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现代人精神还好吗?(逐渐偏激)_第153章 年轻人不爱种地?(2 / 2)_你们现代人精神还好吗?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153章 年轻人不爱种地?(2 / 2)

  “补贴有天花板的这个背景,可以追溯到当年我们加入WTO的谈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

  蓝色背景上白字:“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后面被挡住了看不见。

  背景板前是一群黑发或金发,白发或地中海,还有带着头巾的各国人,男多女少,全都穿着正装。

  最前方一人低头翻着面前的纸张。

  “其实啊,最主要国家一般都会通过关税等方式,来保护本国的初级农产品。

  我们当然也一样,原因是西方一些大农场模式国家,大宗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可以控制到很低,那么它的价格自然也同理。”

  还是一个形似汽车的机器从空地走过,后面留下的说整齐排列、已经种好的庄稼。

  “第四、我们再来说我们农民的收入结构。

  我们很多地方的农民,农忙的时候回村料理农活,农闲的时候外出打工,这是常态。

  打工收入是主要收入,而不让地荒着是一小份收入,更多的时候也是一种习惯。

  另外呢,有一部分农民选择将土地流转出去,选择让大户来种。

  每年每亩的价格,看地区不同,从五百块钱到两千块钱不等,虽然不多,但也算是一份保底收入。”

  视频分成两部分,上半部分是男主持人在讲话,下半部分一直交替出现在大片土地上各种农作机器运作、还有直接讲作物研磨成粉的场景,效率肉眼可见。

  “第五、另一个事实是种地有没有可能挣钱?

  有的呀——有些有特色经济作物产出的地区,现在是无价也无市。

  农民极少出去打工,都是在家里赚钱,因为那种地方种地效益很高,而且经济作物难伺候,基本没能闲。”

  颜色通红的小番茄挂满了藤蔓,还有种种一般不常见、让人一时叫不上名字的绿色植蔬堆的满满当当一一闪过。

  “比如说云南某地,每亩种植莴笋一年能收四季,每季的亩产能收一万多斤。

  好年景的时候,每亩每年十万块钱收入。”

  翠绿笔直的莴笋连着大叶子出现,一只戴着手台的手把底部过大的叶子掰下,露出莴笋的“杆”。

  “当然我要强调啊,经济作物的价格波动很大,田管难度很高。

  年景不好的时候,也可能会赔钱。

  那都种经济作物行不行呢?”

  带着泥土的、长棍一般都山药堆成一堆放在田里。

  “当然不行——

  大国保持粮食安全,这是红线。

  土地性质里头,永久基本农田只能种粮,这也是红线。

  这几年对耕地‘非粮化’的问题,查的越来越严,这也让种粮经济账的问题愈发的凸显。

  而且退一万步讲,都种经济作物了,那到时候谁吃啊?吃不完它的价格会不会崩啊?

  那什么阳光玫瑰价格大跌、核桃价格大跌每年出现在热搜的都不少。”

  葡萄和核桃出应声出现。

  “第七、那种粮能不能有效益?

  都知道大农场种粮有效益,我们可能复制大农场模式吗?

  除了东北、新疆、内蒙古等地,其他许多地方不现实。

  就像华北主产区,的确有土地流转到连片土地的那种种粮大户。

  但是更多的还是被不同村庄,个别农户自留地隔开的那种。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连成大片的田块。

  更何况我们南方山地丘陵地区,地块分散,高低不一。”

  航拍、俯拍的山间梯田一层层叠加着,绿意盎然。

  “机械化都刚刚才开始局部摸索,大农场从何谈起?”

  “第八、反倒是这两年,我看到的真正趋势是:一些地方合作社、乡村创业主体,做出特色、看到起色的,反正就是一些返乡的年轻人。”

  先是几座农村黑瓦白墙的房子,然后一群提着包包或袋子、打扮一点也不老土的老中青年人从中外经过。

  “把主粮做精品化、品牌化,‘稻+x共生’,经济作物轮作,线上电商拓展渠道,观光旅游,三产融合等等。

  这些都是年轻人在探索政策和收益的平衡点。”

  坐在电脑直播,身后放着的是各种农产作物。

  “第九、所以先别急着给年轻人下结论,未来真正的结论,肯定是年轻人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