双眼更加的狂热,就像是看到了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神明。
苏洋一头冷汗,感觉果然这种狂热的信徒,不管什么事,到最后,一定会扯上他们的神明。
而相比神明,苏洋更相信,这些奇特的现象,其实是大自然和时间的伟力...
大自然和时间,才是真正的“神”。
看完了1号实验品变异黄金椰树,接下来苏洋又跟着玛莎去了2号实验室。
来到2号实验室,苏洋打量了一下,发现这个实验室相比1号有点小,占地面积只有六七十平米的样子,连1号实验室的五分之一都没有。
不过小归笑,这个实验室里,却有很多的科研人员在进进出出。
甚至,苏洋发现除了科研人员之外,还有着不少复活的妖怪也站在各处守备着。
从这看,2号实验品,好像很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