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晓 绯红之月(绯红之月)_第506章 排华法案Vs排美法案(十)(2 / 2)_文明破晓 绯红之月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506章 排华法案Vs排美法案(十)(2 / 2)

“我觉得没什么区别,苏联不能采取我们的经济管理模式,不是苏联的模式比我们好或者不好,而是苏联要采取对他们来说最有效的管理模式。譬如,我们现在的统计中显示,过去3年中,有3%左右的农村人口已经离开了农村,进入城市工作生活。而农村中,也有3-5%的人口,正在脱离农业生产,从事小商品经济生产。就算是我们现在人口在5亿左右,这5%有多少人?”

莫里循稍一计算,5亿的5%就是2500万,2500万人口大概是苏联五分之一的人口,如此巨大的变动放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将造成可怕的冲击,但是在中国的直观感受中,城市更热闹了,负责治安的人数量多了,除此之外并不太明显。

“苏联是现在世界上地缘政治局面最糟糕的国家之一,甚至是世界上地缘政治最糟糕的国家,只怕连德国都比苏联强一点。至少,与德国接壤的国家中,法国已经没有那么强烈的复仇主义情绪。波兰对德国与苏联都有敌意,但波兰是反苏的前线,战略方向必然是向东。苏联承受着来自西部、南部的压力,有可能遭到入侵的边境线有数千公里。我希望同志们多从这个角度考虑苏联的立场。”

吴有平与莫里循当然知道苏联的地缘政治局面,只是不太会去这么考虑。吴有平想了片刻,笑道:“如果这么说,我们中国当下的地缘政治局面其实很不错呢。”

“我认为应该用压力很小来描述。”莫里循作为前专栏记者,对吴有平的用词进行了微调。

不管是哪种词汇,其实描述的都是相同的事情。从1927年往前看,何锐在过去12年中努力构建的中国地缘政治环境终于结出了成果。

与苏联建立安全互信后,使得漫长的北部边境安全,对日本的进攻,打出了东北地区的安全。将北部与东北两个方面的安全压力降低到只需要50万军队就可以维护,何锐才能对英国重拳出击,打出了南部与西南的安全。并且解决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问题。

只要中国政府没有傻到搞‘远交近攻’的政策,中国在任何一个方向上都是安全的。外部的安全以及内部经过土改的资产重组,正是全力发展经济的好时机。而且何锐政府正在竭尽全力搞经济,并且开始有了非常好的进展。

既然已经有了现在的地缘环境,莫里循也就没兴趣深究,他提出了自己关心的问题,“主席,难道苏联现阶段的政策就是最适合苏联的政策么?我的确感觉到了苏联国内的旺盛生命力,但是总感觉这种生命力有些……随心所欲。”

“随心所欲……哈哈!”何锐被逗乐了。

吴有平虽然没怎么和苏联直接接触,但是吴有平却非常认同‘随心所欲’的评价,忍不住吐槽起来,“苏联干部的确自由散漫。不过这可能与他们在科学思维工业思维上的积累不足有关。当然了,我们也面对这样的问题。咱们的干部和苏联比,半斤八两吧。”

何锐倒是很看得开,“这个问题只能通过培训来解决。搞工业绝不存在什么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走的说法。没吃过猪肉,就是不知道猪肉什么味道。所以说,现阶段要多向欧洲派留学生,留学生毕业后,如果有机会在欧洲公司工作实习,就安排一下。我们也要组织干部到欧洲考察。”

莫里循对于何锐的冷静非常欣赏,他对于中国干部们的水平也有足够的了解。虽然中国干部们都很努力的工作,但是不少干部即便是学习了现代工业的理念,但是在实践中因为缺乏足够的工业环境,所以还是不太能理解工业发展的内在逻辑。

但莫里循觉得自己不方便这么评价,也不必要评价。在中国的几十年时间中,何锐政府已经是莫里循所见到过的对于工业认知最深刻的政府。由于中国政府与英国政府存在制度上的不同,对于整个社会有着巨大领导责任的中国政府,本就需要更强大的知识储备以及理解能力。那些官员要对整个地区的所有产业有足够的协调能力。而有这样能力的人,在英国就不仅仅是官员,甚至不是贵族,而是一种拥有更巨大现实权力的管理者。

吴有平就没这方面的顾虑,他答道:“主席,你若是想这样,只怕要先去欧洲出访。”

“放心,我觉得不会太久。”何锐自信的答道。

“愿闻其详。”吴有平来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