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窥光(江枫客栈)_第68章 中国早期文明梳理(2 / 2)_凿壁窥光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68章 中国早期文明梳理(2 / 2)

凿壁窥光 江枫客栈 5233 字 1个月前

刘邦与项羽争霸天下时,正好50岁,楚汉战争结束,汉朝正式统治中国时,刘邦已经54岁,在古代54岁已经算老人,刘邦确实是一个饱经沧桑,受尽人生滋味的英雄豪杰。刘邦出生农民穷苦家庭,从小游手好闲,混迹江湖,长大成人后,经熟人推荐在秦朝地方衙门做低级衙役。秦朝末年爆发农民起义后,刘邦利用职务之便,号召和组织乡勇草莽之徒武装起义。由于刘邦讲义气、乐善好施、胆识超群、有勇有谋、敢打敢拼,不久之后他率领的部队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成为起义军的关键主力。刘邦不是读书人,他只是秦朝最低级官吏,在成为帝王之前,刘邦从来没有想过要“当帝王,治国平天下”的事情。他参加起义部队就是一场人生豪赌,他信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奴隶终有翻身日,帝王也有落败时”等颠覆人生命运的大道理。

但是,刘邦当了皇帝后,他必须考虑如何治理这个人民混杂、四分五裂、隐藏危机的庞大国家?!他做过秦朝官吏,他深知秦朝治理国家利弊得失。刘邦与他谋士重臣肯定认为秦朝基于中央集权制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是最好治国手段,因此,汉朝基本上延续秦朝治国方略及典章制度。但是刘邦集团认为秦朝灭亡主要原因是:不推行仁政,造成民怨沸腾、离心离德,最终酿成灭顶之灾。因此,汉朝将提倡“道德教化,仁义治国,礼仪邦交”的儒家思想最为国家正统思想、道德标准和立法依据。

当然,作为平民出生的刘邦肯定意识到了,民族问题肯定也是导致社会冲突和国家分裂的主要原因。因此,汉朝不再让“华夏贵族论”绑架国家命运,在社会上推广国民人人平等概念即国家民族概念,大家都自称汉朝臣民即汉人,当今汉族。国民意识的建立,事国家成为凝聚人心的强大力量。

汉朝继承秦朝对付西方及北方游牧民族的政策,采取怀柔和攻伐相结合外交及军事措施。在防御河套西域及陕北河套方面,汉朝派遣有立国战功的氐族和羌族部队戍边御敌,并设立边贸互市,繁荣区域经济。在对付游牧民族列强上,采取主动攻伐,驱赶和震慑北方草原列强。

在远古时代,游牧民族应该比农耕民族更早进入黄河中下游地区即中原地区,农耕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后,游牧民族才逐步往北往西迁移,但是游牧民族仍然将中原地区做为防寒避冬之地,以及冬季牧场。农耕民族在中原地区发展壮大之后,才开始立国立邦,将游牧民族彻底赶出中原,并在北方草原与燕云山谷、黄河北岸山地等地区修建永久性防御工事,防止游牧民族南下放牧。这些敌对政策必然导致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矛盾激化、冲突不断。

公元前200年初,刘邦亲率三十余万汉军对匈奴联军作战。汉军主力首先攻击匈奴同盟军韩王信的部队,于铜鞮(今山西沁县南)破其军,又于晋阳(今山西太原南晋源镇)破其与匈奴的联军。

随后,刘邦听说匈奴军在代谷(今山西繁峙西北)屯兵,刘邦想再次攻击匈奴军,于是派探子去代谷侦察匈奴军的虚实。匈奴首领冒顿,得知汉军探子到来,因此他让匈奴军匿其精壮,故意示弱。

汉军探子回来禀报,言匈奴可击,刘邦不信,又先后派出十几名探子去侦察匈奴军,但是探子回报,都是“匈奴可击”。

最后,刘邦派亲信娄敬前往代谷侦察,娄敬还没有返还,刘邦即悉发汉军三十二万北上代谷。

娄敬返回汉军营后,对刘邦说,匈奴有诈,不可轻易进兵。刘邦求战心切,他没有听从娄敬的劝阻。刘邦亲率先头部队至平城(今山西大同东),汉军的步兵没有全部跟上先头部队。此后,冒顿单于以四十万精锐骑兵部队,在平城附近的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北)包围刘邦及其先头部队长达七日七夜,汉军内外联络中断,汉军之间无法相救。

为了解围,刘邦采纳谋士陈平的计策,重赂冒顿单于之妻阏氏。在阏氏劝说下,冒顿令匈奴军给汉军放开一个缺口,刘邦率领汉军从此突围后,在平城与汉军主力会合。汉军在撤退途中,刘邦采纳夏侯婴的建议,全军戒备缓行,最终安全回朝。

随后匈奴引兵北去。刘邦在汉朝国力未得恢复的情况下,采纳刘敬的建议,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并开放双方关市;每年送大批丝绸、粮食、酒等礼物,以缓和其对汉朝的侵扰。

从此,汉朝北方边境获得安宁,直到文景时期,汉朝对北方游牧民族仍然采用和亲政策,促进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融合。

由于刘邦出身平民阶层,而且他经历丰富,看透了人生的全部内容和意义,因此刘邦的看法、想法和做法都非常务实和直白,他没有那种宗教般的天真、虔诚和梦想,也许值得他敬畏的事物只有大自然即天、地、人等自然之物。古人认为对待自然之物只能顺从,只能因势利导。由于刘邦集团普遍具有这种返璞归真的哲学思想,使得汉文化成为奠定中华文明的重要基石,使得汉文化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

汉朝初期,汉帝国的统治根基未稳,因此汉朝廷将中原地区作为国家的基础进行刻苦经营;对北方及西北方的国家和游牧民族采取防范,以及通商通婚等怀柔外交政策;对长江以南地区,特别是岭南地区的南越国(包括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等地区)等地方势力和民族割据地区采取安抚、招安、藩属等非军事手段进行治理。这些务实的治国举措,快速稳定和夯实了汉朝的国家局势,给汉帝国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文景之治后,汉朝国力强盛,部队战斗力得到空前提升。景帝死后,其子刘彻即位,即为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锐意进取,开疆拓土。

在政治上,汉武帝加强皇权,首创年号,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施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从此,诸侯王的势力不再能够对中央构成威胁;后又以诸侯献上的黄金成色不纯为由,取消了百余位列侯的爵位,即史书上所称的“酎金失侯”事件。经此二次事件后,中央集权得到了大大的加强。

文化上,废除了汉朝以“黄老学说、无为而治”治国的思想,积极治国;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开始重用儒术。尽管刘彻时期兼用儒、法、道、阴阳、纵横等各家人才,汉朝也一直采取集合霸道、王道的治国方针,但汉武帝对儒家的推崇,使儒家思想得到重视,并在以后逐渐成为中国历经二千年的主流思想。

军事上,积极对付汉朝的最大外患—匈奴。汉武帝时期大幅提高军人的待遇,在巡视北方时,一次犒赏边防军就达100万匹丝绸和200万钱。这期间汉朝先后出现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优秀将领,终于击溃匈奴,修建外长城之光禄塞、居延塞,收复河套并将河西纳入版图,促使“漠南无王庭”的局面,又先后吞并南越(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闽越(今福建省)、夜郎(今贵州省)、滇国(今云南省)、卫满朝鲜(今朝鲜半岛地区)等国,远征大宛(中亚古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上游一带)降服西域诸国,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汉武帝时期奠定了汉地范围,也是汉朝走向强盛的重要时期。

外交上,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并先后以两位公主刘细君,刘解忧和亲西域乌孙,而达到了离间西域和匈奴,进而控制西域的目的,并开通了长安到中亚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由于宗法制度规定国家最高统治者即皇帝的继承人必须是皇帝钦定的太子,皇帝的儿孙们大多是娇生惯养、不知世事、不学无术的王子,这些人往往只会吃喝玩乐、声色犬马之事。治理国家是艰难而无聊的事情,因此对治理国家等朝廷大事,王子们不可能感兴趣,就算感兴趣他们也没有治理国家能力及智慧,这种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对于帝王而言非常危险和致命。

因此,每一个皇朝都难逃“皇帝一代不如一代,国家一年不如一年”的世袭制宿命,国家的根基和资本被败家子们耗尽后,在血雨腥风中建立国家又在血雨腥风中轰然倒下,在历史的长河里成为一段文字,一个后来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汉朝经历215年统治后,皇家外戚、篡位夺权者、伟大的改革家王莽,该汉朝为新朝,从公元9年至公元23年在新朝全国推行“土地收归国家,国家统一规划土地的使用及开发,国家统一税赋标准及征收制度,做到耕者有其田,林者有其山,牧者有其场。”等社会改革新政。这次伟大改革比西方人发起类似改革整整早了2000多年,但是由于这项利国利民改革触动了封建领主、割据势力、地主等既得利益者们利益,因此这项改革遭受全国性的强烈抵制和反抗,加上王莽是明目张胆的篡位夺权者,因此,王莽建立的新朝很快被各地军阀和起义军消灭了,王莽和嬴政一样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十恶不赦的坏人和恶魔。

很幸运,汉朝仍然受到当时人民的敬仰和拥护,汉朝皇家的嫡系后裔,起义军首领刘秀,于公元25年重新建立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东汉继承和发扬光大了西汉的制度、文化和治国方略,因为汉朝已经将家天下的宗法统治制度及文化发展都极致和顶峰。从国土而言,汉朝疆域广阔、无边无际堪称天下,因此汉朝已经失去领土扩张需求和欲望;从国家治理而言,汉朝经过200多年的统治,汉文化已经蔚然成风,人民对国家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汉族已经基本形成,由于人民团结、社会安定,为国家发展经济及综合国力提供条件和保障;从国力而言,汉朝征服匈奴、西域、中亚、岭南、云贵、朝鲜等地区后,国土疆域辽阔,再也找不到威胁和抗衡汉帝国的势力,汉帝国成为全世界人民无限敬仰的伟大国家和人间天堂;从幸福感和人生梦想而言,汉朝的王公贵族、将相官吏、门阀地主等统治阶级已经过上奢华生活,中下层人民也能过着温饱有余的生活,而且整个社会都有物资储备等保障,大家都对未来充满希望。处于这样完备的社会里,统治者所能做的就是“因循守旧、无为而治”!而刻苦、拼搏、创新等事情任何时候都有人在做,那些被压迫、被遗忘的正在苦难中挣扎的人们,他们总在凝聚摧毁旧世界的力量,当这个社会充满绝望和痛苦时,这种力量将在顷刻间暴发!

从公元25年到公元220年,经历195年的统治后,东汉社会陷入腐败、混乱和战争,在纷争和迷茫中汉朝被曹魏政权取代,天下进入魏国、蜀国、吴国等三国争天下的时代。魏国统治中原等中国北方地区;蜀国统治湖北和四川等地区;吴国统治江南及江淮地区。

东汉末年,汉朝廷内部,外戚擅权,宦官当道,朝廷已经没有正义和公道可言,朝廷完全丧失管理国家的正常职能。同时,汉朝国内爆发大规模的黄巾起义,西北和北方边境有西羌军联合鲜卑军阀入塞侵略汉地,导致汉朝陷入名存实亡的混乱状态。

汉朝一大文明功绩是开创了中国父姓宗族体系和制度,推崇“男尊女卑”、“三纲五常”等道德观和社会制度,这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正因为如此中国人有姓氏、尊卑、辈分、宗族等概念和习俗,而中国之外都没有这些概念和习俗。这些文化观念和社会制度为中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然这些制度也养成了华人温顺、圆滑、委婉的性格,以及喜欢暗斗、窝里斗,缺乏正直、勇猛和血性的个性,华人因为这些性格获利,也因为这些性格遭殃。

万幸啊,今天的中国已经移风易俗,成为一个现代国家,中华文明更加包容、开放、平等、仁义和公正,华人已经掌握真理,看透一切世间美丑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