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期满,何艾并没有离开云桂,过去盘踞在云桂之地的一众势力被她给连根拨起后,随着那人与罪证都被押解进京,交由大理寺审判,云桂空下的的那些官位,都由何艾带去的那批学生暂代。
由此,整个云桂之地可谓是完全成了何艾的一言堂,政令一经发下,都能以最快速度得到执行,真正到了政通人和的地步。
纵然是被中原人视为蛮夷,无法教化、天生反骨的少数民族,也都不过是些普通人,所求不过是一日三餐能饱腹,寒冬腊月能有御寒之所,父母子女能有活下去的机会罢了。
何艾主政,但凡是政府工程征工,向来都会包吃住,按工按市价支付工钱,让百姓们劳有所得,而不似过去般征徭役,让百姓做义务工,干着最辛苦,能要命的重活,却连饭都不让吃饱。
花三年时间,才彻底将云桂一地尽握手中后,何艾便开始尝试着推行她寻思已久的政策,如重新统计人口,仗量土地,实施摊丁入亩、在各村镇设立蒙学,按在金兰书院实施过的拼音教学模式教导那些孩子,同时也能给有心想学的大人扫盲,顺便推广官话。
这一切都令那些百姓们十分感激,对朝廷也更具归属感。
当地被抄掉相当一部分士绅豪族后,纵然余下那些豪门大户对摊丁入亩,也就是取消人头税,在每亩田地里增加相应的税收之举十分反对,也不敢再出面质疑。
而这项在后世证明,对无地少地的百姓而言,十分利的新政策,不仅可以减少穷人的负担,有利于人口的增加,还能加强无地或少地百姓们的流动性。
这一举措极大的损伤了那些田多地广者的利益,也相当于砍掉了那些借人头税中饱私囊的官吏的摇钱树,却是项真正的惠民之策,低层那些老百姓们的感受最深。
而整个云桂地区的官员,要么是何艾带过来的人在代职,要么都是些既不敢与吴越泽等人同流合俗,又没有能力改善大环境,只能随波逐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者。
早被何艾那些雷厉风行,还层出不穷的手段给的吓破了胆,唯何艾的命令是从,有想法也不敢提,只知照做
。
“大人,这这摊丁入亩的政策虽好,可税赋向来是一国之本,轻易很难改弦易辙,恐怕只能在这云桂之地进行试点,很难在整个大周朝全面推广啊”
经过这几年的共事,何艾对跟随她一起过来的这批来自金兰书院的学生情况,都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其中,这个暂代别驾一职,可以直接帮她处理各方面政务的木昌荣,是何艾最为欣赏的一个。
这个现年仅十八岁的孩子敢想敢做,思想非常活跃,为人做事都很大气,同时还非常聪明,求学心切的同时,还能一点就通,何艾自然非常乐于用心培养对方,毫不藏私的将自己从后世学到的那些思想与理念教给他。
何艾自认是个脑子还算好使的人,可对她影响最深的那一世,受身体健康条件的限制,导致她的行动力并不算强,真正做起事来,她可能还不如这些的学生。
可她曾经接受过的教育,让她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俯瞰这个世界,将一些适用这个时代环境发展的理念与方向给指出来,让这些能力出众的孩子们可以在方向明确的前行。
“只要试点能取得成功,我们就可以用数据说话,但凡是新的政策,往往都会给某些人的利益带去一些损伤,但这只是一时的,当时间证明,新的政策也可以给他们带新的利益点时,他们就不会再那么抗拒。”
木昌荣点头道,“所以,试点很重要”
“准确的说,应该是在试点中取得的各项准确数据很重要,不管你认为再怎么好的举措,但凡事关国计民生,都需一步一步慢慢来,不可盲目的直接在全面铺开,那样急功近利的结果,只会让好事变坏事。”
“就像您当初在执意要在这里兴建水利,铺桥筑路一般,当那些工程完工,确实可以明显给这云桂之地带来好处,连吴越泽他们也可以跟着受益时,不仅不再如之前那般抗拒反感,还为您歌功颂德。”
何艾点头道。
“这些都是基建,做好基建,才有机会吸引人流量,盘活地方经济后,才能给百姓们带来更多的赚钱机会,让他们增加收入。”
说到这里,何艾又补充些题外话。
“我们虽然是读书人,但要树立
正确的金钱态度,在这世上,想做什么都得钱,有钱才好办事,有能力赚钱,还有能力带着手下人,带着百姓,在不损伤其他人利益的情况下,让大家都有钱赚,都能得到好处,各得所需,才是真本事”
在这点上,木昌荣倒是深有感触,对何艾的本事也是真心的钦佩,因为不仅她利用建立金兰书院的机会,将一座少有人烟,且产出不高的中下等农庄变成一个聚宝盆的事,已成为书院的经典案例。
而他跟在何艾身边的这三年,更曾亲眼看到何艾是如何变废为宝,将山中一个不起眼到无人问津的野生植物果实,变成这云桂之地的特产。
然后,那种名为小米辣的东西不仅成了贡品,还成为外地客商争相抢购的高价特产,因为何艾让人用那种十分辛辣,可以刺激人味蕾的小米辣,尝试着制作出大量的美味菜肴,然后连同菜谱一起推荐给外地客商。
如此以来,不仅本地种植小米辣的那些百姓可以受益,那些客商可以受益,那些从客商这里购买小米辣与菜谱的酒楼食肆可以受益,对那些可以吃到新式菜肴的食客们来说,当然也是好事。
尤其是当大夫们发现,在云桂川蜀之地生活的人,多吃这种辣椒对身体还有好处时,何艾推广销售小米辣的事,绝对是能让各方都跟着赚钱受益的好事。
正当云桂之地发展的如火如荼,摘下早前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帽子,成为一个风景秀丽,地理位置虽偏远,却交通便利,往来客商越来越多,百姓生活越来越好,每年为朝廷上缴的税银逐年增加,形势一片大好时,与其相邻的川蜀之地则再次发生叛乱。
接到明景帝派人从私下的秘密途径递送过来的手谕后,何艾立刻开始的做战前准备,一边调兵遣将,一边就地搜集粮草,同时还将自己手上的职务尽数转交给木昌荣,让他们准备代为行使知府一职。
相处近五年,看到何艾的这些安排与布置,木昌荣当然知道这是有大事发生,他对自己的能力虽有信心,但他却对何艾接下来要做的事很担心。
因为他已经看出来,何艾这明显是要即将带兵上战场的架势,他现在很确定何艾是个在治国理政
,发展经济民生上都很有一手的治世之才,可对于他带兵上阵能否也旗开得胜一事,却心存疑虑。
不管以木昌荣为首的那批学生怎么想,很快就有一批金兰书院出身的进士在吏部官员的带领下,前来宣旨。
令何艾任平叛大将军,领云桂驻军尽快出发前往川蜀平乱,云桂之地的人事安排,暂先维持不变,新到的这批进士可暂充副职。
在熟悉云桂之地的政务与民生情况后,再逐步正式接手云桂各地的职务,何艾之前带来的那批学生将回书院参加科举考试,他们此行在云桂之地立下的功劳将记录在案,作为他们正式进入仕途后的政绩资历。
这些都是何艾之前就已经向明景帝提过的建议,云桂作为试点要地,务必要交到确定可靠,能继续贯彻执行他这些年颁布的各项政令的后继者手中,不能让云桂目前在稳中有序发展的大好局面被破坏。
何艾所担心顾虑的,也正是明景帝所想的,就算没有去川蜀平乱一事,何艾最多再留一年,也会被调回京城,或是其他职位。
而一直需要不断往里投钱的云桂之地,好不容易被何艾给整顿到可以为朝廷做贡献的地步,是绝不容有失的。
而那批学生这几年来,跟着何艾在这边勤勤恳恳的辛苦近五年,不仅积攒下丰富的工作经验,也能很好的继承何艾的一些观念与想法,他们可谓都已经是个成熟的官员,现在差的就是一张正式步入仕途的门票。
只要再补上这张门票,他们势必将会成为备受重用的正式,不管是对这些学生,还是对明景帝,包括对百姓们来说,这都将是件好事。
穿上一身将军胄甲后,何艾整个人的气质立刻大变,曾经当过兵的人,屡经训练,参加过战斗的气势,已经深深刻入骨子里。
看着这样仿佛变了一个人的何艾,自认对何艾已经颇为了解的木昌荣怔忡之余,心中本来存有的那点担心和疑虑则迅速消失,因为他此刻已经无比清晰的认识到,眼前这人是个将军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书友风阑的投雷支持,同时也非常感谢大家的订阅、收藏、评论及营养液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