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之后,韩阳直接开启了下一阶段的任务。
此刻黑洞所吸取的,仅仅是它因为进入到恒星末年,自行抛洒出来的恒星物质而已。
这颗黑洞这么安静,这么老实,我从哪儿观测足够剧烈的物理现象去?
必须要活跃起来,必须要燥起来才行。
于是,在黑洞强大的磁场作用之下,这些具备了逃离黑洞能量的物质,会沿着黑洞的两极,被猛烈的喷射出去。
建造行星推进器。
光是大型望远镜就有上百台。光学的,红外的,软X光,硬X光,伽马射线,引力波,中微子,等等等等。
当然,早在它被撕裂之前,韩阳所建造的大量的行星推进器就已经因为剧烈的地震而毁坏。
这些数据是韩阳耗费几十年时间,甚至不惜推动一颗星球砸进去才生成的,浪费一点都是犯罪。
但韩阳却制造出了足足上万台,完全不惜工本,完全不心疼的往里面砸,随时确保都有至少三台这种观测设备在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时间流速之下对喷流展开观测。
不过,现有的数据应该也已经足够。
因为唯有如此,这颗黑洞才会被“激活”,才会从安静状态进入到狂暴状态,韩阳所需要的足够高的能级才会出现。
于是进入到韩阳所操纵的望远镜之中,便也是经过了偏移之后的光线,充满了扭曲和混乱的意味。
连体积达到了这颗黑洞约1亿亿倍的那颗红巨星都乖乖臣服在了这颗黑洞之下,区区40多万倍也想闹出水花?
不可能的。
相当于九颗太阳的质量坐镇在这里,于是,距离这颗黑洞约为8亿公里的那颗半径为560万公里的巨大的红巨星,以及这个星系之中一切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星际尘埃,便只能以它为核心,围绕着它旋转。
黑洞的引力太过强大了。就算是在黑洞事件视界之外的光,其传播路径也会受到黑洞影响,产生偏转或者偏移。
仍旧是因为黑洞超强的引力。它的引力将它背后的光也扭曲到了前面,与正面的光一同进入到了望远镜之中。
在全力以赴的分析和解析之下,韩阳发现了极为奇怪的一点。
宇宙的浩瀚,是韩阳最好的掩护。
说是看到,其实也不太准确。因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黑洞是无法被看到的。
它从球体直接被扯成了长条状,然后开始疯狂的围绕着这颗黑洞旋转。
这颗红矮星的幸运之处在于,它距离这颗黑洞足够远,高达8亿公里左右,所以不用担心被黑洞撕裂。
如此之高的速度,必然会带来物质之间极为剧烈的摩擦与碰撞。而这种摩擦与碰撞,会导致物质具备更高的能量,从而阻止它进一步向黑洞跌落。
但仅仅这么一点体积,里面却塞了相当于九颗太阳的质量。
在韩阳已经掌握的理论框架之内,如此高能的环境,可能会导致引力与其余三种基本力短暂统一,从而营造出某种可以从外界察觉到的现象。
但没有用处。它固然巨大,甚至于体积达到了这颗黑洞的40多万倍,都不会对它的结局造成任何更改。
这就是黑洞的真实面貌。
甚至于,存在于黑洞背后的光也可以一同被韩阳看到。
这样的特制望远镜,每一台都造价不菲。用人类币来衡量的话,恐怕每一台都得有上千亿。
不过没关系,到了此刻,它们已经完成了任务。
但这样是不行的。
这便是黑洞的喷流。
当然,所谓打嗝,只是一种形象化的描述。
用了约两年的时间,韩阳在这颗矮行星上建造出了足够规模的、完整的工业基地,拥有了总计1.6万座矿场,以及高达12万座各式工厂。
观测了差不多一个多月时间,那喷流渐渐地开始减弱,失去了营造出那种高能级环境的能力。
在这一刻,这颗矮行星背对这颗黑洞的整个半球同时被明亮的光芒覆盖。足足一百万道光芒如同利剑一般直指太空,其亮度据估算,以三级文明水平,就算远在数百光年之外都能看到。
不过韩阳并不担心这里动静太大引起其余人注意。
它们本来就是一次性用品而已。
在距离这颗黑洞尚且有近千万公里距离之时,这颗矮行星就已经被直接撕裂。
韩阳随之开始对这些数据展开分析。
在韩阳直接操纵之下,高达百万台机器人与众多的机械设备登陆到了这颗星球之上,然后,大规模的建设任务直接开启。
实际情况是,越靠近黑洞,引力势能便会更多的转化为动能,令物质围绕黑洞运行的速度越快。
这些辐射之中,也包含可见光。
在这种情况之下,大量的数据飞速生成。如果韩阳不是提前就准备好了超算中心和足够的硬盘的话,恐怕都来不及记录这些数据。
在喷流的某些阶段,伽马射线的强度竟然会出现某些不正常的波动。
虽然这波动仅仅只占据整体辐射强度的约十万分之一,十分微小,十分不起眼,但,这不正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