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破晓,两人已微醺,张大伟搂着陈周路的腰,哭喊着要认他做父亲。
"酒品真不行!辈分不能乱,我和你爸是兄弟,你只能喊我二叔!"陈周路也醉得迷迷糊糊,开始胡言乱语。
……
三天后,扫帚厂门前人声鼎沸,许多三轮车排成长队。
陈周路搬来一张凳子,站上去,看着这条长龙,这就是他三天来口干舌燥的成果。
一股自豪感在陈周路心中升起。宋立人不让他的扫帚进合作社?那就绕过合作社,直接卖给需要的百姓。这三十多万把扫帚一旦售出,利润立竿见影。
"各位,我有个宣布!"陈周路拿起扩音器,再次高声喊道,"提货不用预付款,但有两个条件:一是早上提货,晚上结算;二是你们提多少,就必须卖出多少,销到村里,销到每家每户。没钱的可以用等价的粮票换购。合作社卖五毛,我这里四毛一把,你们赚一毛,明白了吗!?"
排队的人们听了,心中计算着,一把扫帚赚一毛,一天就算只卖一百把,也能赚十块,这买卖简直是白送钱,每个人都乐于接受。
"陈总,您放心!"
"陈总,我们一定给您办得漂漂亮亮!"
"……"
人群中,赞美陈周路的声音此起彼伏。
"废话不多说,扫帚不是为我推销,是为你们自己,卖出就有收入!" 面对群众的客套,陈周路语气平静,再次宣布,"想要进货的,请到仓库门口的登记台登记!"
"大伟,你得仔细记清楚每一笔账,这可跟供应合作社不同!"陈周路心中有些忐忑,于是提醒张大伟。
"哥,你放心!"张大伟明白这次的账目直接影响他的利益,他坚定地点头答应。
因为拖把厂暂停生产,刘家窑的村民们无所事事。陈周路号召大家出动,驴车、扁担齐上阵,有的村民挑着扁担,两端挂着几十把拖把,挨家挨户地推销。
陈周路敢于让大家先拿货后付款,源于他对这个时代的信任,那时的人们大多诚实守信。此外,他还与每个人签订了一份协议,大家对此事都做出了承诺并签名,这份简单的契约在人们眼中如同金科玉律。
仓库旁取货的人大多谨慎,最多只拿走了三百多把拖把,因为大家都不知道拖把的销路如何,所以不敢冒然大量进货。
接近傍晚五点半,陆续有人回到工厂,脸上洋溢着喜悦,无人带着未售出的拖把,他们开始支付货款。拖把的销售量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不仅价格实惠,更重要的是可以用粮票兑换,这样村民们多余的粮票就可以用来购买除粮食以外的商品。近年来,粮票的作用逐渐减弱,无论在哪里,拖把几乎都被一抢而空。
陈周路亲自处理与合作社的货款结算,张大伟虽然知道赚钱,但没想到能赚这么多。他数着粮票,分发利润,笑容如秋日的菊花般灿烂。
"哥,你猜我们今天赚了多少?!"张大伟抱着一堆粮票跑向陈周路,兴奋地问道。
"明天会更多!"陈周路微微一笑,喝了一口茶,悠闲地翘起二郎腿坐在凳子上。
"陈周路,我想和你谈谈!"刘红突然闯入办公室,瞥了一眼桌上的粮票,然后看着陈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