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小兵王2)_第352章 ,属于工匠的美好时代与关税(2 / 2)_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352章 ,属于工匠的美好时代与关税(2 / 2)

    比起卓虹,屠申普和徐凡接触更多,更了解他的想法。

    陈平笑道:“有这么严重?某听说现在大汉有不少作坊都开始借贷开办工厂了,吴县造船厂可没有对外借债。”

    屠申普摇头道:“这是不同的,建设工匠里的想法虽然好,但却是钱财都用在消耗上了,这笔钱花了也就花了,但其他作坊借贷却是为了生产,从经营上来说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一种是纯消耗,一种钱却会壮大。”

    “就像几年前,天子让农业钱庄借贷给农户生产,但却要钱庄自己购买耕牛,农具等生产工具,而不是直接给钱。

    对于农户生病,或者长辈病逝想要办葬礼的借贷却不予理会,这虽然有点残酷,但这种借贷确实成消耗,根本回不了本的。”

    “天子对某说过,做产业就是做产业,做善事就是做善事,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事情,做产业就要想办法赚钱维持效率。做善事就要想办法维持制度公平。”

    “千万不要想什么鱼和熊掌兼得的好事,也不要耍什么小聪明。”

    “想要鱼和熊掌兼得,往往造成的结果是鱼没了,熊掌也没了。”

    而后他担忧道:“少府下属的厂长们却有鱼和熊掌兼得的想法。很多事情明明不是他们应该做的,他们却大包大揽,这并不是好事情。”

    从这一路视察的情况来看,我大汉的这些厂长们能力堪忧,要真出现大风浪,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带领这些作坊走出困境。

    陈平愕然道:“本相看到这些作坊都在赚钱,能有什么困境?”

    屠申普道“以纺织厂为例,他们用的是我大汉最先进的纺织机器,占据的也是最好的河道,但他们的利润却只比民间的纺织厂高一点,完全匹配不上他们拥有的先进的纺织机。”

    “就某观察的情况来看,很多工厂都有人浮于事的情况,管理者太多,生产者太少,按照商君书的说,管理者和生产者的比例最好是1:100,最多也不应该超过3:100,而现在很多作坊管理者已经达到了1:10的程度,做事的人少了,吃饭的人多了,利润自然会下降。”

    屠申普的话让陈平一阵尴尬,少府的下属作坊会变成这个样子,和朝廷还真有一定的关系。

    在大汉因为工匠的收入高,城市的基础设施好,每年因为各种原因退役的公臣,朝廷都会想办法把他们安插进少府的作坊当中。

    而朝廷看到作坊安置了士兵和军官,却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就把这个看成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今天屠申普算是打破了陈平他们这些幻想,告诉他们隐患已经如影随形的要到来了。

    普通的士兵士官培训一段时间成为工匠,军官则进行管理培训成为管理者。

    大汉朝廷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了,官场上容纳不了那么多军官成为汉吏,就让他们去作坊厂成为一个管理者,拿一笔丰厚的俸禄也是不差的安排。

    陈平只能转移话题道:“吴县造船厂如此赚钱,在我大汉也是少有,应该不会出事吧。”

    屠申普叹口气道:“会稽郡距离关中太远了,关中很多好的器械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他们都不懂,双方在管理理念上就差了不止5年时间。

    现在关中已经在提倡产业链了,把一条产业链上的作坊尽量集中在一起,减低成本,增加利润,而会稽郡这里连产业链是什么都不懂。”

    “某刚刚仔细看了看他们的厂房,虽然经过了打扫,但仍然极其脏乱差,地上的木屑、油漆、痰渍随处可见,即便打扫过都算不上很干净。尤其是作坊内部厕所,污垢严重还有浓烈异味。”

    “这些和作坊的生产有关系吗?”陈平愕然道。

    屠申普道:“当然有关系,作坊想要赚钱就要提升效率,想要提升效率,那就是要零件标准,生产标准化,越简洁越标准,效率越高。

    保证生产环境的清洁化是标准化最简单的要求,连最简单的清洁要求都做不到,如何做好标准化的零件,生产的效率又如何提升的起来。”

    陈平想了想自己参观,长安马车作坊的时候,的确是非常干净,但他也只是在那一家作坊看到。

    陈平道:“伱不能用自己一家的标准要求天下的作坊。”

    屠申普道:“但长安城的作坊已经开始在学习这套标准,吴县造船厂不学习,或者是不制定属于他们造船厂自己的标准,那他们迟早会被超越。”

    “私人的作坊主,只要能让他们赚钱,他们学习的愿望是极其强烈的。”

    “而我大汉的那些厂长,他们资格老,功劳大,并没有很强烈的学习意愿。更不要说是学习其他人的经验,对他们来说这是很丢脸的事情。”

    说到这里屠申普叹口气,却他厂学习的厂长大部分都是私人作坊主,他们每个人都问的很仔细,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要反复提问,并且还把他们厂遇到的问题拿给自己来解决。

    反而是少府的厂长,他们都是接到任务来参观,游马观花的看了一遍,夸耀厂房的干净,生产的快速而后就走了。

    就他了解的情况来看,那些厂长们并没有做出任何的改变。

    反倒是他制定的那些管理标准,开始在私人作坊普及。知道这种情况,他也只能一声叹息。

    陈平听到这话也是无可奈何,这年头最难的事情莫过于学习。

    长安城的政务学习班还有十几个两千石的高官在天子的压迫下学习。

    参观完吴县造船厂之后,陈平又继续参观了会稽郡其他作坊,总体而言,这些作坊都呈现欣欣向荣的状态当中,并不像屠申普说的像要倒闭了一样。

    而后成陈平又进入会稽郡的府衙,查看他们这一年时间人口,税收,产业发展等情况。

    陈平惊讶的发现,会稽郡各方面数据都比自己想的要好得多得多,尤其是在税金方面,居然快突破十五万金,要知道这还只是大半年的数字,他记得去年会稽郡的税金也不过才12万金。

    陈平迅速翻阅资料,很快就查到了原因,海贸大兴之后,大部分的商船都是在会稽郡靠岸,同时在会稽郡贩卖香料。

    于是会稽郡的商税呈现出快速增加的势头,现在这笔税金已经成为了会稽郡最大的税收来源。

    朝廷为了建设两个海外的据点花了上亿钱,而且随着移民的增加,土地逐渐被开垦,朝廷的花费还会继续扩大。

    结果香料带来的税金却大部分都让会稽郡获得,这种结果让陈平哭笑不得。

    但陈平却明白这种事情,朝廷要早做打算,朝廷这样一直补血地方,必定会出现强枝弱干的情况,这对大汉的稳定是极其不利的。

    陈平想了想道:“要向天子建议要成立一个海外垦殖部,海贸获得利益朝廷要想办法掌握在手,应该建立一个海关部,所有登陆大汉的海船税金都应该由朝廷掌握。”

    在陈平看来香料的利益本就应该全部由朝廷获得,但现在天子向天下人开放了这部分利益,那么税金这部分的利益,朝廷就不能再损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