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张贴出来的,便是会元徐增寿的考卷!
无论民间大儒,还是众多考试的举人,此时都纷纷凑上去看了起来!
解缙满脸冷笑。
“若是将考卷藏起来,他这会元还有得当!现在考卷公之于众,我看他有什么脸面做会元!
人多多少少要有些自知之明吧!”
黄子澄等人微微颔首。
嘴上虽然没说什么,但一双眼睛已经直勾勾地盯上了眼前的考卷。
只等着将这考卷批得体无完肤。
随着考卷彻底展开,人群中忽然传来一阵惊讶声。
“这徐增寿倒是写得一手好字!”
解缙冷哼一声。
“什么好字,不过是工整了些罢了!毫无灵气!只是想不到,这徐增寿如此粗糙的汉子,写出来的字竟如此方正!”
虽然口中满是不屑。
但解缙也不得不承认,这徐增寿的字简直就是为科举考试而生的,写得如此方正大气,每一个字单独拎出来或许都不够美,甚至还有些呆板。
但拼凑在一起就显得十分工整美观了。
黄子澄轻哼一声,道:“投机取巧,分明就是投机取巧!刻意讨好考官罢了,只不过,读书人最终还是要靠文章取胜的!”
终于,有人开始读起了徐增寿的文章。
此次会试的题目是“君子之德”。
徐增寿的开篇为“昔孔子游于泗水之畔,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吾思君子之德,非独知书达礼,更在于润物无声之中,显其大雅于世。故论君子之德,当从其内涵与外化两维抒之。”
念到这里。
很多人都忍不住发出惊讶的声音!
这开篇,不凡啊!
随后。
议论声渐渐小了起来!
随着“君子求德若渴.如春日之阳,暖而不炽;如细雨之露,润而不躁.德之于世,宜如日月之于天,光辉皎洁,照亮苍生”。
终于。
有人感慨一声。
“如此文章,中个会元,似乎.也不冤!”
“条理分明,逻辑严密,字字珠玑,如饮醇酒!当浮一大白!”
“如此文章,倒不像是在分析议论,反而更像是在跟先贤对话了!引经据典之纯熟,运用之巧妙,足见平日所下功夫之深了!”
直到此时。
哪怕是心高气傲如解缙,也不得不叹口气。
“他的文采不如我!不过.他该中解元!心服口服!”
黄子澄、练子宁等人看见如此文章,也不得不服气!
大家都是读书人,文人相轻惯了,但有些东西向来都是一眼看去便能高下立判的。
此时徐增寿的文章便是如此!
不但字体看上去是如此的舒服,便是文章也写得如此精妙!
随后,更有人看向后面的文章。
顿时又是一阵惊呼。
“这第二名的字体、文体怎么跟会元的如此相似?”
“何止是第二名的跟他相似,便是第三,第四也都相似!”
看到后来,越来越多的人终于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秘密!
原来恒中书院的人写的文章用的字体都是一样的,而他们的文体结构也极为相似!
最大的好处就是字迹清晰,工整大气,文章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终于有人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
“嘶——!这恒中书院,简直就是天底下最精通科举考试的地方啊!”
直到这时所有人才看向朱檀,和他背后的恒中书院众人。
眼里满是震惊,甚至还有恐慌!
他们突然发现科举考试的秘密,似乎真的被人掌握了。
掌握了这等诀窍之后,再应付起这等考试来岂不是无往不利!
最终。
原本想要聚在一起闹事的举人们终于决定散去了。
自己的文章明显比人家差了一大截,又有什么资格继续闹事?
虽然还有很多人不服,毕竟他们的文采还是比这些恒中书院的人好很多的。
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输了。
因为文采好跟能拿到高分,原本就是两个概念!
无论在什么时候,国家的选材考试都会选择最沉稳大气的文章!
随着会试的结束,殿试也在随后很快开始。
朱元璋对于本次的科举考试也没有犹豫。
随手就点了徐增寿的状元。
毕竟从文采,见识,学问上,徐增寿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更何况他的父亲还是自己的老兄弟徐达。
点了他的状元也算实至名归。
对于榜眼,朱元璋则有了一些别的考量,最终他选择了自己极为欣赏,又才华横溢,年仅十六岁的解缙!
探花则选择了蓝玉的二儿子蓝彬。
以他的水平做个探花也并不算有失公允。
至此,洪武十八年的科举考试正式结束!
紫禁城。
奉天殿。
大明科举考试结束的第一天。
此时满朝文武都在等待着皇帝上朝。
文武官员分两侧站立。
除了文武百官之外。
今日,在诸臣前面,还站了不少藩王!
他们便是来应天处理宗人事务的秦王、晋王、燕王、周王等人。
当然,朱檀也站在其间。
在他们的最上首,站着太子朱标。
往日里,如此站好后,臣子间虽然会窃窃私语,但也不至于乱成一团。
但今日,气氛就有些诡异了。
文官们满脸不自在,甚至有些人恨不得离开这里。
勋贵们则满脸兴奋,议论纷纷!
特别是以蓝玉为首的一群武将,更是有意无意地跑到文官队伍中,嚣张地闲聊起来。
“老陆,你儿子这次科举考试考第几名啊?”
“哎,不太行啊,才第七!二甲第四名!”
“也还不错了!不过说起来我那儿子也不争气啊!这个废物只考了个探花!
你说咱们这些人以前孩子们不跟那帮子读书人争,咱们都不去考。这成绩不好也就不好了!
现在呢?咱们可是整整让他们好好学习了半年啊!学了这么久,蓝彬这个废物都没给我考一个状元回来,唉,真是不行!”
蓝玉身边。
一众文官脸色难堪至极。
不少人嘴角时不时地抽搐着。
听听,这混账说的是人话吗?
才考了个探花?
大家寒窗苦读十余载,最终能中个进士都要谢天谢地,祖宗显灵了!
你这混账儿子中个探花,祖坟都要着火了,还在这里扯东扯西,骂他是个废物!
那我们的孩子是什么?
还不如个废物吗?
前任礼部尚书赵瑁因为郭桓案被株连,此时换成了李原名。
蓝玉笑眯眯走到他跟前,笑道:“李尚书,我听说你家侄子这次考得不错啊,竟然考到了七十二名!真是难得,可喜可贺啊!”
这话听得李原名眼角一阵抽搐!
老实说,作为读书人能考中进士就已经堪称人中龙凤了。
能在四百多名进士当中排到第七十二名,已经是十分难得的成绩了。
若是旁人向李原名恭喜的话,他一定会欣然接受。
但眼前这个蓝玉再跟自己道喜,那就纯属恶心人了。
自家侄子寒窗苦读十几二十载,拼了老命才考到了第七十二名。
他儿子蓝彬,朝中早有耳闻,此人分明就是个纨绔子弟,自幼不学无术,在应天府都是出了名的恶霸。
这一下子,只是读了半年书就考中了探花,这可叫人情何以堪?
甚至还被蓝玉骂作废物!
那自己侄子考到了七十二名又是什么东西?
上火啊上火!
生气啊生气!
事实上满朝大臣谁不是如此!
原本打算为自家子侄考中进士庆祝一番的文官们,此时也完全没了心情。
亏得大家还自诩耕读传家,书香门第!
哪怕那帮子勋贵个个高官厚禄,气焰熏天,这些文官也没有放在眼里。
毕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嘛!
可是现在,这些勋贵真的让文官们破防了!
因为他们引以为傲的读书,居然被这些勋贵的子弟们比下去了!
除了一个榜眼解缙,还算是正经读书人。
殿试排名更加夸张。
五十名勋贵子弟,竟然都排到了前六十!
可以说,正统的读书人全都大败亏输了。
当然对于恒中书院,对于鲁王,这些文官也不得不服气。
毕竟所有考生的考卷都在贡院门外贴着。
人家文章就是写得好,书就是读得扎实!
真不知道他们这半年到底经过了怎样的努力,怎么能够达到如此高度!
这恒中书院仿佛从建立一开始,就极端精通了考试。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恒中书院无论是教学还是训练,一切都以考试为中心。
这种考试机器所能爆发出来的力量确实是恐怖的。
其他书院会教学生诗词歌赋,人生哲学,读书作画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天生就带着一股子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味道。
恒中书院却非如此。
即便是他们教的诗词歌赋。
也是为了应试做准备的。
或许写得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文采最出色的,但一定是最稳妥,最能得到考官青睐的!
此时。
众多文官都忍不住一阵又一阵的心烦意乱。
因为眼前这帮子勋贵,仿佛苍蝇似的围着他们周身上蹿下跳。
说来说去,言语之间无非就是在炫耀自己的儿子考试有多厉害。
真是该死啊!
眼看着众人乱作一团。
秦王忍不住眼皮直跳。
闷哼道:“现在朝廷变得乱七八糟,乌烟瘴气的!都是老十搞的!”
晋王朱棡站在他身边,苦笑一声,道:“不服不行啊!老十这是怎么教的!竟然能教出这么多学生!无法理解!”
秦王朱樉哼了一声,道:“文人之间乱七八糟的事,虚得很!反正本王不屑一顾!”
朱棣站在人群里。
心中却只有震撼。
甚至还有几分小小的羡慕。
他本就不是愿意久居人下的人,此时,眼看着十六岁的朱檀竟然能做下如此大事,惹得朝野瞩目,天下震动,说不羡慕才是假的!
不提朝堂之上的混乱。
终于,众多文官等来了朱元璋。
若是以往他们见到这位皇帝,心中都会生出恐惧心理。
虽然郭桓案被朱檀强行按了下去,并没有杀太多人。
但整个朝堂还是为之一空。
譬如现在。
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礼部尚书通通都换了人。
还有几个侍郎也换了。
原主都被拖出去处以极刑。
也就是所谓的凌迟。
每一天上朝的官员都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活着走出大殿。
他们巴不得晚一些见到这个活阎王洪武皇帝。
而今天,看到朱元璋来了。
所有文官心中都是一喜,甚至还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终于不用听耳边的苍蝇聒噪了。
蓝玉等人看到朱元璋望向自己满脸不善的眼神,也忍不住哆嗦一下,识趣地跑回了勋贵队伍里。
这帮子勋贵就是不成体统!早朝跑到人家文官队伍里干什么?
像群猴子似的上蹿下跳,岂有此理!
朱元璋心中忍不住吐槽着。
忽然一个声音响起。
“陛下,臣有本奏!”
朱元璋皱眉看着眼前的人。
竟是文渊阁大学士,当朝国子监祭酒宋讷。
朱元璋点点头道:“接来!”
宋讷硬着头皮递上了他的奏本。
赌约如今已经输了,现在到了该还账的时候。
否则不要说鲁王殿下了,便是眼前的陛下都饶不了自己!
宋讷躬身道:“臣,启奏陛下!原本科举考试应当以四书五经为唯一考试内容!但经过恒中书院这一次,臣以为当今的科举考试内容实在是有些简单,涵盖范围也太小了!
这才致使恒中书院诸多学子仅仅通过半年时间的学习,就能考出如此成绩!”
话音落下,所有人都看着宋讷。
宋讷硬着头皮道:“陛下,臣以为,如今该对科举考试进行改革了!”
朱元璋笑笑,一边翻着奏本一边问道:“爱卿以为,当如何改革?”
宋讷道:“臣建议,除了考四书五经之外,应当增设律法,算科,杂学,兵法等考试项目!
无论考取了哪一科,都应当赐予进士出身!
无论哪一科的状元,榜眼,探花,都应当一视同仁,入朝为官,统一培养!
同时考试科目应当随朝廷需要而适时调整。”
话音落下,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朝中众人一阵惊呼。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当恒中书院这一次殿试,五十人占据了前六十名后,科举考试改革的大潮就已经不可避免了。
但还是没有想到,改革的动作竟然如此之大!
那些平日里上不得台面的科目竟然都能够和儒家的四书五经并列成为考试科目!
更过分的是,他们竟然还可以同样选出状元,榜眼,探花!
并且跟儒家的前三甲拥有同样的含金量!
这样一来岂不是儒家的地位在朝廷甚至在整个大明都被大大地削弱了?
算科,律法,兵法,勉强还算是跟读书人沾个边。
那杂学是什么?
很多人都已经提前了解过了。
就是指工匠!
譬如考察水利,建筑,农具乃至于兵器的打造!
这些人现在的名字叫匠户!
他们的身份何其卑微,怎么可以和读书人地位相同!
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
然而所有文官都只是在心中愤怒,却最终没有说什么。
当恒中书院彻底击败了天下读书人的时候,这些文官就知道,这场科举改革已经无可避免了。
事实上,今天早朝的奏对,早就提前商量好了。
类似于如今的文件讨论,都是在讨论开始之前就已经定得差不多了。
所谓的讨论都只是一个走流程,讨论过后就可以印发执行了。
关于这次科举考试制度的改革也是如此,朱元璋和朱檀早就讨论过了。
一开始,朱檀还要加入商科的。
这个提议最终被朱元璋否决。
毕竟重农抑商依然是国策,在朱元璋看不到提升商人地位能带来任何好处的前提下,他是绝不会允许将商科列为科举考试科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