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风扇转的更欢了,程序运转,读取新输入的数学模型,自动修改全城的道路。
哪里需要拓宽道路,哪里需要设置匝道,哪里需要增设高架路,模型里全有说明!
道路大规模变动,汽车的流向随之更改。
屏幕右下角,数字开始跳动:
【综合拥堵率:88%!】
【综合拥堵率:72%!】
【综合拥堵率:60%!】
数据最终定格在60%,也就是说,以目前的数学模型,宋河仅能拿到40分!
手心冒汗了!
他确信这套数学模型,放在400个路口的城市足以拿到80分以上,但在666个路口的城市里套用,分数居然砍掉一半?
一只手摁在键盘上敲击,移动视角,观察修改后的城市。
宋河脸色绷紧,脑子超负荷运转。
视野同时捕捉几十辆车,观察每辆车的行进路线。
不得不说,这套程序开发的相当逼真,每辆车的状态截然不同。
有的车目标明确,稳稳的老司机,丝滑地超车变道,通过最优路线抵达目的地。
有的车像是迷路了,反复经过一个复杂岔道,无头苍蝇般在几个街区之间转圈圈,转了四圈才找到正确的岔道出口。
有的车纯粹是车祸制造机,开出一个路口便发生一起剐蹭,不时碰死一两个路人,一路造成数起拥堵。
“1997年,我学会了开汽车,上坡,下坡,压死了一千多……”宋河小声哼起古老的小曲。
全城的情况浏览完了。
他双手离开键盘,放在桌上。
继续心算!
以前宋河总以为理论性的尖端数学才是最难的,毕竟思考起来非常抽象。
但现在他意识到自己错了,大错特错,眼前的城市详细而具体,连每辆车怎么跑都能实时看到,却无比难算!
脑仁隐隐作痛,忍痛苦战!
之前在食堂心算时的灵感,被他重新捡起来,接着往下算。
先用脑细胞算法,假设每个街区的车辆仅仅连通附近的街区,不会跨越城市,同时每一片区域的车流有大体固定的流向。
算着算着,宋河眉头忽然一跳。
如果再抽象一点呢?
假设大脑中有一个念头,需要从脑子左侧传到右侧。
没有一个脑细胞能长出横跨脑子的突触,但却会有一连串脑细胞接力释放神经递质,通过一条条突触把念头传递过去。
对应到城市场景,假设有一个快递,需要从东城运到西城。
那么按照脑细胞的模式,就是每条街上有一辆车来回移动,不断把货物从一个路口运送到另一个路口,一辆辆车不停接力下去……
思路豁然打开,宋河灵感喷涌了!
他开始进一步抽象数学模型,尽可能将脑组织模型和道路网模型的差异消除掉,用高度概括的数学语言,尝试将两种模型统一起来!
很难,但唯有这么做,才有希望拿高分!
深呼吸,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