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小兵王2)_第238章 ,汉承秦制和分封的涟漪(1 / 2)_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238章 ,汉承秦制和分封的涟漪(1 / 2)

大汉二年十二月十七日,章台宫。

    徐凡召集周章,陈林,张良,郦食其,陈平,孔鲋,孙叔通等文臣商议新生大汉的架构了。

    徐凡道:“天下已经属于我大汉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制定一套属于我大汉的法律体系,大汉承秦制,但大秦有一些不合时宜的政策,法令都应该废除。

    刑律当中残害四肢的刑法全部废除,死刑也就保留一种绞刑就可以了,接受死刑已经是对一个人最大的处罚了,再让他临死之前受一些罪,除了能显示朝廷的残暴,没有其他的意义,还有连诛的刑罚能废除尽量废除,保留一个叛国罪就够了。”

    陈林点头道:“诺!”

    周章这些人也没有意见,一是暴秦把连诛刑罚用的太过头了,最开始跟着徐凡他们造反的人都是担心连诛,干脆就跟着徐凡造反了,周章等人都清楚连诛扩大话的害处。那是逼反一家就要逼反一里百姓,逼反了一里的百姓就要逼反全县的百姓。汉军最开始起能扩张得如此之快,秦法连诛的制度可谓是功不可没。

    二就是废除连诛对他们的家族也有利,普通百姓可不敢犯什么杀全家的罪行,就是他们这种上层家族最容易卷入政治风暴当中,全家被诛杀,虽然现在汉王仁慈,他们的家族不用担心,但汉王的子嗣却就未必有这么仁慈了。

    “还有其他律法当中手伸的太宽的也统统废除掉,我举一个例子!”

    “咳!陛下,您应该称朕或者孤。”

    徐凡摆手都道:“今天我们商议的是大事,在这种称号上的小节没有意义,我都当皇帝了,一个称呼都要管着,那不这皇帝不白当了吗?”

    孔鲋被说的尴尬不已。

    徐凡继续说道:“秦律当中,甚至规定了,水稻每亩播种二又三分之二斗,普通的官员管这些事情做什么,他们难道还会比种了几十年田的老农民更懂得如何种田?”

    徐凡知道科学种田的重要性,要是农家的弟子能增长上百倍,倒是可以有那么多技术员指导农民如何增产。

    徐凡看向陈林道:“把田律当中那种伸手太长法令的通通废除。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人比农夫更加懂得种田。”

    陈林道:“诺!”

    “还有三人聚会就要被抓,人家聚会你管了做什么,吃饱了撑着,还有偷几片树叶也要被抓,我倒不是说要放任这种小恶。

    但秦朝制定这法律是为了抓刑徒而制定的,谁会吃饱没事偷几片树叶,要是哪个老爷想诬告小民,把自己家的树叶丢到别人的田地里怎么办,这些为了专门抓刑徒制定的法律也通通废除。”

    陈林脸色为难道:“陛下,您这是要把秦律完全改变了,这不是一时半会能做完的。”

    小修小改业就算了,听天子的话,这是要对秦律来一番大规模的修改,这可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最起码陈林知道以自己的能力是很难做到这点的。

    徐凡道:“制定法律是国之大事,不用着急,一点点来。正好各地贤者都在长安城,你可以找他们商议,总之,制定汉律的原则就是同罪同罚,罪罚相当,不要出现那种轻罪重罚,重罪轻罚的事情,我大汉不需要刑徒来服徭役。也不需要这些抓人的法令。”

    “诺!”陈林苦着脸道。

    这可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工程,对一个三年前还是农夫的陈林来说并不容易。

    徐凡想了想道:“你可以请教一些秦吏,他们制定法律的经验丰富,尤其是李斯,虽然人品,差但他才能是一等一的。”

    说句实在话话,汉军进入关中之后,不少人对李斯喊打喊杀,因为圈地政策就是李斯最开始提议的,但徐凡最开始就说了要保证他们的安全了,他不想做做言而无信的事情。

    周章点头道:“秦法太严苛,天下百姓苦其久矣,我大汉废除秦法可以收拢天下百姓之心,无为而治,天下自可安定。”

    秦法管的太严了,已经严到压制人性,这本是为战争而打造的机器,当战争结束之后,这台机器自然无用应该拆毁。

    始皇帝不愿意拆除,大汉就起来帮助始皇帝拆除了,现在大汉就必须要松一松法令,让天下的百姓松口气,这也是历史上的大汉的选择,六十年的无为而治让中原快速恢复元气。

    不是无为有那么厉害,而是大家怕了,天下也被压抑的太久了,放松之后,哪怕不管天下的百姓也可以照看好自己,种田百姓会自己种,做工百姓也会自己做,这里面根本不需要朝廷插手。这才有了大汉初期快速繁荣的盛世。

    当然,这年头每一项政策都是有好有坏,朝廷啥都不管,天下虽然充满了活力,但也极其危险,容易出现大鱼吃小鱼,豪强遍地的情况。

    到那个时候,法令又要紧一紧,压制天下豪强,徐凡的经历告诉他,时代变了,法令也要跟着变,根本没有什么万世一统的好事情,五年,十年,天下就会有大变,想要刻舟求剑,只会让天下人耻笑。

    陈林眼前一亮道:“诺!”

    而后徐凡看向周章道:“集权是天下大势,我大汉依旧是丞相责任制,丞相辅助天子,掌管天下政务,为大汉朝廷文官第一人,丞相伱要处理好天下的政务。”

    周章拱手行礼道:“诺!”

    “但贤者会和御史台,都有监察丞相和朝廷的权利,贤者会要成为常设机构,他们可以监管朝廷的施政,丞相你以后每年都要向贤者会,总结朝廷一年的施政情况。并且汇报下一年要做的事情,好让贤者们能监管朝廷施政是好是坏。”

    孔鲋赞同道:“陛下您这个贤者会,继承三代的贤政,顺应天下民意,如此我大汉,必定向着三代时期大同天下前进。”

    这真不是什么新鲜东西,春秋时期诸侯的子嗣亲戚被称为国人,他们有参政议政的权利,也有领兵打仗的权利,这是后世的君王为了集中权利,把这些国人的权利全部掠夺走了。但大朝会就算是这种权利的变种,只是国人手中的权利,转到官员手中。

    所以历史长是有好处的,只要翻翻历史书就可以发现,我国的历史什么政体都有,这都是老祖宗一条条试错的宝贵经验。当然后世子孙只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事,这就和老祖宗无关了。

    周章淡然道:“臣必定鞠躬尽瘁,不负陛下的恩德。”

    陈平和张良两人却皱着眉头,虽然也有限制丞相的措施,但陛下这是无限加强了相权,甚至损害部分的皇权,现在陛下在世,还能维持双方的平衡,但二世帝王只怕就很艰难了。

    张良想了想道:“丞相一人处理如此繁重的政务,陛下是不是找人帮助丞相分担一二。”

    徐凡听了张良的话,明白张良的担忧。的确,皇帝靠不住,大权独揽的丞相也不怎么靠得住(点名曹丞相),与其一个丞相,不如来一个群相制度,一人管一片事务。

    想了想道:“可以设立两假丞相,辅助丞相处理政务,而且为了防止丞相权利过大,丞相制度一个任期,五年一任,最多两任。”

    大汉的高官喜道:“诺!”

    群相对他们是好事情,能当丞相的人就多了。

    “而军队则设立太尉府,但不设置太尉,而是设置参军将军,监军将军,参军将军负责训练士兵,监军将军负责考核军官,再设立一个将军府,由位高权重的将军加入,他们平时不掌管军队,有领兵作战任务指派将军出战。

    “再设立一武学院,以后屯长等基层军官,都尉等高级军官都要进入武学院培训之后,量才录用,木兵制度也要进行改革,只要不是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大汉国民到18岁的时候参军,三年兵役就算结束了这一生的兵役,以后不得继续征招百姓。”

    周章道:“但全部让青年参军,朝廷不需要这么多士兵怎么办?”

    在大汉养一个士兵对朝廷来说可是一个巨大的消耗,别的不说十几套服饰,还有接近小地主的伙食标准,这都是一笔极大的开销。

    徐凡道:“根据朝廷的需要,把兵额分配在天下各郡当中,根据实际需要招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