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4,从大山养蜂开始(奕小珩)_第142章 春季丰收!产学研基地!(1 / 2)_重生1984,从大山养蜂开始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142章 春季丰收!产学研基地!(1 / 2)

紫云英播撒完之后不久。

    天莽山东岭之上。

    很快迎来了第一个产蜜的小高峰期。

    柑橘。

    这种在东岭上种植规模不小的水果,开始相继开花了。

    得益于生产队大锅饭的时代开荒大生产,各村都有果园。

    而柑橘,可以说是果园中最常见的水果种类。

    在单干之后,很多村里的柑橘园都留存了下来。

    这种水果,产量高,好打理,对土壤的要求也不高。

    所以,除了这原先大队里的柑橘园,很多人也都自己种植了。

    而相较于桃花、梨花产粉不产蜜,柑橘花是会流蜜的。

    所以……

    柑橘也是早春的时候,最重要的蜜源植物之一。

    成片的柑橘花盛开之后,整个石湾村、杉木岭村一带,明显都变得比往年要热闹一些。

    唯一可惜的就是。

    柑橘花的花期,并不长。

    之后二十天左右。

    这一整个花期,也只能是取一次蜜。

    不过,也也就是这一次蜜。

    已经是让那些合作农户,立即是尝到了甜头。

    这些合作农户中,去年加入的那一批,在冬天的时候,很多人也学着养蜂场这边,进行野外诱蜂。

    到这开春的时候,一般家里都已经是有两三箱蜂了。

    一些勤快的、学得快的,甚至是达到了七八箱蜂的规模。

    而今年新加入的这一批,虽然蜂群一般也就是一箱。

    但也是完美的赶上了这个收获期。

    在有养蜂场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的保障下。

    合作养殖户在柑橘花花期快结束的时候,陆续开始取蜜。

    各村村委这边,在养殖场的建议下,也对各家的取蜜情况进行了统计。

    统计的结果,相当的喜人。

    整个三百多户养殖户,最多的一家,养殖了九箱蜂,共割蜜二百零二斤。

    最少的一家,虽然只有一箱蜂,也割取了二十斤蜜。

    而按这三百多户养殖户,平均每家2.5箱蜂,每箱蜂取蜜25.5斤的平均值来计算。

    在将蜜蜂卖给方鸿安他们的林源蜂场之后,平均每户可以增收近一百块钱。

    这都赶上他们大多数家庭快大半年的收入了。

    这些数据,在整个这东岭上,都是明晃晃的摆着的。

    有三百多户实例摆在那里,可以轻松的问道。

    所以,在取蜜成绩出来的第一时间。

    整个东岭上,以石湾村为中心,就再次沸腾了。

    而数据经由村委整理,上报到镇政府,再由镇政府上报到县里之后。

    更是很快就引来了《潇南日报》的再一次采访报道。

    而在合作养殖户取得了丰收的同时,养蜂场这边,也同样喜获丰收。

    在《潇南日报》采访的时候。

    三个养蜂场。

    便开始同时取蜜。

    平均每箱的产量,比农户还要高出不少。

    达到了三十一斤每箱。

    三个养蜂场,收获了一万五千斤蜜。

    再加上兰溪村的那个养蜂场也收获了五千多斤蜜。

    在这1985年的第一季度,就收获了两万多斤蜜。

    如果算上马上要向农户收购的蜜,总计的产量,已经接近四万斤。

    算是为整个这一年开了一个好头。

    这个数据。

    汇总到养蜂场的时候。

    连王通和方成涛都是一惊。

    这才反应过来。

    方鸿安为什么要不断的开辟渠道。

    并且上报纸、树品牌、与政府配合、与农校合作……

    这种产量,如果仅仅是依靠薪县、乃至于是潇南地区的市场。

    都很难消化得了。

    必须是要走出去。

    走向省里、走向全国!

    ……

    在收蜜的同时,养蜂场这边,在方鸿安的部署下。

    也从这春天开始,开始正式启动蜂群育种计划。

    大山里的野蜂群。

    如果无节制的去收。

    是迟早有收完的一天。

    而况,在合作推广之后,现在进山收蜂的,可不仅仅是养蜂场这边。

    很多养殖户也参与了进来。

    收野蜂这一块,在丧失了先行的优势之后,效率已经变得非常低。

    而同时,三个养蜂场内,目前的养殖规模,已经是达到了五百多箱蜂。

    在这种情况下,是完全可以自己进行人工育种分群了。

    为了顺利开展育种分群,确保在4月的油菜花大流蜜期到来之前,完成第一期的育种扩群计划。

    从柑橘花期到来之前,方鸿安就制定了详细的方案。

    育种分群方面,无论是王通还是方成涛,都没有经验。

    所以,这一项计划,方鸿安是亲力亲为,自己亲自上阵。

    计划的第一步,就是选定好优良的种蜂群。

    为此,方鸿安经过一周的仔细筛选。

    从三个养蜂场中,各筛选出了事四十箱蜂规模达到了超强蜂群标准的蜂群。

    选定好种蜂群,接下来就是在这些种蜂群的蜂箱中,开始培育新王。

    蜂群达到超强蜂群之后,其实蜂群内部,本身也有立新王趋势。

    如果放任不管,随着柑橘花蜜的充盈,这一百二十箱蜂中,工蜂也会很自然的建造王台,同时逼迫蜂王产下王虫。

    而人工育种,就是将这一趋势,通过人工干预,让他提前。

    而人工干预的操作和步骤,其实跟制作蜂王浆有些相像。

    不同的是,制取蜂王浆的时候,是成批量的制作王台蜡杯,然后借助工蜂饲喂蜂王的特性,去骗取青年工蜂在蜂王蜡杯里分泌蜂王浆。

    而人工育种的时候,每一箱种蜂群中,只放置一个王台蜡杯,王台蜡杯中她也放置一个幼虫,作为王虫。

    放置好之后,将放了王虫的活框,放置到蜂箱的最左侧。

    而同时,将原蜂群,已经筑建好的巢脾,通过调整活框的位置,集中调整至蜂箱的右侧。

    左右之间,放好装有巢础,但还没有筑建巢脾的活框。

    装有王虫的王台蜡杯在放置进蜂箱后,受到信息素的影响。

    工蜂会很快发现王台蜡杯和蜡杯中王虫的存在。

    然后,大批量的青年工蜂会集中过去,开始饲喂那只选中的王虫。

    因为是要培育新王。

    所以这个王台蜡杯中的王虫,不用取出。

    等到青年工蜂蜂蜜蜂王浆饲喂大概五天之后。

    王台蜡杯中的王虫,就会开始羽化。

    这时候,青年工蜂群则会在那些已经打好巢础的活框上,开始筑造巢脾。

    准备迎接新王。

    王虫的羽化期,大概是九到十天。

    因为多食用了几天的蜂王浆,羽化出王台后,就会被蜂箱的工蜂群体,确认为新王。

    新王和旧王,都能分泌信息素,也就都会对整个蜂群起到影响。

    而新王虽然势弱,但一旦诞生新王,会有大量的工蜂和雄蜂会认为旧王是老化了,所以会有大批量的工蜂趋向于新王。

    等大量的工蜂和雄蜂趋近于新王,在这时候,就需要直接在蜂箱中放置隔箱板,将整个蜂群人为的一分为二。

    趋近于新王的蜂群会在一侧快速的重新筑建巢脾,然后快速的繁育。

    而原本旧王的蜂群,虽然是数量变少,但因为巢脾、蜜脾、子脾都俱全,基础“建设”本来就很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繁育,也很快就能恢复过来。

    就这样,一箱双群双王,等到两个蜂群都达到强蜂群的标准。

    就把其中新王的蜂群筑造的那些巢脾活框直接抽离出来,换到新的蜂箱里面。

    同时,把蜂王过箱,其他的工蜂和雄蜂,自然也就会跟着过去。

    而过箱完成之后,抽出原蜂箱的隔离板,就由原来的一箱蜂,迅速的变成了两箱蜂。

    如此,整个育种分群就算完成了。

    整个育种分群,看起来是比较简单,但其中要考虑的细节,还是很多。

    不仅是技术层面。

    时机也很关键。

    从准备到最后完成,整个过程,花费了近一个月。

    分箱出来的蜂群,在一号二号三号养蜂场暂养之后。

    等到位于杉木岭的四号养蜂场建成,第一时间就充实了过去。

    这个四号养蜂场,虽然是年后才开始建设。

    但因为有前面三个养蜂场的经验,再加上合作人数的增多,建设期得到的帮助,比之前更多。

    建设的工期,比之前任何一个都要短。

    充实进第一批蜂的同时,养蜂场也再次招了一批养蜂人。

    有了去年加入养蜂场的那批养蜂人的事例,一听说养蜂场要招人,是响应者云集。

    这一次,在方鸿安的首肯下,养蜂场这边直接招了三十人。

    人的来源,也不仅限于整个杉木岭行政村。

    像蒋家岭、西冲岭、黑石岭几个大村子的人都纳了进来。

    这等四号养蜂场投入使用,后续养蜂场的建设,速度就要加快了。

    等四号养蜂场投入运转,已经是到了四月中旬。

    这时候,今年特地提前播种下的油菜已经开始成片成片的开放。

    黄灿灿的花海中,随处都是蜜蜂嗡嗡嗡辛勤采蜜的身影。

    也是在这一片忙碌之中。

    这天,一辆熟悉的吉普车开进了石湾村。

    在得知方鸿安是养蜂场之后,直接开往养蜂场找到了方鸿安。

    “王秘书!秦局长!”

    对于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见到这两个此前在县委打过多轮交道的领导,方鸿安是丝毫都不例外。

    王秘书是县委张清南书记的秘书。

    而这位秦局长,则是薪县农业局的局长。

    在去年农校考察的时候,两位都曾经陪同农校调研考察组多次上山。

    在后来,也是县委指定,衔接农校与林源养蜂场合作项目的两个联系人。

    这两人现在过来,那肯定是与农校那边的合作,要具体落地了。

    虽然是去年已经敲定了细节,在养蜂场这边要准备的同时,学校那边也要进行相应的准备。

    比如,合作的资金……

    合作项目学术上的筹备……

    又比如,根据合作的合同,农校那边,是要派遣学生过来实践的……

    而养蜂场这边,同样没有闲着。

    从二月份开学,到现在四月中旬,养蜂场这边,已经特地把当初郑全负责的一号养蜂场,改造了一番,打造成了当初方鸿安提出具有产、学、研三位一体功能的一个基地。

    这一晃眼到了四月份。

    算起来,这学校的准备也应该快妥当了。

    也已经到了约定的期限,这王秘书和秦局长在这时候上山来,那也肯定是因为这个来的。

    “鸿安同志!”

    握了手之后,农业局的秦局长是忍不住感叹:“我们刚才来的路上,是看了一路的花海,还看到了花海中满是蜜蜂勤劳采蜜的景象!

    可喜可贺,可喜可贺!这今年,你们的布局很找,来势也很好呀!我这里要提前恭喜你了!”

    作为农业局的领导,这位秦局长相当的接地气。

    做派,完全不像是后世的一些高高在上的科局长。

    不仅是在农业生产方面,具有相当的丰富的经验,甚至很多时候,都会深入田间地头,亲自与农户交流。

    又因为他经常就是戴着一顶草帽,被不少人称之为“草帽局长”。

    当然,这可不是蔑称,而是一种褒奖的尊称。

    他作为农业口的领导,对这东岭上的情况,也算得上是有一番了解。

    知道这山上往年播种油菜比山下的地区是普遍偏晚的,今年这么早,而且是如此大面积的种植。

    那肯定是因为方鸿安推动养蜂的缘故。

    所以,在看到那一片黄灿灿的花海的时候,在路上就叫停了司机,下车去驻足仔细观察过。

    这一看,还就很轻易的看到了那些忙碌的蜜蜂。

    一连几片都是如此。

    这才到来之后,就忍不住发出了一阵感叹。

    “哈哈!今年在秦局长的关心下,情况确实还可以,感谢秦局长!咱们……同喜同喜啊!”

    感谢了一番之后,方鸿安也是朝着秦局长挤了挤眼。

    人情世故嘛。

    两世为人,方鸿安已经可以轻松拿捏了。

    秦局长这边,听着方鸿安的话,也是相当的受用。

    当即道:“鸿安同志!这次我和王秘书过来,想必你也知道是为什么了,具体情况呢……还是让王秘书跟伱吧……”

    步入正题之后,秦局长马上是将位置让给了身边的王秘书。

    王秘书个子不高,很是年轻,戴着一副眼镜,跟秦局长相比,就显得书生气十足了。

    他是正儿八经的大学生,能在这个年纪做到县高官的秘书,能力和眼力都相当的了得。

    知道方鸿安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山农,县里的张书记都宝贝的很。

    主动对着方鸿安笑了笑,然后说起了情况:“方场长呀!农校这边,前几天打来电话!他们那边呢,已经做好了相关的准备……”

    我们这边,是把你们的这边准备情况跟他们进行了初步的沟通。他们那边的意思,是想等到过几天,先过来验收一下……

    验收合适的话,第一期拨付的资金,就可以到位了!然后……他们会派遣十名学生过来……

    还有……

    我听那位吕教授的意思,是对你们‘产学研基地’的这个设想,很是感兴趣,是想问问你,有没有准备这方面的文字总结资料或者是设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