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煌煌华夏)_第115章 浅聊一下这本书的主角(1 / 2)_首辅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115章 浅聊一下这本书的主角(1 / 2)

首辅 煌煌华夏 2931 字 7个月前

写到最新的一章,内容有些阴暗,因此作者君也认真翻看了每一条评论,果然,批评的声音有很多。

    实话实说,作者君很高兴。

    批评的声音越多,越说明现在的读者群体三观还是很正的。

    尤其是以黄赌两种方式来聚敛钱财的行为,确实是低级甚至是下流。

    再回应这些评论之前,作者君先阐述一下动笔写这本书之前的准备和考虑吧。

    怎么塑造本书的主角或者说作者想要塑造一个什么样的主角。

    一开始确定这本书名叫做首辅的时候,作者君当然是想塑造一个三观很正的主角,可是转念一想,这和《大明太师》起了冲突。

    同质化就没劲了。

    这一犯难就足足半个多月。

    想不明白就去看电视剧找灵感。

    当然是《大明王朝1566》这部作者君心中的神剧。

    四刷还是五刷记不清了。

    看这部电视剧的过程中,作者也会去去看《明世宗实录》来进行史献和文学作品之间的对比印证,电视剧对嘉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美化,但也更立体的塑造了严嵩、徐阶、高拱和张居正等人的人物形象。

    当然,严嵩成了绝对反派,徐高张成了正派。

    这种就是文学作品必须要存在的塑造性,不然照搬史献复制粘贴,就没人看了。

    和电视剧对比,《明世宗实录》就像是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一大段一大段的文言文,只有分段还没有标点符号,读起来又累又折磨人。

    但也是通过看这种最原始史献,作者君发现了一个关键点。

    那就是在史献的绝大部分篇幅中,是只记载能和嘉靖皇帝答上话的内容。

    从杨廷和一直到最后的徐阶,前后历任十几名辅臣,只有这些辅臣在史书中存在感比较强。

    哪怕是大名鼎鼎的张居正,在《明世宗实录》的记载中,也是一丁点出场记录都没有,最多就是吏部的任命公文中会例行公事的提起这个名字,某年某年某日,张居正任某职,没了。

    连个标点符号都不给。

    没有任何关于张居正的御前奏对、进言上疏。

    为什么,因为张居正的身份资格不够。

    他在嘉靖朝这一段历史中没有任何存在感。

    难道这几十年,张居正什么事都没做吗?

    张居正一道奏疏都没有给嘉靖皇帝写过吗?

    他想要改革救国的心,是到了万历时期做了首辅才有的吗?

    显然不可能,只是因为他的身份、资格太低,所以从内阁到司礼监没人搭理他,史献也懒得记载。

    而到了隆庆、万历朝,张居正的出场纪录瞬间就多了,史献中开始记载他说过哪些话、做过哪些事、制定过哪些政策。

    因为张居正入阁了,他的身份够了,有资格对这个国家指手画脚了。

    张居正在嘉靖朝时期最大的官只当到了右春坊右德谕,翰林院的侍读学士,正四品还是正五品来着,离着电视剧中的兵部尚书差出十万八千里。

    即使存在如此巨大的史献偏差,我们也不能否认《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极好极好的历史权谋剧,因为我们喜欢这部剧,看的不是历史本身,而是从嘉靖到一众官员之间的斗争。

    在合作中保留斗争、在斗争中求取合作。

    如此一来,作者君就有了塑造主角的灵感。

    一个通过斗争和合作走上历史舞台的官僚。

    官僚。

    一个抛开理想化、完全现实的官僚。

    所以就有了这本书之前这一百多章毁誉参半的内容。

    其实细琢磨的读者已经看出来了,这本书写到今天,咋感觉主角什么都没做?

    还有的看到最近几章颇为气愤,觉得主角穿越过去,没有说救国救民,反而干的全是现代社会公序良俗不能接受的坏事,盘剥民财。

    能看到这种评价,作者君挺高兴的,说明这个官僚形象塑造的还算成功。

    感觉主角什么都没做,那是因为主角身份不够。

    在其位谋其政,主角只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不该自己做的,一件都不做。

    书中这个国家会走到哪一步、该走到哪一步不是目前阶段下主角有资格去插嘴的。

    就算主角说出口,也没人会关心。

    比如庚戌之变。

    主角上过疏,有用吗?

    历史依旧发生。

    因为坐在文渊阁里决定国家走向的不是主角陆远,而是严嵩父子。

    严格来说,这一百多章内容,主角只干了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