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那天,许如意就跟大家宣布了,他们红星厂的爱宝牌推车要上国家台了!
红星厂开始生产婴儿推车大家是知道的,毕竟那会儿L为了调研市场,刘晓红没少拿回来让锅炉厂和木艺厂里的妈妈们看看,试试。【】
可谁也没想到,居然上国家台了。
那国家台都是什么样的产品上的?譬如说酒都是中华名酒,有着上千年历史的。电器都是国外的名牌,聊起来可是响当当的牌子。
“咱们……咱们不是刚开始做吗?就能上?”
这会儿L已经马上放假了,纵然车间里依旧忙碌,可是大家的心情也闲散起来,休息的时候,忍不住在一起交谈。
供销科科长王川华今天恰好在木艺厂,就笑着跟大家解释:“当然得审查,可是也没那么严格,不是说你厂子规模小,起步晚,人家就不让你上。而是你是不是正规产品,产品质量有没有保障,另外,还得有钱。”
说到钱,大家一听就问:“得交多少钱啊?”
这个王川华知道,许如意回来,就给他们开了会,将最近的事情都通报了一下,别说广告的价格,就连拍摄广告片的价格都有。
但不能说啊。
他就说:“这是咱厂子的机密,不能说。不过,你看咱们省,这么多家企业,那烟厂卖的也不错,化肥厂的效益也挺好,怎么没瞧见他们上,所以不便宜。”
一提不便宜,大家都紧张起来。
“会不会赔了?”
王川华哑然失笑:“不能,你们还不相信咱厂长?”
许如意的名头现在老好用呢,王川华这么一说,大家倒是觉得厂长决定的,应该没错。
可是,心里还是隐隐担忧着,木艺厂的木工刘大姐就问:“我们能做点啥?”
王川华就说:“宣传宣传,让能看电视的,都看看咱家的广告。”
这个容易,过年肯定是要走亲戚的,肯定都要说说。当然,燎原总厂的人,也都觉得要看个电视,总不能自家广告都不知道长啥样吧!
而且第一天播放是大年三十,谁不喜欢在自己家里团团圆圆,总不能也去有电视的朋友家蹭看。
其实这个问题,原先就不会有,他们可以选择晚一点看,但现在,大家却重视起来,不少人家在晚饭中商量:“咱买个电视吧。”
这年头的国产黑白电视,也要700块,要是按着往年的工资,那是不吃不喝两个人一年的工资才够,肯定舍不得。
但这会儿L,燎原总厂的职工们,划拉划拉,居然能拿出来!
于是,这几l天在外面的孩子们一边玩,话题都变成了电视:“你们家要买电视吗?”
许吉祥平日里,就跟王青青和徐媛媛一起玩,今天她俩的话题都是这个,王青青还问呢:“你家有电视机票吗?我妈说,我们家没有,还得找人问问,看怎么换一张。”
徐媛媛也摇摇头:“没有,不过我爸说可能
好换,毕竟想买的人也不多。”
许如意还不知道这事儿L,主要是他家三个人没这个需求,每天夜里,他们就是点着灯,三个人低头凑在饭桌上,看书工作学习。
所以,许吉祥回来问:“姐,咱们要不要也买个电视机?”
许如意才反应过来,燎原总厂现在不一样,大家生活改善了,生活需求提高了。
许如意下午就去找了郭培生,结果没进门,就瞧见办公室的大门已经被堵上了。
瞧见许如意来,排队的人立刻跟她问好,许如意问:“这是怎么了?”
张美义回答:“大家都想买电视机,不是没票吗?办公室说让想买电视的来报个名,结果没想到,都来了。”
不过虽然排着长队,大家这会儿L也不着急生气,反而凑在一起商量:“你们家想买什么牌子的?”
“熊猫的吧,听说很不错。”
“凯歌的听说也挺好。不知道供销社有没有。”
这肯定不是法子,果不其然,许如意还没到二楼,就听见办公室副主任李远征正在里面喊:“同志们,这次是我失误,大家先回去,我让各小组统计,这样挤着,咱们没法干活啊。”
他喊了一句最实在的,“现在马上要过年了,也不知道商店里的库存够不够,我得赶紧统计完毕,去那边要货去,别耽误了看广告!”
一听这个,本来谁都不愿意离开,这会儿L居然大家都动起来:“走走走,回去报名,别耽误事儿L。”
没大会儿L,办公室门口就空了,只剩下办公室几l个工作人员。
李远征这会儿L一脑门子汗,瞧见许如意还挺羞愧的,“厂长,我真是欠考虑,我没想到大家都这么有钱。”
许如意都乐了,“赶紧吧,保证大家春节都能看上电视。”
这才是最重要的,李远征立刻就去干活了,半下午统计数字就出来了,木艺厂89人要,锅炉厂157人要,至于红星厂那边,许如意打了个电话给薛红英,让她不要忽略这个事儿L,提早解决。
这246台电视,可不是一般的商店能拿出来的。
好在1981年,大家还都不是很富裕,能够买电视的人还是少数。许如意跟张维要了不少票,县里也帮忙从其他供销社商店调来了货品,等到了腊月二十五,马上要过年了,终于到货了。
到货那天,直接分了两批,一批送到了锅炉厂,一批送到了木艺厂。
这天是周末,保卫科的小黄直接跑到了家属区,也顾不上敲谁家的门了,在大街上就吆喝了一声:“电视机到喽!”
这一声仿佛是点开了暂停键,打破了冬日里街道的平静,家家户户的大门霎时间就被腿脚最快的孩子们打开了,顿时,整个街道热闹起来。
“电视机来了!赶快走!”
“妈你快点啊,别去晚了。”
“爸,我先去了,我等不及了。”
许如意家里,这会儿L可算是一年
中,最舒服的时候了。
他们家秋天的时候,许为民就趁着天气好,找人修葺了屋顶和外墙,还把屋子里粉刷了一下——虽然明年燎原厂的家属楼就要开建,到时候肯定会搬到新房子去的。
但许家三姐弟一致认为,即便有新房子,这里也是他们永远的家。他们在这里出生长大,送走了父母,相互扶持,走到了现在,怎么可能舍弃呢。
所以,今年冬天的许家格外的舒适。
里屋里,顶棚已经换成了新的,雪白的墙壁上贴了他们的合照,旁边放着个新打的大长桌,足足有两米长,这是他们姐弟三人的新书桌。
他们不但每个人都有了足够的位置,还有了自己的小台灯,靠东墙还放了个挺大的书柜,上面已经摆放的满满当当。
除此之外,还添了一个漂亮的大衣柜,里面放满了许吉祥买来的衣服,当然不止她一个人的,哥哥的有,姐姐的更多,原先没有的全补上。
而现在,因为到了冬天,碳炉烧了起来,上面放着茶缸子,里面加了点红枣和红茶,咕嘟咕嘟的冒着热气,旁边放着生栗子,提前拿着刀子开过口,这会儿L已经炸开了皮,暖甜的味道散发出来,慢慢地传遍了全屋,仿佛许家都生活在暖甜之中。
看会书,喝口枣茶,吃个面甜的热栗子,别提多惬意了。
用许吉祥的话说:“比平时看书还有效率呢。”
外面一喊,许吉祥就跳了起来,催着许为民,“来了来了,赶紧去。”
许为民忙不迭穿上了他的新棉鞋,跟着许吉祥就跑了出去,许如意则没动——她要是去了,肯定第一个得让着她,没必要。
她美美地倒了一杯枣茶,接着写她这次对东阳厂设备升级的经验,前几l天,《机床》杂志的编辑彩霞联系上了她,认为她这半年的稿子质量非常好,问她愿不愿意接受约稿。
许如意问了问后就应了,彩霞就问她到底是从事什么岗位,许如意这才讲了自己的职位,当然顺便也讲了她是东阳厂设备升级改造工作组副组长的事儿L。
没想到彩霞一听这事儿L就兴奋起来:“你能不能写写这次的经历?全国想要设计改造的厂子可不少,你们的思路和价格值得借鉴!”
许如意本就是要打造机床技术服务厂,立刻就应了。
现在正在整理思路,正想着,就听见外面有敲门的声音,许如意还以为是许吉祥他们回来了,大声问了一句:“怎么这么快?”
就听见外面的人笑着说:“是我,姜红!”
许如意连忙起身,出去开门,发现姜红背着个包,居然在年根里出现在她家大门口了,她连忙迎了进来:“你怎么来了?”
“还不是你!”姜红忍不住说,“本来明天稿子就付印了,你昨天打电话却告诉我们,你们厂里要了一共七百多台电视机?都最后一期连载报道了,那我不得把这个报道一下。”
这个数字是加上红星厂的,红星厂那边人多,所以要的也多。
许如意笑着说:“那你来的正好,走吧,正发电视呢!”
一听这个,姜红立刻来了精神,将背包放下,拿出了照相机,就跟着许如意来到了原先的燎原厂,现在的一分厂。
这会儿L,运送电视的卡车已经停在了工厂的院子里,车棚打开,里面放着的都是一台台的电视机。
供销社商店的服务员和李远征,正在核对数量,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正在维持秩序,而燎原厂的职工,排着长长长长的队伍,穿着过年的新衣,说说笑笑地等待着他们的电视机。
这一幕被姜红拍成了照片,连夜带回了京市,发在了年前最后
一期锅炉报上,成为了当期的封面。
而这一期的题目则是:《再见,1980年的燎原厂》
此时,锅炉报已经对燎原厂进行了四期的报道,从第一期开始,每一篇都得到了巨大的关注与热烈的讨论。
许多人从对燎原厂觉得厌恶,到对燎原厂感到好奇,再到成为燎原厂的精神股东,热烈期盼着他们的成功。
在这四个月中,就连锅炉报的销量,也从原本的45万骤升到了65万,可见带动之大。
所以,即便已经临近了年根,不少人也是第一时间拿到了锅炉报。当看到这个封面和题目的时候,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提起心来:怎么就再见了呢。
然后,他们当然看到了许如意带领工作组完满的完成了东阳厂的改造任务,也看到了无论是木艺厂还是手推车厂,都被追定了订单。还看到了锅炉厂的新锅炉已经申请到了许可证,定出去不少台。
当然,更是瞧见了这次燎原总厂购买电视机的始末:原来燎原厂的婴儿L推车都要上国家电视台打广告了,怪不得燎原厂都买电视,自己家的广告必须看!
但转念一想:吆喝,燎原厂都已经可以人人买电视了,这一切发生的可真快啊。
京城锅炉厂的江波,即便是要放假了,还是早早来的厂里的阅览室,查看最新期的锅炉报,跟他一样的,还有他的看报搭子廖远志——他俩从抢报纸到如今,已经非常和谐,看完了还能一起聊聊天。
这会儿L,江波看到一半,忍不住叹一句:“燎原厂真是火箭速度,老廖,咱们按理说在京市,客观条件比燎原厂好多了,却不如人家思想先进,动作迅速,咱们也得抓把劲儿L了。”
廖远志点头:“可不是,但是真好啊,从去年三月份看着他们那期告状信生气厌恶,到现在对他们敬佩喜欢,真是两个极端。可我觉得,我不是这样极端的人,是燎原厂做到了我们从未想过的事情。”
“我觉得,他们的经历可能不能代表着我们夏国,可他们的速度,应该就是我们夏国的速度。”
但江波很可惜:“只可惜以后不可能每期都追了。”
在这篇文章的结尾,作者兼编辑姜红这样写道:“寥寥数月,我们和燎原厂从陌生人变成了老朋友,我们看着它技术革新摆脱恶名,也看着它屡出奇招,秋交会扬名,燎原厂已经走出了它的
新时代,我想,我们也该说再见了。”
“这是我们深思熟虑的决定,其实在连载开始前,作为前去采访的编辑,我并没有过在报纸上连载纪实的想法,是燎原厂厂长许如意说的一番话打动了我和编辑部。
她说:你要不要记录一台锅炉没做好,需要多大的代价才能翻身?以此告诫我们的从业者,为了赚钱不顾能力,匆忙上马的后果,给行业敲一个警钟。”
“现在我能肯定得说,她做到了。燎原厂告诉所有人,只有解决质量问题,企业才能真正发展,只有敢于创新敢于拼搏,企业才能越做越好。
而在连载进行的四个月中,我们欣喜地发现,所有被曝光的企业不再默不作声,他们想办法解决问题并给与了我们反馈,我们也发现,这样的告状信越来越少了。
这并非因为我们行业整体质量的突然提升,而是因为态度改变了,我们收到更多的是表扬信、求助信。一个问题解决不了,大家来帮忙,质量出了问题,一起想办法。”
“我想,我们当初做这个追踪报道的目的已经达到。而现在,我们踏入了1981年,新的一年新的开始,燎原厂也会踏上新的征程,相信他们一定会创造更多的辉煌,但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我们将会在合适的时机及时报道。
而我们现在,更加渴望,遵循当时报道时的信念,继续弘扬行业正精神,也希望有更多的企业能够如燎原厂一样,突破自己与时俱进,成为我们下一个连载的主人公!”
廖远志看着这最后的一段,狠狠地点点头:“很遗憾,但是,很高兴!我认为锅炉报做得对。而且,我们都是一个行业,依着许如意的本事,早晚她会来京市的,到时候肯定会见到的,更何况,我觉得燎原厂的消息根本就不会少。”
江波也想到了:“婴儿L推车!”
可不是吗?
虽然燎原厂的报道自此没有了,但是他们登上了国家台,那岂不是都能看到了。
这会儿L谁不想看看,燎原厂的婴儿L推车什么样——毕竟,锅炉厂65万份报纸背后的上百万读者,早就对许如意卖了上千万美元的收缩推车好奇死了,可惜文章只能看个大概,谁也不知道啥样子?
现在终于可以看到了。
于是,在许如意不知道的情况下,她的婴儿L推车,已经有了上百万人的期待。
当然,充满好奇想要看的人还在继续增加。
这一轮买电视,可是惊动了不少部门——谁家能一口气要七百多台电视,电话从燎原县供销社打到
了肃南市供销社,再打到了省供销总社,燎原总厂一下子就出名了。
这是多么好的新闻!
所以,发完电视第二天,县市省的电台电视台和报纸几l乎都过来了,将燎原总厂从里拍到了外,将许如意问了个底朝天,发在了电视和报纸上。
于是,在临过年的这两天,南河省的观众读者们,也都关注起了这个厂子。
习惯了听广播的大爷大妈,遛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