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小兵王2)_第370章 ,票据交易所与自筹资金(1 / 2)_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370章 ,票据交易所与自筹资金(1 / 2)

汉吏是什么德行,胡亥这几年看的太清楚了,在会稽郡,他的那个好大哥管弘,这两年从自己手中贪污了十几万钱。

    这还只是他一家,以会稽郡发达的商贸,他的那个好大哥管弘弄个上百万都不奇怪,而他那个好大哥也不过是600石汉吏,在大汉只能算是中下层的小吏。

    上面的县令甚至郡守贪污更多钱财他都不怀疑,会稽郡每天流淌的都是金河,如此天量的财富能有几個人能忍受不动的。

    其他郡县胡亥虽然没有待过,但想来天下的汉吏都是一丘之貉,不会有什么区别,也就关中,汉帝管的严一点,他这个二舅哥才会如此担心。

    但对比秦吏,在胡亥看来汉吏已经算不错了,虽然贪点拿点,但好歹是在做事情,没有弄的天下大乱。

    李丰不满意道:“不要以为你自己卑劣,就嘲讽理想者,秦巨子知行合一,为天下的百姓谋利,这才是真正的大贤。”

    胡亥饶有兴趣问道:“你这么崇拜他,怎么就没有看到你加入墨家?”

    李丰尴尬道:“某已经拜老师了。”

    好吧,他承认他也受不了墨家那严苛的墨律。

    胡亥道:“既然说到知行合一,你老实告诉某,你愿意公开自己的财产?”

    李丰表面淡然道:“某还要去上计府衙,没有时间和你瞎聊。”

    胡亥却拉住李丰手道:“某还有事问你,朝廷发的牧场票是怎么回事?真可以得到1万亩草场?这一万亩草场不会是戈壁沙漠吧?”

    李丰道:“朝廷这是给你这个凭证,伱自己去大漠圈地,想圈草场就圈草场,想圈戈壁就圈戈壁。”

    胡亥道:“鬼才去圈戈壁,大漠那么多的胡人,安全问题怎么解决?”

    李丰道:“大汉吞并匈奴之后会建立漠北都护府,维护地方安全,而且没有风险,你凭什么花100钱就可以买到一亩土地。”

    在大汉内部想要得到的土地非常难,大汉朝廷每年上计都要查看各郡土地的情况,还会派遣御史去地方监察土地情况。

    尤其是那些田地万亩以上的豪强大户,每多出现一家这样的大户,徐凡都要亲自找来到本地的郡守县令了解原因。

    解释不清楚,轻则接受再教育,重则罢官,甚至砍头。土地是徐凡给汉吏画的红线,其他事情出现问题,徐凡还会网开一面,但在土地上出现问题,基本上是人头不保的情况。

    所以在大汉兼并土地,付出的代价也极其大,黑市上的土地才会是2-3万钱一亩高价,要几十年时间才能回本,徐凡就是要提升贵族豪强兼并土地的成本。

    当然大汉也开放了合法弄到土地的方式。

    一是本人开荒,这种事情大汉朝廷是支持的,而且还有三年税赋全免的政策,但想要开荒的成本极大,没有十年时间根本不能回本,而在大汉开纺织厂普遍2-3年时间就可以回报了。而开荒的土地超过上万亩,朝廷还会征收重税,这相当于给朝廷打工了。

    所以大汉的有钱人很少有想开荒的,只有农户愿意一点点的增加自己家的土地,反正对农户来说力气不值钱,能给自己家增长一亩土地都是好事。

    其实历史上天下的土地也是这样一点点增加的,只是农户增加的土地,很快又会被贵族豪强掠夺走,朝廷不保护底层的农户,掠夺的事情多了,祥子做多了,农户就会绝望。

    他们情愿沦为流民也不愿意开荒了,情愿自己饿死,也不给贵族豪强增加财富,等流民多了,则杀向贵族的坞堡,和这不公道的苍天同归于尽。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江南之地,开发要花上千年时间,因为这上千年来贵族豪强一直在拉后腿。

    二就是在大汉的诸侯领地买地,这倒是没有限制,大汉的诸侯还热意你们来开荒,给你优惠政策,基本上是你想买多少,就可以买多少,甚至还贴心的帮助你提供开荒的人手。

    但大汉诸侯境内的基础设施比大汉内地差太多,人力更加少,想要招募一个懂耕作的农户几乎不可能,人家在诸侯国也是地主。

    他们只能雇佣诸侯国的野人,并且帮助诸侯国培训他们,让他们成为一个合格的农户,开荒的成本更大。

    不过因为这些诸侯在土地上的限制比大汉少,还是有很多对土地充满期待的人去诸侯国去开荒。

    因为在大汉得到土地难度太大,大汉的豪强才会对牧场票如此感兴趣,当然价格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因为纺织业的大爆发,羊毛成了值钱的原材料,加上有青储饲料技术的加成,大汉的牧场价格也在快速上升,即便是在漠南1亩草场也要千钱。

    漠北的草场价格比漠南低了10倍,即便偏远,气候差,而且还危险,很多人还是愿意投资漠北。

    胡亥了解完这一切道:“你也是汉吏,有没有内部的指标,有的话就留个某吧。”

    李丰脸色大变道:“没有,你想要购买牧场票,就去票据交易所,就在货物交易所旁。”

    说完他甩开胡亥就离开这里。

    胡亥撇撇嘴道:“看样子二舅哥在朝廷地位也不高。”

    他是不相信没有内部指标的,大汉朝廷什么好事情,不都是先由贵族占,而后才能轮到平头百姓。

    胡亥看到李丰离开只能对朱沛和柱子道:“我们去票据交易所看看情况。”

    出了门,胡亥就招了一辆出租马车道:“去票据交易!”

    车夫道:“50钱路费。”

    柱子大叫道:“你抢钱呀,50钱可以买1石粮食。”

    车夫鄙视道:“哪里来的乡下人,某这上等马车,连玻璃都有,马也是太仆上等马,这一套下来要5万钱,收你五十钱那里贵的,一点市面都没有见过!没钱就不要叫出租马车,去坐1钱一趟的公交马车。”

    出租马车也是徐凡弄出来的,主要是为了消化马车作坊的产能,不过效果并不怎么好,有钱人自己有马车,没钱的人也坐不起出租马车,并没有多少人愿意付出一石粮食只为坐一趟马车,所以这样的马车只有长安城这样的富裕之地才有。

    胡亥甩出一张纸币道:“包下你这辆马车一天。”

    车夫看了看居然是一缗的纸币。

    他喜道:“东家的大方,请上车。”

    三人上马车。

    路上车夫问道:“东家看您一样像本地人,但好像不是在长安富贵的。”

    胡亥道:“某是在会稽郡弄海贸的。”

    车夫恍然大悟道:“难怪东家如此豪爽大方,原来东家您是海商。”

    “东家,某听说出海一趟就能赚几十倍的利润。这是不是真的?”

    胡亥道:“假的,香料最值钱的时候也只能赚十倍左右的利润,现在大概是五六倍左右,出海的海商越来越多了,大汉的香料也越来越不值钱了。”

    “五六倍那也不差呀,长安城就找不到有如此大利润的生意。”

    胡亥点头道:“长安的氛围的确不太适合做生意。”

    “东家,您这是也是想买牧场票?”

    胡亥点点头。

    “某猜也是这样,要是某有钱也要去买牧场,100钱就可以买到一亩土地,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馒头的事情。”

    而后他有点气愤道:“朝廷里面有奸臣,这样的好事朝廷就不想做,100万钱一张的牧场票,要是价格低一点,某说不得也得去买上几百亩。

    这就不想让我等百姓抓住这个发财的机会,某这几天都去票据交易所看了,买的最多的都是那些我朝的大贵族大商贾。”

    徐凡把牧场票定到100万钱一张,本意是想保护大汉的普通百姓。

    但百姓们却不这么样看,购买牧场票的都是朝廷位高权重者,他们抢着做的事情,那肯定是有好处的。朝廷把牧场票的价格定得如此高,就是想阻止他们普通百姓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