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小兵王2)_第312章 ,传播大同思想和南巡(1 / 2)_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312章 ,传播大同思想和南巡(1 / 2)

大汉四年十二月二日,齐王宫。

    徐凡再次召集天下诸侯,士子和大汉的文武官吏。

    这次魏王咎他们进入宫殿不是坐在左右两侧,而是有一批批桌椅,和后世课堂摆放的差不多。

    这种新奇的做法,一时间让诸侯们不知该如何就坐。还是宫卫领着他们一一坐下。

    魏王咎发现案台上有一本书籍,他迟疑的拿起来道:“《大同书》。”

    英布叹口气道:“这是陛下的老毛病了,是想走之前和我等上上课啦。”

    刘邦笑道:“天子之课一向是黄钟大吕,让人震耳欲聋,这两年没有听,某还不习惯了。”

    英布道:“难怪去你封国的儒生越来越多了,没想到你刘邦年纪大了反而越来越爱学习了。”

    季布笑道:“陛下这是对你好,不学习你如何跟得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在此地上课就是陛下想要带我们,真当哪天陛下不想和我们上课了,这不但说明我们已经跟不上时代了,也说明陛下抛弃我等了。”

    吕臣等人深以为然的点点头,从《敌友论》开始,陛下一直在教导他们了解这个世间运行的基本原理。

    陛下即便是不当皇帝,也可以成为百家宗师,有这样的宗师教导他们理解世界,他们还有什么不满的。

    这个时候徐凡带着张良两人出现。

    所有人都对徐凡行礼道:“臣等参见陛下。”

    徐凡摆手道:“尔等可以坐下。”

    “诺”

    徐凡道:“这里没有君臣,只有老师和学生。”

    徐凡道:“今天召集你们过来,是想要让你们学习大同之志,天下万民供养尔等,尔等就应该为天下万民谋利。”

    而后徐凡又道:“大同理想就是天下万民最大的利益,尔等要治理天下,治理自己的诸侯国,就要向着大同理想这个目标前进。”

    徐凡挥舞自己手中的这本书籍道:“这是子房根据礼记大同一文,为我大汉国设计步入大同世界的步骤,我等只要按照这個步骤,一步步往前走,即便是走的慢,但只要不后退,终究会实行圣贤设想的大同世界的。”

    “大同世界?”赵佗一脸愕然,像徐凡这样的枭雄也会相信这些?这不是用来欺骗百姓的,怎么徐凡连自己也欺骗上了,现在更是要欺骗他们这些诸侯。

    而后张良对在此的诸侯和大汉的官员说道:“想要实行天下大同,有两个支柱,一是生产,二是分配。”

    “什么是生产,就是人改造世界,创造财富的能力,就像一个农户种下一亩粮食,能收获一石粮食,这个过程就是生产,妇人用蚕丝纺织成布匹,这个过程也是生产,木匠打造家具,房屋,铁匠打造农具,铁器这些都是在生产,而农户种的粮食,妇人织的布匹,木匠的家具房屋,铁匠的铁器等等货物,都是在为这个世界创造财富,所以生产就是一个创造财富的过程。”

    魏咎道:“土地难道不是财富吗?”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列强吞并,为的不就是土地,现在张良说生产才是创造财富,魏咎有点不理解了。

    张良道:“单单的土地不是财富,就像辽东荒原,南中蛮荒,这里有土地,但没有多少财富,真正让他们变成财富的,是人加注于这片土地的生产,荒原变成田地这才是财富,而这过程靠的是生产。”

    “那天下诸侯为什么要争夺土地?”

    这个时候徐凡接口道:“诸侯不但争夺土地,也是争夺人口,要是现在魏国只有魏王你一个,即便魏王你拥有千里江山,但依旧没有多少财富,因为伱没有办法用生产,把这片土地转化为财富,人口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徐凡这话,吕臣刘邦这些诸侯感触颇深,他们的诸侯国有足够的土地,但却没有足够的人口来创造财富。

    张良继续道:“为什么说生产是大同世界的支柱之一,因为人要活着,就要生产出足够自己生存的财富,生产的财富越多,人的生活就越好。

    而生产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从古到今生产是个逐渐增加的过程。

    上古时代百姓以打猎为生,人们茹毛饮血的生活,那个时代打猎就是主要的生产方式,这种方式不但危险,而且一块地区的猎物是有限的,当时的部落只有极其的人。”

    赵佗问道:“上古记载寥寥无几,传到今天的更是如同神话一般,张丞相你又是如何确定的?”

    张良笑道:“子房自然不能找到上古历史,但在黔中,南中,辽东地区都有大量以狩猎为主的部落,甚至南越国,也有大量的存在,南越王,你可以回忆一下,这些部落是不是都是以极小规模的存在。”

    赵佗还真没有仔细思考过这些,但现在回忆起来,好像真和张良说的差不多。

    在南越国只依靠打猎为生的部落,普遍只有几十人,能有上百人的规模算是比较大的。而要是有田地的,哪怕是刀耕火种,故纵也有好几百了人。

    英布更是说道:“某的英~国就是这样。”

    吕臣也说道:“辽东的情况也差不多。”

    张良道:“后面神农氏出现,他尝百草为天下的百姓找到了五谷,百姓们种植五谷以生存,由狩猎到种植,这就是一个生产大爆发的时期。

    后面还有蚩尤氏炼制铜器,轩辕氏制造车,羲和氏制定历法,螺母织布,这些都是生产提升的过程。

    天下能生产更多的货物,人口大量增加,开始出现村落城镇,乃至于国家。”

    “农耕的国家有更多的人口和货物,实力更加强大,开始逐步吞并那些狩猎的部落,农耕文明就此诞生,开始有中原的概念。”

    “上古夏商时期,生产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天下发展缓慢,几千年来天下的人口只有几百万,天下也只有中原地区。”

    但在春秋时期,铁器的出现却改变了这种情况,铁器的价格更低,铁矿的分布也广,炼制也方便,铁器也比青铜器更坚固更耐用。用铁器能开垦更多的土地,粮食的亩产也变得更高。

    所以春秋末期到战国这几百年,天下的生产是迅猛增加的,所以即便是天下诸侯争霸不断,但整个天下的范围却扩张了好几倍,北接大漠,南到百越,天下能耕作的土地,几乎被我们汉人占据完了,人口更是到了现在的接近3,000万人。

    这几千年来天下的历史就是一个生产进步的过程。所以生产越先进,天下人距离大同世界就越接近。

    中古时期,商纣酒池肉林,引得天下人咒骂,而到现在大汉,随便豪奢家族也能,每日喝酒吃肉,生产再进一步,哪怕小地主也可酒池肉林。”

    “张丞相按照你的说法,上古不如中古,中古不如现在,那为什么百家先贤都提倡上古时代,言必称三代之治。”

    张良道:“这就和分配有关,在以上古为例,当时的部落以狩猎为主,一个部落只有几十人,能打到的猎物极其有限,必须要分给部落的所有人,根本没有剩余的食物。部落首领虽然可能吃的多,但也不会比最穷的人多出几倍,只能尽量保持公平的分配,才能让所有人都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