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是在零点的钟声响起的时候开席的,一家人看着电视,看着联欢晚会,说着小时候的乐趣,电视是黑白电视,本是不买的,林怡执意要买,她想让母亲通过电视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
谈到年夜饭,母亲便笑林怡,说林怡有一年过年啊,硬是不肯吃年夜饭,问她为什么,她说她要的是“年夜饭”!不是什么“年糕”什么鱼的,“我要‘年夜饭’,不是鱼,不是肉,是‘年夜饭’!”她说。于是全家人便笑。
在农村,有一个风俗,那就是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每家每户都必须在厨房里燃一个大树墩。当然不是全燃,只是让它一直有火,要到正月十五才能熄灭。这个习俗来源是有根据的,很早的时候,农村贫穷,基本上买不起火柴,平常的时候,邻居间就相互借火,今天你家用一根,火起了,我用竹片到你家取火,(竹片是先把竹子劈了,后放到水里泡,泡个几天,再又取出来放太阳底下晒干,这样就容易燃着)明天就换过来,你到我家取火,如此一来就一根火柴两用,甚至多用了。而正月又是不能随意到别人家取火的,说是会把别人家的风水偷来,别人要生气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很早的时候农村森林资源丰富,有老虎、狼之类的动物,据说这些动物见到火就不敢来了,还有其他的妖魔鬼怪也见到火就不敢靠近,因此为了驱赶这些让百姓害怕的东西就得日夜燃火,直到元宵过后。
“妈,火还要燃吗?”林惠觉得这么做有些浪费资源,也不合时宜了。
“燃吧。”
“还要燃十五天?”
“我看现在已经很多人不燃那么长时间了。”林璐接嘴。
“那就燃五天吧。”萧音桦仿佛失去了什么,有点失落。
“来,叔叔,这个给您!”林羽夹了一块鱼放到林卡碗里。
林卡要推辞。
妈妈又笑了,说,过年是不能说不的。
于是,大家便又看着林璐笑。
林璐打小便机灵乖巧,那年过年,邻居林大嫂来串门,林璐很勤快地给她倒茶,林大嫂喝了,她就给满上,还问:“再喝一杯吗?”林大嫂不好说不,只好都喝了,最后实在受不了,母亲才制止:“好了,她大婶都撑坏了。”
“怎么那么迂啊!真不能说‘不’字吗?”林怡笑着问。
“那当然,一切都要肯定,一切都是肯定的。”林惠故意用诗化的语言说。
母亲便想起了林羽的书。
“林羽,写书有眉目吗?”
“好像有点困难。”
“遇上困难了?”
“有点感觉知识还太有限。”
“我支持你,姐,你需要什么书,我到北京给你找去。”林惠和林羽最有共同语言,小的时候她们还是冤家呢。
“想成为中国的‘夏洛蒂’,一个乡村教师写一本书,像《简?爱》一样闻名于世?”林怡表示赞同,不过她对小说不感兴趣,她想做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林羽初中时便显示出有写作天赋了,那封给县长的信估计还真感动了县长吧。”林惠提起往事,一家人心情便有点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