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洲五年杀敌得了个傻汉子(宁村哞哞)_第63章 驻边小将(2 / 2)_云洲五年杀敌得了个傻汉子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63章 驻边小将(2 / 2)

  “多谢魏小爷这铺天的好意,不过呢,这书是我阿爹留给我的,我早晚都得好好看一遍,不如就这样边抄边看呢!”

  魏恒闻言却是起了兴致,“姜叔父留下的,那必然不是凡物。”

  说着,直接拿着芳华抄录的那一册翻到首页看起来。

  继元三年十月初三,姜氏祖先姜留受元帝令入戈壁大漠逐乌氏部落……

  魏恒艰难地看完第一页,又迅速翻书浏览,不可置信一般翻来覆去浏览了几遍,一脸激动,捧着书又蹦又跳,啊啊啊吼了半晌这才歇下激动的心,伸出颤抖的手道:“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芳华惊讶于魏恒书魔之称名短其实,一本书能激动成这样,同时惊讶于这本书的分量,她原先只以为是姜氏所经战役记录,虽涉及战术,但并不是兵书,其意义于姜氏很大,但于国家没有太大的意义。

  但显然魏恒的反应否认了她局限的观点:“别卖关子,快说!”

  嵇灵附和:“快说!书先放下!”再不放,芳华辛辛苦苦抄的估计就要被翻烂了,魏恒所言的抄书之速不是胡吹,他所阅的书都泛了毛边,很多还都是新抄的,魏恒读得勤,书破是常事。

  魏恒不舍地放下手里的书,眼睛却是不错位,嘴里可怜巴巴,“芳华,咱们好歹算是义兄义妹,你借给我看看吧!”

  芳华不惯魏恒,“虽然咱们阿爹拜了兄弟,但咱们俩可没拜过,别胡乱攀扯关系!先说清楚这书是怎么回事,其他的另说。”

  魏恒听芳华的话头是他还有机会,忙殷勤道:“这书记载了历代姜家军与匈奴的战役,是姜家的传书,也可以说是姜家家史。”

  “这些我们都知道,说些有用的,这本书它的价值为何?”

  “那就难说了!它的价值要从姜家的历史乃至我离朝的起源说起,姜家祖先是离朝的开国功臣,但姜氏一族于官场上的阴私却是一窍不通,开国皇帝离陌也知姜家祖先不适合官场生存,便封了姜氏镇国公,世代因袭,子嗣断则镇国公位消,随这封赏一道而来的还有一道命令,姜家军永守北境,非诏不得入都,不得离开封地。”

  “后来姜氏便一直留居定襄,守住雁门关这一要关门户,姜家拥有武将的最高殊荣,但同时也是姜氏最大的隐患。”

  “姜氏除每年受诏入朝觐见外,在定襄一家独大,民间流传出‘姜氏在,匈奴退,天下安’的民谣,口口相传,到了后来的皇帝耳朵边,皇帝自然忌惮姜氏拥兵权重,一朝造反,但祖上之令不可违背,只能退而求其次,令姜氏族人留都,用以制衡驻军定襄的当代镇国公。”

  “不过,姜氏百年积淀,族内的少年英才层出不群,离氏一面舍不得良才勇将,一面又忌惮姜氏独大,但百年来,北境匈奴不时来犯,离朝四面环敌,钱粮储备不足以令军出征彻底灭了匈奴,只能凭靠姜氏百年对匈奴的了解和对战经验守住北边。”

  “不过,没有氏族能繁盛百年而不衰,历代皇帝兢兢业业,终于国库丰盈,便立时命姜氏出征大漠,那之后姜氏便开始了匈奴持续三十年的恶战,匈奴地理环境特别,极易隐藏逃窜,哪怕姜将军有通天之才,也不能彻底灭了匈奴。”

  “而匈奴也被姜家军大创,近二十年都十分安分,除了冬日来犯抢夺吃食,从未有南下的苗头,朝廷对姜家军的利用也就到头了。”

  “而姜家显然也是有明白人了,你爷爷就很明白,他一生并不像前几任家主那般一心想着延续血脉,一味开枝散叶,平白惹皇帝眼热,反而只生下姜叔父一子,在退下战场后,上书称姜氏族因北境数年之战,人丁折损过多,担心姜家无后,愿主动卸下镇国公之位,自愿归休,皇帝自然同意。”

  “自那之后姜氏子弟像一朝蒸发一般,族中身居要职的子弟皆选择退居幕后,不涉重大朝事。”

  “那我阿爹就退到了云中?”芳华听故事听得入迷。

  “那自然不是,是北境没了姜家军守着,匈奴虽无战力,但战心不减,对边境子民的骚扰日益扩大,皇上无奈,便招了姜叔父来边境镇压,但又不肯给姜叔父军队,只把他派来云中做个驻边小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