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熙帝先跟几个内阁大臣说了,探探口风,谁知三公六部外加丞相,都不同意。
建熙帝顿时有些不理解,太子已废,他的儿子本来就不多,现在也不剩几个了,赵曦又是中宫嫡子,各方面来讲都比赵琮要强,他们为何阻拦?
建熙帝期待地看向上官澍,本以为上官澍会说些他爱听的,谁知最反对的就是他!
上官澍说,三皇子没经验没履历,更没有自小接受储君教育,不说别的,文武百官他都能认齐吗?
更何况,尚不知品行如何。
内阁群臣纷纷附和,倒不是他们都被上官澍买通了,而是确有此想,老臣嘛,总是仗着资历高,想得多,管的也宽。
建熙帝不跟这些老臣发火,却斥责敲打了上官澍。
无关其他。
文臣反对得再厉害,不过耳朵不清净,但上官澍是武将,功高震主军威赫赫的武将,手里实打实握着兵权的。
若曦儿想将皇位坐稳,坐牢,那必要得上官澍的支持。
上官澍这人精明得体,很懂分寸,虽功高盖主,但从不做出格之举,又是他自小看大的,他心中喜欢得紧,所以不是太过分,他不愿动他。
上官澍跪下告罪,如往日一般恭谨。
建熙帝想,上官澍一向忠心不二,现下这般,不会是起了别的心思,莫不是还支持赵琮?
建熙帝很快否定了这个想法,润之不会这般蠢。
那就是听了梁王的挑唆,要支持梁王?
建熙帝很快也否定了这个想法,一个是骂他孩子丑的梁王,一个是承乾的亲哥哥,他自是不会选梁王。
那是为何?
建熙帝想着想着,心情平复了些,开始觉得他们说的有道理,曦儿虽聪慧,但入仕尚不久,如此将他推上太子之位,不能服众,且又没培养自己的势力,这般强行册封,无异于将赵曦成为众矢之的,若期间丢了名望与君威,那想找回来,更难了。
建熙帝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同意了,封赵曦为定王,取平定四海,荡平天下之意。
原太子府改为定王府,可以说,赵曦半个屁股已经坐上了太子之位。
不,是整个屁股坐上了,但是被上官澍推下来半个。
商议完,建熙帝将其他人赶走,单独留下了上官澍,言语暗示他该支持赵曦,然上官澍却掀袍下跪,问,“陛下,微臣斗胆请问陛下何以看待大楚国策‘楚民平权’?”
建熙帝拧眉,这一条虽是孝敏倡议的,但他自是赞同的。
“‘楚民平权’不过为,只要身处大楚的男女老幼,自出生起便享有同等的权利。”
“既是如此,为何陛下并非将公主与皇子一视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