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给那位女代表儿子开过方子的黄教授突然说道:
“日本和田东郭在《蕉窗杂话》一书中说道:长病之喘,喘而甚者,每不治,然始终用大柴胡汤加以灸治者,可治。
大塚敬节的经验是大柴胡汤加半夏厚朴汤治疗哮喘,还用大柴胡汤治疗高血压。
本人也用大柴胡汤治疗胃及食管反流病,合茵陈蒿汤治胆道感染,合栀子厚朴汤治疗抑郁症,合小陷胸汤治疗肺部感染,合三黄泻心汤治疗高脂血症,其使用的依据均是‘按之心下满痛。’”
听到有中国医师讲述汉方医学的经验,江部一郎等人对黄教授微笑致意。
而林动看着身旁有点尴尬的和田,表情微妙,之前他怎么介绍自己的?和田?跟刚刚那个教授口中的和田东郭什么关系?
不过接下来黄教授继续讲大柴胡汤的腹诊,他也就顾不得思考这个问题了。
和田则是眼中精光闪过,好家伙,居然在这里,遇到了个中国的汉方医学通?
黄教授好整以暇的讲述:何为“按之心下满痛”?这是古代医学的腹诊法。
心下,为剑突下三角区,小三角仅限在剑突下,所谓的心窝;大三角则可至两弓下,即整个上腹部。
按之心下满痛,指剑突下或上腹部有明显勺压痛,医生指尖也有明显的抵抗感,而且局部有胀满。这是大柴汤证的重要客观指征。
有“按之心下满痛”的人,经常伴有胃肠动力障碍。比如,或吐、嗳气、上腹胀痛,或反流酸水、流口水、口干苦,或食欲不振,或虽有食欲而不敢多吃,一吃就胀痛,而且舌苔多厚。
这种患者,不论何种疾病,用大柴胡汤特别有效。
“后来,临床见多了,还发现那些适用大柴胡汤的患者,大多体格壮实,肌肉比较坚紧,上身宽大饱满,面宽肩宽,颈部粗短,胸围大,面部肌肉僵硬紧张,而且中老年多见。
以后,看到这种体型的患者,脑海中必定浮现大柴胡汤,必定要去按压其人的上腹部。
我管这种人叫‘大柴胡汤体质’。”
“大柴胡汤体质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胃炎胃溃疡、肠梗阻、单纯性肥胖、心律不齐、便秘、乳腺小叶增生、头痛、耳鸣、失眠等,均可以使用大柴胡汤。我不知道单玉堂先生是否属于大柴胡汤体质?”
讲到最后,黄教授看了一眼单志华先生,如果其父体型与单志华相似的话,那大概应该是的。
“我临床观察总结: 大柴胡汤体质者的求诊主证均表现在以两肋以上的上半身,如头痛头昏、颈僵肩凝、胸闷脘胀、乳房胀痛等,主诉始终偏重在上半身,在女性通常也是上半身发达而下半身偏细弱。”
一方治多病,是经方的特色。
其实, 经方治的不是病,而是人,就是说调整的是体质,调动的是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和平衡能力。
马先生赞同:“大柴胡汤方证出现的‘按之心下满痛’,正是机体出现反流、上逆、不畅、结滞、郁热、充实的一种状态,按八纲理论,属于实热证。
大柴胡汤就是解决这种状态的最佳配方。
这,就是古代中国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