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小兵王2)_第209章 始皇帝之梦,黄泉的复仇者(1 / 2)_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209章 始皇帝之梦,黄泉的复仇者(1 / 2)

始皇帝37年九月二十九日,关中,咸阳城。

    萧瑟的秋风吹过城池,街道上的百姓都忙碌行走,脸上还带着一丝惶恐,能回家的绝不在外面多待,本来一个几十万人口的大城市,只是看起来却有几分萧条。

    自从董翳6万大军全军覆没,三川郡被叛军攻克之后,整个关中从上到下都慌乱无比,甚至超过了当年合纵联军进攻函谷关之时。

    因为合纵联军进攻函谷关之时虽然危险,但大秦却有几十万大军可以抵抗,关中的百姓和官员都对秦国有信心,相信大秦能凭借函谷关的强大守住关中。

    而现在秦国的兵力都集中在中原和齐地,整个关中根本没有多少青壮兵力,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叛军,尤其还是歼灭了6万大秦精锐的叛军,关中不慌张就怪了。

    好在此时始皇帝极其镇定,他先派遣咸阳城的亲卫驻守函谷关,封锁整个关中,同时下令,巴蜀两郡调遣5万郡兵增援关中,向陇西,北地两郡再次征兵,以拱卫关中。

    关中这台战争机器也全力开动,一日内函谷关驻军超过了1万,三日便暴涨到5万了。

    英布看到函谷关上驻军如此多,加上他当时本就兵力不多担心后路被断,就撤回荥阳。

    当英布撤退的时候关中的始皇帝,大秦的贵族高官都松口气,大秦最危险的时候被他们度过了。

    但天下的战局却愈发对大秦不利了,整个关中从上到下都能感觉到帝国末日的余晖,秦国的贵族高官甚至感觉有几分悲凉,强盛的大秦王朝,怎么就在三年之间变成如此模样?

    当年六国的贵族是不是和他们一样的悲凉。想到10年前他们如何嘲讽,蔑视,欺压,杀戮六国贵族,而这一切可能要降临在他们头上,关中的贵族和高官都有一股不寒而栗之感。

    没几天三川郡传来战报,说叛军用天火攻城,整个荥阳被天火烧了半个城池,城中士兵在天火当中死伤惨重,荥阳被英布攻克,荥阳守将赵荣战死沙场,敖仓万万石粮食被叛军获得。

    始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当着朝廷文武百官的面吐血昏倒,整个咸阳朝廷慌成一团,文武百官们心中充满了无助和恐惧,在他们看来如同神灵的始皇帝就这样倒下了,这简直让他们难以接受。

    即便关东有百万叛军,但只要有始皇帝在,他们就有主心骨,相信秦国能战胜这些叛军,现在始皇帝昏倒了,很多咸阳重臣的脑袋是一片空白的。

    始皇帝从秦王算起,登基到今年已经有三十七年了,咸阳城的文武百官,看的始皇帝打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帝国,三十多年以来,咸阳城的文武百官,已经习惯了在始皇帝的指挥下行事了。

    现在这个主心骨倒了,看到这一幕的文武百官受到的震惊可想而知,很多人感觉天都要塌了,再想到关东百万叛军,这些年大秦做任何事情都是极其不顺利,叛逆越缴越多,许多人第一次感觉到,或许天命已经从关中转移到关东了。

    好在此时左右丞相冯去疾和李斯显示出他们政治家的当担,当即封锁了始皇帝重病的消息,稳住了咸阳朝廷和关中的局势。

    但有一点却是超出了他们预计的,他们本以为始皇帝只是怒火攻心,只要休养一段时间就好了。却没有想到始皇帝的病情远比他们想的要重,这次吐血让始皇帝整个人奄奄一息,虽然太医极力救治,但成效甚微,始皇帝直接一病不起,好在始皇帝本人还是清醒的。

    丞相冯去疾向始皇帝建议,召回大公子扶苏,立大公子扶苏为太子监国。

    但始皇帝否决了丞相冯去疾的意见,在始皇帝看来,自己的长子虽然仁义,但却太柔弱了,根本不适合做乱世之君,立扶苏为太子,只能葬送大秦500年基业。反而是自己的幼子胡亥,虽然年幼,但却坚毅果敢,对外强硬,适合此时秦国的局势。

    他任命十八公子胡亥为监国,左右丞相冯去疾和李斯为监国大臣,辅助公子胡亥理政,始皇帝则退居幕后修养。

    入夜时分,秦国丞相、御史,太尉府等诸卿官署依旧灯火通明,大量秦吏在官署之间来往穿梭,忙碌异常。

    御史府藏室,一名小吏拿着一些书信找到一个身材有的肥硕的人道:“张柱下史,这是今天回档的文书。”

    纸张随着汉国的发卖,快速普及到全天下,虽然始皇帝听不得和叛军有关的消息,但他也不能拒绝纸张带来的便利,以前他批阅的奏折要300斤,而有纸张之后,只需要很少的几本奏折,所以秦国朝廷也是陈郡纸张的最大客户。

    肥硕小吏淡然道:“交给我吧!”

    小吏放下书信就离开了。

    肥硕小吏看人走了,拿起书信看看了,里面有最新的战报,他看完自言自语道:“没想到汉军的战斗力如此强大,不但能阻止北疆军南下,现在更是打的蒙恬只能收缩,现在连上党郡都被叛军攻克,蒙恬彻底没有退路了,北疆军危险了,这大秦的天下真要塌了。”是这名肥硕小吏虽然在言语上比较关切,但他向上扬的嘴角却是藏不住的。

    这个肥硕的小吏叫张仓,虽然官职不高,不过百石小吏,但来头却不小,他在荀子的门下学习,与李斯、韩非等人是同门师兄弟。

    不过和他那个喜欢争权夺利的师李斯不同,张仓却是一个大隐隐于朝的隐士,本来他还有点想要为秦朝做事情的想法。

    但等始皇帝焚书坑儒,大量师兄弟死在秦吏手中之后,他就熄灭了这个想法了,甚至对秦朝还抱有一股仇恨。

    历史上张仓因为犯罪,便逃跑回家了,等到刘邦攻城略地经过阳武的时候,张苍就以宾客的身份跟随沛公攻打南阳,只能说这个时代的儒生还是很猛的,不会讲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而是讲究无道暴君,人人得而诛之,并且并不缺乏实践的勇气。

    “《梁祝》《牛郎织女》《天仙配》,又是戏曲,不知道这次的故事如何?”

    张仓看了没多久笑道:“二公主男扮女装去参军,这些叛军真敢编,祝英台?”

    “为什么不叫赢英台或者是赵英台,难道是怕被发现?”

    张仓自然不会想到,因为这是上千年后的故事,他看到的只是一个缝合怪。但故事的内容还是很吸引张仓的

    当看到《梁祝》大反派是蒙恬,笑道:“蒙恬呀蒙恬,你也算是一代名臣了,这梁祝一出,只怕你要遗臭万年了。”

    而后张仓又看了《牛郎织女》《天仙配》这两个故事,快速被这两个故事吸引,一直看到半夜才结束,当他看到窗外的圆月的时候,才察觉时间已经过了这么久。

    张仓感叹道:“本以为小说家是诸子百家当中的隐士,却没有想到还能有如此大的威力,小说家能成为诸子之一,果然不可小看,小说家居然可以和孙子说的攻心战结合起来,只怕以后小说家会大兴,被历代兵家重视。”

    在张仓看来,徐凡是开辟了一种新的战争模式,而这个战争模式实验对象正是秦军。

    以前虽然也有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之说,孟子也说过仁者无敌这样的说。

    但这样的只是大而化之的说法,根本没有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历代的兵家也根本不信这套,他们信任的是血淋淋的暴力,并且随着战国乱世越来越激烈,兵家的下限越来越低,对付敌人的手段越来越残酷,最终养出来了白起这样的战国人屠。

    仁义之师,王者之师好像只存在于诸子百家的口中,和那个已经非常遥远的上古三代时期。

    张仓虽然师从荀子,他也不相信有什么仁义之师,王者之师,这些不过是诸子百家的先贤们编造出来的美好故事而已,毕竟人没有办法相信一个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物。

    他看到的是战国乱世当中一场下限的大比拼,最后残暴的秦军,取得了这场比拼的最后胜利。

    直到他第一次看到义军的消息,这一次义军的刀口没有对着普通的百姓,而是吊死那些国之蛀虫。

    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强买强卖,这是义军最核心的十一条军纪之一。

    这是一个普通人应有的行为准则,但出现在一支军队当中,却变成了最美好的品德。

    义军的所有行为准则,都是如此贴切诸子百家对仁义之师,王者之师的描述,这就是一支按照仁义之师标准打造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