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晓 绯红之月(绯红之月)_第761章 谁是黄雀(十一)(2 / 2)_文明破晓 绯红之月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761章 谁是黄雀(十一)(2 / 2)

    “基洛夫同志,你怎么看此事?”斯大林对于基洛夫的态度有些在意。

    基洛夫赶紧答道:“总书记,中国已经开始组建世界人民解放军。我正在考虑,何锐是否已经料到了欧美国家的反应?”

    斯大林很认同基洛夫的视角,因为他也注意到了这点。欧美以前之所以强大,主张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左翼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现在欧美对左翼的打击,使得其社会内部出现了巨大的分裂。这是在削弱欧美国家的力量。

    不过斯大林却嘲讽道:“所谓的左翼,历史上转为右翼的速度从来都很快。”这并非斯大林污人清白,他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而已。

    巴黎公社革命失败以后,第二次科技、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随着国际工人运动的高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各国工人政党的建立,各国工人阶级要求加强国际联系和团结的愿望日益迫切。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者于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召开了国际工人代表大会,通过了《国际劳工立法》草案和关于《庆祝“五一节”的决议》,这次会议被公认为是第二国际的成立大会。

    随着国际形势更趋紧张,世界大战颇有一触即发之势。1912年11月,第二国际在瑞士的巴塞尔召开非常代表大会,专门讨论反对战争威胁问题,一致通过了题名为《国际局势和反对战争的统一行动》的宣言,严厉谴责了德、英、法、俄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扩军备战活动,号召各国人民采用一切手段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的大多数社会民主党在右派和中派的控制下,背叛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站在本国资产阶级政府一边,支持帝国主义战争,使第二国际分裂成为互相厮杀的社会沙文主义的政党。第二国际已经破产。

    对于斯大林的看法,基洛夫与贝利亚都表示了赞同。贝利亚虽然口头赞同,心里面却觉得局面已经发生了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狗咬狗的战争,对照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来看,的确是“春秋无义战”。

    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不同,除了出现苏联这个强大的共产主义国家之外,也出现了中国这个强大的左翼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大量不肯再打帝国主义战争的左翼人士要么逃到苏联,要么逃到中国。要么留在本国内,为苏联提供情报信息,希望苏联能够终结帝国主义战争。这让苏联情报部门拥有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海外情报来源。

    对比苏联得到的巨大情报收益,贝利亚认为中国也肯定得到了非常多的欧美情报来源。中国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情报提升赢得战争的几率。

    三人谈到这里,斯大林结束了会面。他此时已经解决了关于苏联战略方面的一个内心困惑,即便谈不上念头通达,至少也不再是模模糊糊。送走了基洛夫与贝利亚之后,斯大林再次考虑起苏联的世界战略,发现苏联的世界战略之所以存在很大的问题,非常可能是因为苏联下意识的认为欧洲是世界中心。以苏联的实力,想解放整个欧洲大陆,成为主导欧洲大陆的力量,也不是当下的苏联可以轻松确定的目标。

    现实中,随着美国的强大,苏联也不得不认为环大西洋经济圈是世界中心。苏联的实力根本不足以成为环北大西洋经济圈的主导者。

    就这样的实现情况,苏联肯定无法制定出苏联主导的世界秩序。然而苏联是世界顶尖列强,苏联无法承认自己只是一个地区大国。在很多讨论的时候,就难免因为无能实事求是,下意识的走上了“主导欧洲就能主导世界”的窠臼。而且苏联此时还有一个没想到的情况,那就是苏联作为共产主义灯塔的形象加成。

    这个世界上的人民都希望得到解放,获得真正的民主。不管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如何打击左翼力量,左翼思想都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苏联就成了寄托这种思想的载体。所以苏联就意外的成为了思想层面的世界中心。这反倒满足了苏联成为世界中心的感受,让苏联感觉自己在某个程度上成为了世界中心。

    美国与中国本就不是欧洲国家,两国从一开始就跳出了地区中心论的桎梏。反倒可以从整个世界的角度考虑,反倒更容易制定出可靠的世界秩序思路。

    想到这里,斯大林思路上再没有任何限制。认清了这些的斯大林心里面酸酸的,因为斯大林真的不满足于苏联只是一个地区强国,或者欧洲霸权的最终地位。冷漠的现实让斯大林感觉到了一种无力。斯大林非常讨厌这样的无力感!

    看着世界地图上远比苏联更巨大的世界,斯大林思考起苏联主导的世界秩序到底该是什么样的。

    看到《论世界未来》的不仅仅有苏联,全世界工业国领导层很快都看到了这篇文章。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心情在看完《论世界未来》后变得很糟糕,丘吉尔肥胖的身体陷在座椅里,雪茄的味道弥漫在首相办公室内。

    丘吉尔懂得世界秩序,所以丘吉尔很清楚何锐的文章并没有夸大其词。虽然何锐没有写明,但是从战略上讲,中国正在挖大英帝国的根基。4亿多人口的印度是英国巨大的市场,为4干多万人口英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与大量税收。4亿多人的印度同样是英国取之不竭的兵源地。

    英国镇压其他殖民地的时候,会大量使用印度军队。由于殖民地当地叛乱者的战斗力不足,印度军队足以对付。所以英国军队的工作就是打最具有技术含量的战役,并且碾压了成规模的殖民地叛乱者,获得了一次次的大胜。而印度殖民地军队则承受着实际上伤亡很大的治安战之类的损失。

    现在中国看似没有风卷残云般的征服印度,但是印度的孟加拉地区、锡克人地区、北部穆斯林地区,南部的泰米尔地区,以及东部的德干高原地区,这些有着传统独立国家历史的地区纷纷出现了大量宣布独立的政府。

    最令丘吉尔警惕的是德干高原地区的独立。这里原本是卡卡提亚王朝的地盘,这个地区是古印度人的后裔,是由一群出身于“不可转生”的首陀罗阶层(吠陀经时代以首陀罗为四大种姓最低阶层,毫无宗教特权,也不能灵魂参与轮回)的农民武士建立的,而且这些人不仅曾自豪地“夸耀”自己的首陀罗身份,还力图建立一个阶层流通而有活力的新型印度地方王国。

    在丘吉尔看来,印度德干高原的安得拉邦地区的独立,对于印度的冲击其实最大的。因为贱民们一旦寻求独立,对于印度教来说,是一场真正的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无疑强化了印度国内的动荡,会导致印度地区彻底碎片化。

    不管英国政府如何宣传中国正在建立中国的世界殖民体系,丘吉尔已经基本能够确定,中国是真的不想扩张殖民地,并且致力于解放全球殖民地。而英国现在需要的是集结更大的力量来维持英国的地位。

    中国将印度碎片化后,即便中国离开印度,让英国杀回去。英国为了重新统一印度,就需要消耗巨大的资源,承受可怕的损失。英国的世界帝国在当下就已经被毁灭了。

    想到这里,丘吉尔心急如焚。却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