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有钱人(笔讷)_第〇八九节 这就是戚家军(2 / 2)_明末有钱人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〇八九节 这就是戚家军(2 / 2)

明末有钱人 笔讷 1368 字 1个月前

所谓“文人相轻”,能得到李岩这位心高气傲的饱学之士这样一番由衷的夸赞,可以说是十分不容易的了。

因此姬庆文十分得意,刚要半真半假地说几句谦逊的话,可突然想到自己抄袭竟抄袭到“他老人家”头上了,不禁心中一紧,吐了吐舌头,说道:“我肚子里这点墨水,哪写得出这样的好词?这是湖广省长沙府一位高人的杰作,今天兴之所至,这才忍不住背诵了出来。”

李岩心悦诚服地点头道:“那有缘我可是要向这位高人当面请教的……”

姬庆文却一点不愿将这个话题引申出去,支支吾吾说道:“恐怕……恐怕要见这位高人……也……也不是太容易……”

两人正在吟风弄月、吹牛扯淡,陈文昭也从帐篷里钻了出来。

他看见这一场大雪,却没有吟咏诗词的兴致,赶忙将矿上的矿工喊了起来,纷纷部署下去,要他们即刻清扫大雪,检查安全。

姬庆文见这些矿工令行禁止,听到命令便行动起来,不禁称赞道:“陈将军,我看你矿上这些兄弟一个个身强体壮,又十分听从你的号令,年纪也轻,不如将这些兄弟带下矿山,跟我去苏州如何?”

陈文昭当即否决道:“不行。这些都是浑河一战中阵亡的兄弟们的子嗣,我不忍心他们父辈为国捐躯之后,连他们也死于非命……”

陈文昭这点心思,姬庆文倒也理解,便不在这个话题上继续往下说,话锋一转道:“我们商议了一夜,还没定下需要招募多少人马的数量呢!我考虑了一下,先招二百人……”

陈文昭蹙眉道:“二百人……似乎少了些。戚家军全军战斗人员数量在三千零七十二人,另配伙夫、军医、工匠、马弁等后勤人员两百人。后勤人员一同参与训练,战斗人员减员即补,这才能维持完整战斗力。因此两百人……似乎太少了一些。”

姬庆文算了一下,如果按照陈文昭的讲法,保持一支满编的戚家军编制队伍,那一年光军饷就要差不多五十万两银子,还不包括兵器、赏赐等方面的支出——这样的开支,是他一个小小的织造提督目前没法解决的。

姬庆文刚要想办法拒绝,那边陈文昭却道:“眼下直接招募三千人马,确实有些难度。记得老一辈人说,戚继光将军养三千人的队伍,几乎耗尽心血,有时也不免欠发饷银。先招募两百人训练起来,然后再在此基础上慢慢扩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由于大雪封山,姬庆文等人和陈文昭在山上多待了一天,才在第三天勉强下山,待到他们下山之时,又已是傍晚时分,多亏陈文昭在义乌城内人头熟、面子大,才寻了一家客栈住了下来。

次日一早,众人穿戴齐整、吃过早饭,便到义乌城门之外,设下桌案,准备招募兵士。

义乌虽是一座小城,却也是颇为繁华热闹,此时进进出出的行人川流不息,其中也不乏可以当兵从军的适龄男青年。

于是陈文昭纵身跃上桌案,刚要开口说话,却听姬庆文说道:“陈将军且慢,我排场还没完全摆出来呢!”

陈文昭闻言觉得奇怪,却见姬庆文吩咐黄得功,不知从何处取出两面大旗,装在两支两丈来长的木杆上,用力插在泥土之中。

一阵朔风刮来,将两面大旗吹得迎风招展,却见这两面大旗一绿一红,绿色大旗上绣了个黑乎乎的“姬”字——自然是“姬庆文”的姓氏;而那面红色的大旗,却用金线绣上了个海碗口大小的“戚”字——不就是“戚继光”、“戚家军”的“戚”字吗?!-115-