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剧本写得真好,特别是匈奴的几次劝降,堪称神来之笔,把耿恭和汉军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强汉风骨体现的淋漓尽致。”
陈楷鸽一连说了几个好字,对李俞的剧情安排非常满意。
之前李俞问过他有没有什么想法或者建议要提。
李俞可以考虑把他的想法融入到剧本里。
他一直都是一个想法很多的人,李俞给他机会,他当然夸夸其谈说个不停,说了一箩筐的构想。
听完陈楷鸽又多又乱的想法后,李俞终于明白他的剧情为什么飘了。
什么都想要能不飘吗?
陈楷鸽提到的几十个想法当中的其中一個是安排一场匈奴使者和耿恭的会面,渲染汉军将领不畏生死,不惧怕匈奴威胁的精神。
令他没想到的是,李俞居然给他来了一个超级加倍,不仅满足了他的要求,还安排了好几场。
每一场的劝降代表的含义都不一样。
第一次劝降是匈奴大军破车师国,杀车师国王,乘胜包围金蒲城。
这时匈奴人士气高涨,他们知道汉明帝刚刚驾崩,汉庭无暇他顾,短时间内不会发救兵。
所以匈奴首领劝降的态度都是趾高气扬的。
匈奴首领找了一个精通汉语的人到城里劝降,对汉军守城将领耿巩嚣张的说:“可汗率兵百万已至城下。尔等若不开城投降,城破之日鸡犬不留。”
历史上耿恭的回答是剁了使者,并食其肉。
这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的典故。
电影里肯定不能这么拍,太血腥太暴力了。
李俞在这里进行了艺术的加工。
耿恭对这位使者回道:“后车师国抵抗不激烈,城中的百姓活了多少?”
匈奴的一贯作风是破城后烧杀抢掠,金银钱帛搜刮干净,年轻男女抢回草原当奴隶。
后车师国城破的时候,城中的百姓肯定遭了不少遭殃。
耿恭的回应让匈奴人大怒。
后车师国他们很轻易就灭了,连王他们都杀了,他还要挟了后车师国的军队一起围攻金蒲城。
仅剩一座孤立无援的金蒲城算什么?
军队人数不过区区数百人,连后车师国都不如。
最多只需三五日,他们便能破了金蒲城的城门,把金蒲城守将的脑袋砍下来。
用一句话简单概括匈奴首领的心态,这都不是八十万对六十万,这是八十万对六千,这种优势在他的飞龙骑脸局他拿什么输?
第一场谈判结束后,匈奴军开始猛烈攻城。
攻防战参考官渡,几乎把古代所有攻城的手段都用上了。
战争规模没有官渡那么大,拍出来细节一定远胜官渡。
当年李俞拍官渡系列,尤其是官渡的上部预算有些紧张,有些细节不能烧钱烧到完美。
十三将士归玉门则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陈楷鸽负责导李俞负责编,只要不整那种一顶草帽采购价几千块的骚操作,钱肯定够用。
第二次劝降是围攻半个月后,匈奴人彻底被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