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酷酷的橙子)_第250章 帝王梦的破碎(1 / 2)_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250章 帝王梦的破碎(1 / 2)

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华民族正式进入共和政体。

    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让无数晚清老百姓感到欢呼雀跃,很多人喜极而泣,激动得不能自己。

    腐朽的清政府和西方列强签订了大量的不平等条约,让他们老百姓深受其害。

    在他们眼中,自己之所以生活悲惨,就是因为列强的霸凌,就是因为清政府的无能。

    现在清政府被彻底推翻,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的大总统,中华民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理清了自己的基本盘,袁世凯随即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将北洋系一众将领全部高升。”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推翻共和,复辟帝制,改民国为中华帝国,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将1916年定为洪宪元年。”

    第一个阶段就是袁世凯时期,这就足以说明袁世凯在和孙中山的斗争中最后落败了。

    “国民党在参众两院870议席中,一共占有392席,虽然没有过半。”

    “其实宋教仁遇刺这事究竟是袁世凯指使的,还是赵秉钧揣摩上意,自作主张。”

    “为了理清基本盘,顺便敲打异己,袁世凯将原来的北洋第一到第六镇重新命名为陆军第一到第六师。”

    “经过这一系列操作,袁世凯与皇帝已经没啥区别了。”

    “最终,袁世凯在一片骂声中,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时年57岁。”

    “按袁世凯的设想,先来文的,选赢了,便罢了。”

    凭借这么巨大的政治资产,支持袁世凯的人应该更多才是。

    “孙中山见袁世凯不来,表示没关系,反正中华民国已经定都南京了,你袁世凯啥时候来南京,我啥时候走?”

    “稳定了后方,袁世凯请梁启超组建民主党,负责即将到来的大选。”

    “其中赵秉钧出任内阁总理,这是袁世凯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

    只要他控制了参议院和众议院,袁世凯这个大总统就无足轻重了。

    “如此舆情之下,要是再开历史倒车,明显不合时宜,必然要遭到千夫所指。”

    “看到这个结果,袁世凯依旧不着急,反正首都在北京,宋教仁要到北京组阁。”

    “并且,袁世凯担任总统期间,他干的也不顺心。”

    “袁世凯想了很多办法,然而收效甚微。”

    只要孙中山的人来了北京,他布的局也就可以收网了。

    “第一次把总统任期改为十年,第二次直接取消总统任期限制,宣布自己为终生总统。”

    “而各国大使馆的驻军一看这阵势也是纷纷戒严,表示袁世凯不能去南京,必须要留在北京镇场子。”

    “其实革命党一开始的想法是效仿美国搞总统制,但面对眼下的局势,如果继续实行总统制,袁世凯必将独揽大权,于是孙中山也只能出此下策。”

    “称帝之前,由于中日二十一条事件,袁世凯饱受诟病。”

    “袁世凯知道宪法可以改,但权力的关键在于兵权。”

    “不得不承认,在选举方面,宋教仁比梁启超还是技高一筹。”

    “袁世凯和孙中山都不退步,就这么耗着了。”

    封建皇权的帝制已经不合时宜,大家期盼着共和制的到来。

    北洋时代的老百姓无不摇头叹息,对袁世凯倒行逆施的行为痛骂不已。

    不知为什么,他仿佛天生就对责任内阁制度有抵触情绪。

    要说心情最复杂的,还得是袁世凯本人。

    除了对孙中山感到好奇,他同样对责任内阁制这种政体深感兴趣。

    “段芝贵任拱卫军总司令,掌握京城的卫戍部队。”

    “此后,宋教仁亲自出面在安徽、上海、江浙等地演说,为大选造势。”

    “剩下的新疆、青海、甘肃等地地广人稀,远离中央,基本上就是打酱油的角色。”

    而且这种斗争还异常激烈,要不然北洋时期也不会有四个阶段。

    “双方实力差距如此明显,国民党的战败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当时北方的军队挺多的,但派系复杂,袁世凯搞不清楚哪些人拥护自己。”

    原本天下老百姓还对袁世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抱有一丝好感,现在可倒好,倒行逆施已经彻底惹恼了天下老百姓。

    “不过虽说袁世凯此时的地位和皇帝差不多了,但总统毕竟不是皇帝。”

    “你孙文谋国事者,当规度利弊,顾瞻会势,岂可以意气争也。”

    “他们坚持要袁世凯让位,连大总统也不要做了。”

    “二次革命失败,国民党主要领导人流亡海外。”

    既然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已经无法避免,那就只能从其他方面寻求突破了。

    他倒是非常好奇,孙中山的革命党究竟是怎样赢得人心的。

    不管是参议院的票数,还是众议院的票数,他自信能够获得其他人的支持。

    毫无疑问,袁世凯和孙中山都对中华民国的权力虎视眈眈,两人最后肯定无法避免进一步的冲突。

    “自己不知情,就算是北洋系干的,也是下面的人自作主张,自己很无辜。”

    “这次战争打响前,国内的形势大致是这样的。”

    “黄兴对此很不满,他不同意服从党魁一人。”

    “结果他是一步踏入深渊,彻底玩脱,葬送了自己几十年来积累的声望。”

    既然这样的话,那费尽心力的组建内阁还有什么用?

    说是共和制的中华民国,但更像是袁世凯一个人的独裁统治。

    “由此,本就实力大损的国民党再一次分裂。”

    “按照革命党人的说法,袁世凯就是幕后主使。”

    “而现如今欧洲又在打世界大战,地主家也缺钱。”

    李世民:国民党的实力原本就比袁世凯弱得多,再加上人心涣散,战败也是情理之中了,孙中山能够意识到这一点还不算晚。

    刘彻:不管什么时候,手上有武力才是最重要的。

    推翻一个独裁者,结果自己上台成为独裁者,这显然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

    “袁世凯制造舆论说北京是传统政治中心,首善之区,南京偏安江南,各方面都不如北京。”

    “1915年12月,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

    千算万算,没算到袁世凯自己作死,亲手奉上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规定入党者须绝对服从其领导,无论资格多老,皆需重立誓约,加按指印。”

    “见北洋系有分裂的苗头,原本支持袁世凯的日本政府开始两头下注。”

    “孙中山被黄兴这么一劝,也冷静了下来,决定走司法程序。”

    “想着通过搞君主立宪,借皇帝名号压制地方的实力派。”

    “清朝灭亡后,中国就进入到了北洋时代。”

    可袁世凯自己作死,居然妄想着恢复帝制,自己成为君临天下的皇帝。

    要是袁世凯最后不称帝的话,凭借着他推翻清政府,带领全国人民走向共和,这一份功绩足以让他流芳百世。

    现在袁世凯向西方列强借钱,本该需要国会的通过,但袁世凯却完全无视了国会的作用,直接绕过国会向列强借钱。

    “这些地方势力拥兵自重,不服从中央政府。”

    “如若不然,西方各国政府将不承认民国政府的合法性。”

    “孙中山见袁世凯造势,也使出杀手锏,派蔡元培组成迎接团到北京请袁世凯到南下就职。”

    “亦或许是国民党自己人干的,意在嫁祸给袁世凯,已不可考证。”

    “袁世凯先是宣布修改《临时约法》,把政体由内阁制改回总统制。”

    “可是就在这时,袁世凯却又干了一件让国民党极为愤慨的事,他拿全国关税、盐税向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五国银行团借了2500万英镑。”

    而且更加离谱的是,老年的袁世凯太过昏聩,接二连三的走错路。

    “其实以北洋系与地方军阀和国民党的实力差距,哪怕称帝不得人心,袁世凯也未必会输掉战争。”

    可最终的结果,却出乎他的预料,让他大为不解。

    “一时间,北洋系内部人心涣散,除了曹锟少数几人还宣誓效忠袁世凯外,其余大佬如冯国章全部跳出来唱反调。”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深切感到,非袁氏兵力之强,乃同党人心涣散,已不能领导革命继续前进。”

    “现在没枪了伱却要打,这不是送死吗?还是老老实实坐下来走司法程序吧。”

    “袁世凯又不傻,到了南方万一被软禁了怎么办?”

    在全天下老百姓想要共和制的强烈期盼下,这时候再搞帝制明显就不合时宜。

    “关于这场兵变是由谁主使的,目前不得而知。”

    “国民党一看这情况,再次吵得沸沸扬扬。”

    “1913年6月,袁世凯借口国民党叛乱,罢免了江西、广东和安徽三省的国民党都督,紧接着北洋军大举南下。”

    “9月,北洋军攻下南京。”

    他倒是非常理解孙中山想要集权,把全国各省的国民党拧成一股绳。

    朱棣:虽说皇帝的诱惑确实很大,但也要看是什么时候吧!只能说袁世凯已经被权力的欲望冲昏了头脑。

    孙中山:枉你袁世凯英明一世,没想到临了干出如此愚蠢之事,注定会落得个遗臭万年的下场。

    “黄兴劝孙中山,咱们现在手上没兵,你拿什么跟北洋军打?”

    “而国会当时是被国民党控制的,袁世凯为了借钱绕开了国会,这等于是视临时约法如草纸。”

    “与此同时,北洋将领也联名通电全国,表示如果袁世凯走了,他们无法保证北京不会再有类似兵变发生。”

    “几天后,凶手落网,警察从其家中搜出他与赵秉钧通电的铁证。”

    不过唯一让他感到担忧的,就是袁世凯手中掌握着战力强大的北洋军。

    “而北京又是自己地盘,到时候不怕国民党能翻天。”

    “冯国章出任军事处处长,执掌禁卫军。”

    “思来想去,袁世凯决定不去。”

    “一方面,日本为了独霸中国,逼迫他签署二十一条。”

    “内忧外患之下,袁世凯一病不起,只好宣布取消帝制,重新做回了大总统。”

    “当时段祺瑞为袁世凯着想,曾五次登门劝诫,要求袁世凯可千万别做傻事!”

    “眼瞅着事情闹大,袁世凯出面弹压。”

    “反对者们多次劝说孙中山,孙中山不听。”

    “于是,孙中山决心从整顿党务入手,重组新党,拯救革命。”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老百姓彻底解放了,不用再承受那些不平等条约带给他们的沉重负担。

    “为了表明态度,段祺瑞甚至还卸去职务。”

    孙中山派遣使者刚一到北京,袁世凯手下的北洋军就发动兵变。

    可现在看来,好像并不是那么回事。

    到了那个时候,他再后悔也晚了。

    毕竟战败的事实已经说明了,全国各省的国民党各自为政是不可行的,只会被袁世凯的北洋军逐个击破。

    “接着又颁布新《约法》,两次修改总统任期。”

    “僵持了几天后,袁世凯决定先出招。”

    “国民党仓促之下能拉拢的只有湖南、福建、浙江等省。”

    总之就是秉持一个原则,他要在北京就任大总统。

    “你不来,我不走,你有本事就一辈子都别来,看咱俩谁先让步。”

    当皇帝也要看当时全天下的形势,需要有帝制的土壤才行。

    “盛怒之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一部分国民党人表现的极不理智,说这事不能再忍了,这次一定要与袁世凯开战。”

    可偏偏袁世凯到了晚年昏聩愚蠢,行此倒行逆施之举,最终也只能落得一个遗臭万年的骂名。

    “南方代表都来了,你袁世凯还好意思窝着不动吗?”

    “曹锟指挥的北洋第三镇士兵炸开朝阳门,在北京城内大肆纵火劫掠。”

    四五.三二.八五.二四四

    甚至情况再糟糕一些,他很有可能被孙中山发动的政变赶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