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晓 绯红之月(绯红之月)_第743章 美国参战(三)(2 / 2)_文明破晓 绯红之月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743章 美国参战(三)(2 / 2)

    好不容易熬过了这场闹剧,国会开始投票。最终结果居然有38票反对宣战,让段祺瑞只觉得这帮人疯了。

    就在此时,国会主席宣布,要审核何锐提出的提案。段祺瑞当即做好了准备。

    何锐的提案很快发了下来。第一段就是国会更名,从“中华民国国会”更改为“中华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其次是会期大大缩短。

    看完这两项,段祺瑞就明白徐世昌为什么会反对这次国会改革。何锐提案的最终结果必然是国会的实权被全面削弱,议员们的实际影响力暴跌。

    后面的内容也全面证实了段祺瑞的想法。被削弱的不仅是全国的国会,还包括地方议会。很大一部分实权转移到了国务院的行政体系之内。

    至于徐世昌为什么会反对,段祺瑞看得如同明镜一样。之前有段时间,出现了期待何锐称帝的闹剧,在这件事上跳得最高的都是体制外人士。这些人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通过此事向何锐表忠心,以求获得权力。何锐根本就没有搭理这些跳梁小丑,此事也就烟消云散了。

    这帮人之所以跳得这么欢,就是因为何锐政府的力量变得更加强大起来。1924年统一战争后,地方势力依旧存在。而且经济发展中,资产阶级力量快速提升。这些资产阶级本以为自己很牛,能够把控国家经济命脉,不成想文明党迅速建成了国有经济体系,很快成为了主导力量。

    这些资产阶级在经济上与国有经济竞争,政治上与国会议员合作。经过近20年的斗争,已经完全居于劣势。如果何锐对国会改革成功,就将建立起文明党全面主导的政治经济体系。这批资产阶级中有很多都是满清与北洋时代兴起的商人,他们熬过了数十年的动荡时代,自然不想在和平时代被淘汰掉。

    段祺瑞已经不想看完提案,他此时完全作出了决定,一定要投票赞成!看了看那部分聒噪起来的议员,以及占有大多数席位的文明党议员,段祺瑞心中觉得很爽。原来会犯糊涂的并不是只有自己,徐世昌这样的人到了最后还是犯了浑。

    1924年后,何锐之所以没有动手,还维持旧模式,只是因为那时候何锐需要中国快速发展,而且时机也没到。现在时机到了,文明党也已经能够独立运营强大的政权。现在的确是动手的好时机。当然,现在改变国家制度的确会遭到反弹。不过何锐只要打赢这场战争,就再没人能够反对这次的改制。虽然未来的人大里面还是会有王八蛋,但是王八蛋们造成的影响只会越来越小。

    正如段祺瑞所料,非文明党出身的议员们开始想方设法的拖延议程。文明党这边倒也没有要靠人数优势强行过关的打算,只是按照国会现在的制度推进议案正常推进。

    段祺瑞带着看大戏的轻松心情观察着很快就会变成旧国会的议员们最后的负隅顽抗。想到自己有生之年居然能够看到国会完蛋,段祺瑞只觉得这辈子没白过。

    美国政府很快就通过了在华的情报网了解到了何锐发动的政治改革,罗斯福叹息一声,心中全是羡慕之情。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太强大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是美国联邦政府望尘莫及的存在。

    在这种中央集权制度下,政务官成了政府下的一个部门,而不再是权力博弈的工具。虽然从美国的政治理念来看,这就是独裁制度,但罗斯福很清楚,在工业社会根本不可能存在独裁者。

    在何锐的著作中就评论过各种社会制度,罗斯福对何锐评价中央集权工业国的那段印象深刻,“……中央集权制度需要的是高度专业化的政府,以及高度专业的博弈环境。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同周期,对于博弈环境的规则制定必须很清晰。尤其是长期性与短期性的界定方面……”

    罗斯福对于何锐在政治上的坚忍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34岁就成为了中国最高领导者的何锐,到了51岁才做了这么大的制度改革。对于欧美政治家来说是无法想象的。

    同样,罗斯福对何锐的评价也更高了很多。因为执政17年后,何锐依旧有进行政治改革的锐么,这更像是34岁心境的年轻人,而不像是51岁的老人。

    对于比自己小了8岁的对手,罗斯福很钦佩之余还生出了相当的危机感。美国现在除了罗斯福之外并没有能够与何锐比肩的政治家,至于在1924年就登顶本国最高权力位置的政治家,在当下的世界中并没有剩下几个。罗斯福能够想到的只有苏共总书记斯大林一个人。所以必须击败何锐不可。

    叫来了国务卿赫尔,罗斯福询问起赫尔关于同盟国元首会面的进展。当下的世界,只有苏联这一个工业国还没有参战,其他的工业国都已经有了清晰的阵营。虽然罗斯福并不喜欢希特勒与墨索里尼,但是作为同一条船上的盟友,无论如何都要举行一次元首会晤。这就是罗斯福认为的政治家的么量。

    而且罗斯福明知道斯大林很大可能不会参加,依旧让国务卿赫尔准备向苏联发出邀请,请苏联以观察员的身份出席同盟国的元首会议。从政治角度分析,苏联既不可能也不应该派人来参加同盟国元首会议。

    但是俄国人的投机主义习惯很重,尤其是在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苏联的投机获得了巨大收获。万一苏联那边犯傻,哪怕是派个没什么级别的人前来当作观察员,就足够让苏联与中国之间出现巨大的互不信任。

    对于美国来说,发个邀请不会带来任何损失。举手之劳就能带来巨大收益,当然要试试看。

    此时处于战争最前线的美军菲律宾司令部内却没有丝毫余暇,麦克阿瑟即便已经了解到中国的战役思路,却也毫无办法针锋相对予以反击。

    天刚亮,吕宋岛与棉兰老岛的雷达站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中国飞机的信号。而菲律宾中部岛屿上的美军机场,基地,军用仓库则遭到中国空军的猛烈轰炸。根据报告,中部各个岛屿上的12个机场有7个失去了起降能力。

    从吕宋岛与棉兰老岛派去的有限的战斗机遭到了中国空军目标明确的攻击,可见在昨天晚上,中国的海上渗透还在持续,建起了更多的临时雷达站。中国雷达站的增加又导致了吕宋岛与棉兰老岛的空中支援更不敢放开手脚。

    美军在菲律宾的飞机就那么多,派遣大量飞机前去中部作战就会被发现。到时候中国空军可能对吕宋岛与棉兰老岛上的美国空军基地进行轰炸。到时候即便在中部获胜,飞机也没机场可以降落。

    即便采用了如此谨慎的应对手段,坏消息还是在中午12点13分传到了马尼拉。在棉兰老岛上的美国空军出战的空隙,6架中国战斗机低空突破了雷达监控,突然袭击了美军在棉兰老岛上最大的机场,只是一轮攻击就基本摧毁了机场。

    麦克阿瑟直接将自己的玉米烟斗给摔在桌子上,怒道:“有没有更准确的报告?!”

    参谋赶紧去联络,几分钟后就给了回答,“报告司令官,中国飞机使用了火箭弹攻击机场,机场6条跑道都被炸出了一连串的深坑……”

    “够了!”麦克阿瑟怒吼的同时,紧紧攥住捡起来没几分钟的玉米烟斗,仿佛是攥着某人的咽喉。作为美国工程兵专业人员,听了这么准确的描述后,麦克阿瑟就已经明白为什么6架中国轰炸机就可以摧毁一座主要机场。原本麦克阿瑟认为菲律宾的美军最少可以支撑5天,现在他发现自己很可能支撑不到5天了。

    专业人士对于坏事的直觉往往极为精准。确定摧毁了棉兰老岛上美军主要机场后,刚在婆罗洲上建成的电算中心开始全力计算,每秒钟上百万次的计算机持续输出数据,训练有素的空军人员根据这些数据标记出了美国空军的出击时间。

    在为动态推演专门制定的设备辅助下,美军有可能出现的一条防御空隙在推演中在地图上显现出来。这是一条以分钟计算的空隙,也充满了各种不可预知的危险。但是一日突袭成功,就可以重创美军另外一座主要机场。最重要的是,这座机场与之前被摧毁的美国机场挨着。这两座机场被摧毁,棉兰老岛上的防空区域就出现了一条更大的空隙,可供中国空军充分利用。

    突袭上一个机场的6架轰5战斗机在完成火箭弹攻击后成功返航了4架。婆罗洲指挥部果断下达了出击命令。

    为了给突袭拉出空档,在轰炸机队起飞前,更多战斗机逼近了其他机场,使得美国空军不得不起飞应战。所以轰炸机编队这一路非常顺利。靠着雷达测高设备,飞机保持着距离地面100米的高度飞行,其间虽然也能看到一些远处隐隐约约的战斗机身影,但始终没有遇到任何阻拦。

    以至于看到美军机场的时候,轰炸机队都怀疑美军是不是设下了什么陷阱。但是没时间想那么多,位于后方的操作员接连按下按钮,15个挂架上的火箭弹依次射出。6架轰5战斗机组成的编队头也不回的按照预定路线逃之夭夭。机场跑道两边的美军惊慌失措地扑倒在地,或者尽力向远处逃窜。而轰5战斗机内的操作员看到机场上一连串正在冒烟的大坑,欢喜的喊道:“命中了,都命中了!”

    队长倒是冷静,他对着无线电喊道:“都给我闭嘴,要加速了,别咬到舌头!”

    通讯频道里瞬间安静下来,6架轰5战斗机向着暂时没有出现美军飞机的前方快速拉起,不管是飞行员还是操作员都感受到了强烈的推背感,那是飞机马力全开带来的感觉。

    中国空军不惧牺牲,但是中国空军也绝不会在完成任务后再去无意义的牺牲。

    到了傍晚,中方不再继续进攻。麦克阿瑟得到了今天的战损报告,昨天他损失了240多架战斗机,今天增加了一倍,有近500架。参谋很体贴的把今天的报告编写好,递给了麦克阿瑟,麦克阿瑟看了一眼“损失443架战斗机”的那栏,一时不知道继续耍这种小聪明的意义到底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