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看那些兵器中的利器,它们之所以能够如此锋利,关键在于其拥有锐利的刀刃儿。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开方有时也需要像这些利刃一样,抓住关键所在,直击病症要害。否则,如果总是顾虑重重,犹豫不决,那开出来的方子恐怕效果就如同浮在水面上的葫芦一般,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
不过,对于丸散剂这种需要患者长期服用的剂型来说,则不得不充分考虑到药性的中正平和。
毕竟长时间用药,若是药性过于猛烈或者偏颇,很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其他不良影响。
因此,在开具丸散剂的方子时,更需要权衡各方利弊,力求做到药效稳定而持久。
李介宾在调配药材的时候,独具匠心地往其中添加了一定量的生姜,先不管生姜的功效,取姜的辛温之性,可以帮助发散药性。
同时,对于熟地和生地这两种常见的中药材,他却并没有使用过多,以免太过粘滞。
当药方开具完毕后,一看系统,整整 3300g 的药物总价仅需八百多元。
按照每日服用 30g 的剂量来计算,这些药物足够吃上足足一百天之久!
相比之下,此前所开的半个月疗程的汤药,价格同样高达八百多元。
并且,丸剂和散剂相较于传统的汤剂而言,不仅用药量更为节省,其药效发挥得也更为显著。
站在一旁的老唐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切,心中暗自思忖道:“怪不得自从宋朝以后,丸散这种剂型开始盛行起来。的确是能够大大节省药量。”
他不禁感慨万分,终于明白了为何自宋朝以来,中药的总体用量会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原来是因为丸散这类新型制剂的出现,既提高了药效又降低了成本,使得人们在治疗疾病时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药材资源。
凡是学习过中药学知识的人都清楚地了解到,当一种药物需要被制成丸剂或者散剂时,其规定所使用的剂量通常会比用于熬制汤剂的时候要少得多。
其中的缘由在于,丸剂和散剂都是通过直接吞咽服用的方式进入人体,并不像汤剂那样经历长时间的高温煎煮过程。
由于没有经过煎煮这个环节,所以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得以最大程度地保留下来,药性的流失相对较少。
特别是对于某些具有一定毒性的药材而言,这种差异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细辛这类药材便是一个典型例子。
一般来说,如果将细辛用于煎煮,那么它的用量甚至可以超过 10 克;然而倘若采取直接吞服的方式,哪怕只是个位数以下的剂量,都极有可能引发中毒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